《夜莺》:平实建筑在极度理想化之上

2014年11月17日19:18   羊城晚报 微博 收藏本文     
《夜莺》剧照 《夜莺》剧照

  文/欧巴桑

  当内地“冲奥片”揭盅的时候,相信不少人都惊呆了。它既不是张艺谋的年度情感大戏《归来》,也不是姜文志站着挣钱的 《一步之遥》,甚至无视此前已在国际市场获得肯定并掳走“金熊”的《白日焰火》。可以说,《夜莺》的当选充满了戏剧性,此前鲜有人问津的态势反而形成了一 种“差值效应”。

  不同于以往的内地“冲奥片”,《夜莺》是一部中法合拍片。导演费利普·弥勒是法国人,以擅长刻画隔代情感著称,他的代 表作《蝴蝶》就曾收获万千影迷的赞誉。这次他带着制作团队来中国拍片,讲的还是相似的故事:爷爷与孙女在回乡途中抹平代沟,并顺带修复有裂痕的家庭关系。 虽然影片被扣上了中国版《蝴蝶》的帽子,可两者的质量差距显而易见,法式的情感内核原封不动移植到华夏大地多少有点水土不服,城市与乡村间的视角割裂也令 影片的整体性大打折扣。

  当然,看点还是有的。首先是选角,李保田、秦昊、李小冉,这是一个很有表演层次的班底。秦昊、李小冉除了在个别 场景有些脱序之外,基本上还原出中产家庭夫妻的那些事儿。李保田更不用多说,如果没有他,本片还要再降一两个档。其次就是镜头里秀丽的大好河山,广西的田 园风光在远距大广角的“配合”下美不胜收,以至于很多时候主线故事都是退居其后的。

  如果只是期待看到一个“平实”的故事,那么《夜莺》 做得并不差,城市独居老人叶落归根,三代人拆解心结合家欢。可这种“平实”是建筑在极度理想化之上的,城市繁荣有序,乡村民风淳朴,似乎在这片土地上不存 在丝毫社会问题,有的只是个人的烦恼忧愁。当《归来》触碰历史伤痕、《白日焰火》探讨畸形爱恋的时候,只有它无比“正确”。只是拿这样的片子参选奥斯卡, 基本上无法摆脱陪跑的命运。

  槽点

  ●《夜莺》和《深夜前的五分钟》呈现了中国合拍片的尴尬,有骨无肉,以点带面,隔阂胜过亲密,生硬多于自然,很难把情感层面交代通透。

  ——shininglove

(责编: 小万)

文章关键词: 夜莺情感理想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