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对《钦差大臣》剧组为李保田扣上“戏霸”大帽一事,李保田的经纪人窦海军昨日接受记者采访回应:李保田是第一个向“注水电视剧”打官司的艺人,在于维护艺人权益;剧组关于“戏霸”的说辞纯属无稽之谈。
打官司为了维权
窦海军说,目前很多电视剧都存在着“注水”现象,这既损害了演职员的利益,也损害了电视剧的质量。李保田打官司是想为全体艺人“讨个说法”,惩罚制作商。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制片方把《钦差大臣》卖给电视台,“注水”出来的三集能多卖200万到300万元。就算赔给李保田190万,还能赚100多万。
“注水”剧集大耍花样
此前《钦差大臣》的制片方说,他们是严格按照李保田敲定的剧本拍摄。后期制作时,素材多了,“打李保田电话又不通”,无奈之下,才变成现在的33集。对此,窦先生驳斥:拍摄时,制片方就对外宣传说有34集。李保田当时提出质疑,对方表示现在宣传34集,到时只有30集,这样会让大家认为片子质量高。对方还以“赶进度”为名,分成两个摄制组,B组拍了很多拖沓的戏,不给李保田看;后期剪辑时,制片方更是没有认可李保田的思路,比合同约定的多剪出3集,确属“注水”。
“戏霸”一说无稽之谈
制片方称李保田“戏霸”的原因之一是签订了“霸王条款”。窦海军说,李老师此前拍《神医喜来乐》时,就吃过“注水”的亏,但由于当时的合同签得很粗,无法维权,所以这次对合同就要求得非常严格。至于李保田被指控为“戏霸”的第二条“罪状”是安插亲戚朋友进剧组。窦海军气愤地说,对方是找到李保田的儿子李彧后,才搭上李保田的,并非李保田安排儿子进剧组,何况李保田请人都是出于艺术考虑,绝不会带有任何私心。窦海军最后指出,制片方现在巴不得和李保田打官司,以此炒作自己,提高片子的知名度,因此李保田一直保持低调,即不公开回应,也不召开任何发布会。孔祥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