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反对唯美拒绝煽情的张元(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1月17日10:30 北京青年报
张元说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听到一个身高一米八体格壮硕营养充足的男人这么说,我觉得有点异样的感觉。不过,再想想10年来张元拍的那些电影———如酗酒导致的精神病患者(《儿子》)、女杀人犯(《过年回家》)之类的故事,我就毫不怀疑了。
当然,诚如我们亲眼所见,张元悲观但不厌世。悲观既不影响他以令人吃惊的出产量拍电影,也不妨碍他成为一个精明的现实主义者。
有一件事我印象十分深刻。那是在张元参加第56届威尼斯电影节并获得最佳导演奖之前的三个月,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当时我和他聊了一会儿,然后问他对评论界的看法。“评论界?”张元仰着大脑袋瞪着大眼珠子反问我。这句反问像钉子一样深嵌在我的记忆中,而且极有可能锈死。后来只要我一想起张元,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到它。
后来和张元接触多了,发现反问原来是他和人对话的一种风格,尤其是和记者,尤其是谈有关电影的时候。他的这种说话方式和他大起大落的面部表情结合在一起,往往显得咄咄逼人。这种认真和很多导演面对媒体时只说一堆一堆的套话空话———如果不是假话———的老奸巨猾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然,说到风格或者对比,张元的电影比他本人更具有独特的个性。有人说张元的电影都是纪实风格的,张元对此有不同的说法:“不能简单地用纪实风格来说我的电影。我觉得用一个词儿来套电影不好。比如《过年回家》,有人说它是很现代的,也有人说它很古典。我只能说,我的电影都是张元风格。”
那张元风格又是什么呢?其实“风格”本就是个暧昧的词儿。如果非要概括,我觉得说张元电影“反对唯美,拒绝煽情”还比较准确。这也是我尊重张元和他的电影的理由,尤其是在有越来越多的导演越来越煽情的今天。
和张元的电影一样,张元这个人也是很“张元风格”的,你很难将他归类。就像他除了拍故事片,还大量拍摄纪录片、电视短片和MTV,能够“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达自己”,他也很能够用多种方式呈现复杂的人格魅力。
我不是说张元善于做秀。做秀是一种能力,却不是魅力。我认识的张元是一个真诚而坦荡的男人,这有他一对明亮且带着无辜孩子气的眼睛作证。
比如说在国外获奖。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内地的电影导演们,一般对于在国外获奖往往心中窃喜,同时又要装出一脸的满不在乎,一来免得被搞评论的老爷们扣上“迎合西方口味”的专用帽子,二来顺便故示清高。这种情形见得多了,我差不多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张元从来不会这样假清高。在过去的10年中,张元共拍了8部电影,全都在国际上获过奖,其中有名不见经传的,也有煌煌如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这样的大奖,去年10月18日,他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和平文化奖”。对这一切,张元表现得只在情理之中高兴,不在意料之外张狂。那份笃定塌实不装孙子是国内导演中少见的。
大概有些人还记得1999年有一阵子“张元回归体制内拍电影”曾经一度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那一年他拍了《过年回家》和《疯狂英语》两部电影。2000年张元干了很多事,先后拍摄了短片《金星小姐》、喜力节拍音乐节广告、电视电影《海南海南》等,还应施瓦辛格之邀为特殊人奥运会拍了一个纪录片;应中国残疾人基金会之邀赴美国拍摄被收养的中国孤儿。而最近,张元在忙两件事,一个是为崔健的新歌《农村包围城市》拍了MTV,正在做后期;另一个是他刚刚接到意大利贝纳通公司贝纳通先生的邀请,将于本月底前往纽约拍摄该公司用于全球播出的电视电影广告。
看上去,“现在张元状态颇佳,活儿多得像是干不完。但是我更期待的是早一点看到他的新电影作品。前两天遇见了问他,他说别急,“很快就会有消息了”。文/王墨 图片提供/张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