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射现代办公室人事斗争?
军统内部腐败连连,同僚之间互相猜忌、倾轧,勾心斗角,贪污盛行……《潜伏》中的官场沉浮被网友比做是现代版的办公室风云,具有很强的现实影射意义。
姜伟承认在创作时曾经想过影射现实,但他并不想以此作为全剧走向,如果观众有这样的联想也无妨。他最想表现的还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的真实状况。“我记得1946年,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作为美方代表来中国军调,在跟国民党有过很深的接触后,对当时的美国总统汇报时说过一句话——这个政府不值得再扶植了,它太腐败,太令人绝望了。国民党为什么失败?我们了解的消息和看到的电影宣传,都强调共产党在军事上的胜利,我们有三大战役,有小米加步枪的精神,但政治上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就是因为它的先进性更加鲜明,更加得民心得民意。”
《潜伏》之争
结局为何不团圆?
余则成站在自己和晚秋(余被迫远走台湾继续潜伏后的新一任“妻子”)的结婚照前,泪眼婆娑;翠平抱着孩子站在山崖上,痴痴地盼着丈夫归来……这是《潜伏》中最后一个镜头,这个令人心酸的结局让很多人感到不爽,大家潜意识里都盼望着余则成和翠平幸福团聚。哪怕像龙一的原小说写的,翠平为完成任务壮烈牺牲,也好过让翠平在穷乡僻壤中隐姓埋名,拉扯孩子,苦苦等待一个跟了别的女人、永远也回不了家的丈夫。
对此,姜伟认为观众对结尾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明他们对余则成和翠平的关系接受了,他们对分离不满,希望大团圆。“但如果做成大团圆,我认为是对先辈的不敬,肯定会有更多人甚至权威人士以及他们的后代不满,因为真正在秘密战线上工作和战斗的人,大多数并不会有团圆这样的结局。他们的牺牲太大了,牺牲不一定单指生命,还有很多很多。现在的观众对那个年代的人,对那个职业那种身份的人缺乏了解,对英雄主义有足够的敬仰,但对牺牲精神没有充分的认识。
原小说作者龙一更是非常欣赏最后的结局,称其为“一个伟大的结尾”,比原著震撼得多,“它很辛酸,而且意味深长。”
翠平为何太愚蠢?
翠平过于鲁莽,甚至到最后连起码的警惕性都没有,为救一个假革命党人而落入圈套,暴露身份,让人又气又恨。这样缺心眼、少智慧的人怎么会被安排在如此重要的秘密战线上?
龙一:“其实编剧在之前辅垫得很清楚,不是党组织有意选择这样一个人,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开句玩笑话,没有鱼翅我们可以拿粉丝来代替啊。”
姜伟:“大家认为特工应该像鹰一样机敏,但像翠平这样一个人,在那种环境以那种方式接受训练,她其实是没有具体任务的,她的任务只是去生活。站在余则成的高度讲,他是能看出破绽的,但在翠平的认识上,那个圈套是没有破绽的,她毕竟不是因为一个很愚蠢、很荒诞不经的圈套而上当。而且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在那种情况下看到她过去穿过的军装,想到战友的情谊,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情绪带进去,在那种情况下有所闪失,我认为在逻辑上是没问题的。”
巧合为何那么多?
虽然《潜伏》一片叫好,但也有细心的观众喜欢挑毛病,如情报贩子谢若林通过缴获的文件怀疑余则成,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余则成当时就可以让地下党把谢若林除掉,但余则成却去偷那份文件,这不摆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剧中终极反派李涯之死,被迫离开天津的余则成在机场巧遇翠平并暗示她完成他尚未完成的任务……这些安排都显得过于巧合。
姜伟:“有些纰漏是因为观众没有系统地看,其实有很多铺垫,单看一集是看不明白的。而且戏剧不能排除巧合,就看有没有根据。比如翠平失散后在谁家当了佣人,天津解放前这家人面临什么问题,他们不得已也要逃亡……但可能想的太多,没有写出来。其实那时候,天津往外逃的班机很少,在机场碰到是很正常的,就好像单位里有些常年见不到的人,似乎都很忙,但分房子那一天大家都能见着面。我就是在特定时间里把一些人聚集到一定场所。”
精彩演员大起底
女人为何一拖三?
在原著基础上,电视剧为余则成身边又增加了左蓝和晚秋两个女人,左蓝(沈傲君饰),就是初恋,完美无缺,改变了余则成的人生观,但却有缘无分;翠平,就是妻子,带来了许多麻烦,也带来了家的温暖;晚秋(朱杰饰),就是情人,她的出现是个意外,趣味相投,有共同语言,柔弱,魅惑,需要呵护。但这些情感交织似乎难逃多角恋的桎梏。
姜伟:“电视剧信息量大,需要丰富的纵向线索和横向的人物关系交织起来。增加了左蓝和晚秋,无非都是帮助余则成和翠平。这两个人物都不是活生生硬切进来,而是把她们编织在故事逻辑中,形成很丰富的情感上的、志向上的、生活上的各种冲突。”
对于余则成的精神导师与初恋左蓝,姜伟说:“左蓝第十三集就牺牲了。余则成是为了一个女人走向革命道路,相对来说比较盲目,但这是很多人当时走向革命的起点,他们并没有明确的理想和信念,但他们走上抗战道路后,逐渐受到影响,受到熏陶,有了个人的认识和选择。余则成就是其中一个。他相对盲然地走上革命道路,把他带上这条路上的人死掉了,他何去何从?他面临很尴尬的境地。所以左蓝这个人物的设立不仅丰富了人物关系,她还有独立的戏剧任务,她和主线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余则成的“小三儿”晚秋姑娘,姜伟承认她的功能更多是制造冲突:“晚秋就像翠平的手雷、盖的鸡窝,在戏剧中建立并保留起来,就看怎么使用,发挥她的价值。晚秋这样一个小布尔乔亚的学生形象,当时是一批城市年轻女性的代表,很多人是从大城市走向延安参加革命的,我们只知道很多人去了延安,投身革命,但她在之前会是什么样的?可能是大小姐,可能是洋学生,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人,也就是说革命不是天生的,精神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历练而成的,晚秋就是经历了起起伏伏才成为了那样的人,但是让她成为那样的人的关键人物是余则成。这些人物相互烘托,相互牵扯。”
投资方指名让孙红雷出演余则成
在剧本创作时,姜伟一直按照辛柏青、朱媛媛夫妇的形象构思主人公余则成和翠平,最初的设计中,余则成应该是文气的、内敛的、低调的,甚至是胆小的小人物。电视剧中,余则成的胆小一面被回避了。翠平则是一个农村妇女,游击队长,鲁莽、大胆,混不吝。由于朱媛媛怀孕身体不便,才有了孙红雷与姚晨“彗星撞地球”的搞笑组合。
最终投资方指名孙红雷出演男主角,孙红雷看过剧本后当即决定与导演见面。见过导演之后,孙红雷单刀直入,态度非常明确,表示愿意出演,并对剧本、人物做了一番详尽清晰的表述。姜伟对孙红雷提出苛刻要求:“能不能再细腻一些,再小男人一些,要谨小慎微、点头哈腰,甚至阿谀奉承,唯唯诺诺,不能老是牛哄哄。”姜伟有意回避孙红雷身上的符号性特点,“说他匪气、硬汉,但我相信他肯定会把这些东西藏起来。他以前老那样演,他太想掉过头来演一个不一样的人了。演员都会为此兴奋。”
翠平介于姚晨与“郭芙蓉”之间
《武林外传》中郭芙蓉搞笑,而且有点三八,但绝不至于到了粗俗、文盲、犯二的地步。谁也想不到村姑翠平会让饰演郭芙蓉的姚晨扮演。除了“大嘴对小眼”这样风格冲突的生理特征外,余则成与翠平在个性上也碰撞出了超级搞笑的另类风格。在西餐厅要面条、说咖啡有股鸡屎味等等,乡下妞翠萍在天津埠闯荡的过程简直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般有趣,而她诸如“恋爱就是钻庄稼地”的高论更是令人捧腹。
姜伟称定下姚晨,要的就是“二”的效果。“我只看过《武林外传》,我约她见面时,就在楼下咖啡馆,她当时不知道要演什么角色,她话很少,很淑女,很文静。我就想,生活中姚晨如果是这样一个人,她在屏幕上能做出郭芙蓉那种行为的话,她一定存在着介于她本人和郭芙蓉之间的一个状态,其实翠平就是存在于她们两者之间的人,只要能启发到,她一定能做到。”
反派也是人
除了主演,剧中众多反派人物都表现得极为光彩,网友总结如下:最逗的是又财迷又磕巴的谢先生,最阴的是陆乔山,最倒霉的是李涯,大特务头子吴敬中虽然心狠手辣贪污腐化,但也有真情流露的时候。
说到与共产党势不两立,对国民党忠心耿耿的李涯,很多人都报以同情。姜伟说:“李涯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反派,因为他的政治立场不一样。但就一个个体生命来讲,这些是不存在的,我写的时候,对自己有一个要求——余则成有多么坚强,李涯就有多么坚强,余则成有多么执著,李涯就有多么执著,他们的精神是相同的,只不过立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