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录:《我的青春谁做主》专家研讨会(1)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7日14:28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迅 赵宝刚作品《我的青春谁做主》播出后在取得不俗收视率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热议。5月16日下午,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和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举办的《我的青春谁做主》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们表示《青春》一剧直击社会热点,将言情和尖锐时代课题相结合,是对青春题材电视剧的一次突破,而幽默风趣自成体系的话语系统也让这部电视剧独树一帜,独具魅力。以下为研讨会实录: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下午我们召开《我的青春谁做主》研讨会。

  因为我们知道,赵宝刚导演从90年他的电视剧《渴望》开始到现在20年,对中国电视剧创作,基本上每年做一部作品,一直伴随着中国电视剧的成长和发展走过来,也为电视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我们先放一个小片子,回顾一下赵导这些年来拍摄的作品集锦。

  刚才我们通过一个小片子,简单回顾一下赵导在二十来年有20多部作品,应该是伴随着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今天我们研讨最近播出的《我的青春谁做主》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也是讲当代年轻人的爱情、婚姻的电视剧。我们召开过《我们俩的婚姻》的研讨会,也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讨论这部作品的时候,有很多专家把《我们俩的婚姻》和《马文的战争》,也是探讨这个主题,当时都是进行了比较。今天我们还是继续沿着这样的主题来讨论《我的青春谁做主》。今天电视台协会就想围绕着爱情、婚姻、家庭、伦理这样一类作品,对它的一种研究、评论,进一步的推向一个新的深度,这样的作品以后会越来越多,也确实是关系到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怎么处理婚姻伦理,包括爱情这样的一些事情。下面我们先请我们的导演赵宝刚谈一谈他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一些想法。

  赵宝刚:不好意思,麻烦各位领导星期六来到这里。大家可能知道,我这些年大部分作品拍的是现实题材的,在近6年过程当中,很多导演或者是制作商或者投资人找我拍片我都没拍,主要原因就是我想表达我自己内心对于当今社会的一些看法和一些表现。所以在题材的选择定位上基本上是以我为中心的题材选择,就是我去拍我内心里面对这个社会的认识,特别是对当代都市文化和一些美学理念还有一些导向理念,或者包括精神理念诉求的精神探讨。近两年可能通过《奋斗》和《青春》两部戏为主,我下面还有一部作品叫《北京青年》,这三部作品是一个系列作品,加起来是一百集左右,是对当今文化和精神诉求的探讨。《北京青年》讲了四个未来型的北京青年,就是未来我们标准做一个什么样的北京青年大家能认可,但是我如果说在前两部作品里面就把我说的这个理念表现出来的时候,可能我觉得观众在接受的过程当中会有一定的困难,会觉得假。必须得沿着《奋斗》说这个戏,这里面有一个理念,叫新媒体概念,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概念。大家可能知道,《奋斗》我拍的时候觉得是非常危险的作品,因为它是讲的一个理念,不是讲的戏剧。但是我们用了很多的话题和理念代替了戏剧的一些功能,可能这个在传统的那种戏剧意识里面,对这个东西是不接受的,说你这个东西不讲矛盾冲突,怎么能拍三十集连续剧,这里面有很多元素要代替它,其中一个元素就是话题,另外一个是对话当中碰出的利益,这种利益是触动你心灵的感觉,你会有同感,这种功能代替了某些戏剧的功能。当《奋斗》播出之后在新媒体上影响很大,传统媒体是慢功,近两年才慢慢热度升到一定的程度。拍《青春》的时候,我们跟两位编剧探讨过,原来的题材叫《表姐妹》,是写伦理道德或者人情的什么东西,为了扣上我说的一百集概念,加进了现代的主题因素,就是青春话题。说青春话题,我跟两位编剧探讨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讲的传统媒体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持续期的状态,所谓持续期就是它往前发展已经很快上,在题材上很困难,一个电视剧形成一个社会的热点,或者一个社会的讨论是很困难的事,这里面要利用一下新媒体,新媒体的观众是不看电视的,不是电视基本观众,怎么能利用新媒体把这些不是电视基本观众的群体拉到电视剧里面进行讨论,因为电视剧又是一个家庭概念,这个家庭概念就可以用新媒体,孩子接受新媒体的概念,跟传统媒体产生互动,这个电视剧的文化作用就起到了,这是我拍《青春》之前的设想。《奋斗》对传统媒体来讲还是不接受的,新媒体是接受的,这个戏就揉进了传统媒体观众受众面,又加上新媒体的受众面,这个网上讨论的比较热烈,跟网站这次合作在十天内的点击量已经超过所有电视剧,大概两千多万次。这个实际上与电视剧里面本身设立的元素有关系,不是一个电视剧搁在新媒体里面就能产生效应,里面要设立一些元素,这个里面可能青春做主的主题就是大的元素,三条分支线,每条分支线讲了一个人的世界观、情感看法包括人生态度,包括家庭理念。这里面又产生了无数的话题,同时用了一个创作者比较愉快和高兴的心态去来创作这部戏,所以这部戏即使表现了很多苦难,但是你看的是青春的,你心情是愉快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去能够潜移默化的一点一点的能不能接受一下我们所传达的一种理念,这种理念也就是说现在人们在生活当中都有一种青春诉求,但是这种诉求可能过去大多数是口号似的精神诉求。比如我们拍主旋律的片子,这个口号意念就先行了,于是所有的片子就去了。我说的这个可能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我是往这个上面走的。是一个普通生活里面传达一种精神诉求,潜移默化能够接受这个故事接受这个人物,同时是不是能接受我传达的精神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情换一种心态对待这种困难。

  这片子里面有三个家庭,包括一个大家庭,每个人身上都遇到了生活当中不可遇的苦难,包括车祸瘫痪,包括入狱,这不是生活常态,人们的心态过程当中,会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人们过去可能表现一味的痛苦,一味的不知道怎么办,陷入到这当中,包括过去很多的苦情戏。但是这里面我们力求用一种精神的东西,就是说既然苦难发生了,你能不能用新的心态替代这种苦难,从苦难当中寻找一种精神,使人快乐。这个片子实际上除了讲青春主题,还讲了这个理念,这个理念现在在网上已经开始有人在看第二遍的时候,这些主题已经提上来开始讨论,开始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我这么多年做电视剧,这三五年比较清楚的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它不管怎么着,归为电视文化,如果说你只拍了一个收视较好,观众较爱看,东西,播完就播完了,但是文化作用可能小一点,我力求在现代都市里面,都市题材里面去传达一种理念,而这种理念尽量的是今天的,现代的,有一些精神诉求的,这种理念融入到电视里面,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但是我可能近些年产生的对于电视剧的一种思考,就是它要讲一点导向,讲一点精神诉求,讲一点美学影响,这就是今近年来原来比较模糊的概念。比如我不拍那些揭露中国人疮疤,揭露中国人创痛,表现那种不是真情,很阴暗的那些东西,其实我的20年作品里面没有这些东西,我表现的都是纯洁的,我相信人类有美好爱情的,我们生活当中可能对于中国人可能自身存在的无数的这种缺点和劣根,但是我不展现它,我展现是未来更美好的,给人精神诉求的理念。这些东西可能在近几年来尤为突出。但是你要想让观众接受,必须有一个很扎实的生活基础在里面,所以这两年我拍的作品可能大部分理念是从生活中来,特别是《青春》这部戏,我认为有飘忽的东西,可能是我们创作者的努力,但是又有很落地的东西,就是扎扎实实的生活。谢谢大家。

  主持人:赵宝刚导演从新媒体,从话题剧以及电视文化,以及如何面对苦难几个角度谈到他的这个作品当中新的尝试和探索,这个剧目前来说还是一个新的类型,在电视剧里面应当说显得比较独特的,所以我们下面请各位专家就这个作品展开一些讨论。我们先请中国文联副主席杨志今。

  杨志今: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们的阵容非常强,首先向研讨会召开表示祝贺,向摄制单位,主创人员,特别是赵宝刚导演表示祝贺,同时向研讨会主办方表示感谢,感谢摄制单位和主创人员为我们创作了这部好作品,我是中央台播的时候看了一部分,后来结束时候赶上我南京出差,昨天晚上我看到一点钟,看完以后我就随手写了一些感想。

  这是一部能在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观众当中击起波澜的作品,关于作品本身,今天请了这些专家,他们会在艺术上做深入的艺术思想的分析。我谈一下作为普通观众的一点感受。

  首先我觉得这是一部特别值得研讨的作品,刚才张德祥主持的时候也讲了,作品本身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它新颖独到的艺术呈现方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思想和艺术分析多种可能性,对普通观众来说,对不同的角度来欣赏的可能性。我们知道有些作品看了以后没有什么话可说,包括话题,引不起什么话题。这部作品我看了以后随手记了好多的感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研讨解读。比如可以从青春立志剧角度,可以从成长角度,可以从不同时代的人们这种隔膜、妥协、沟通,这里面非常精彩的展现。可以从当代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和爱情婚姻的意义,对人生的意义角度,也可以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角度等等,我觉得这个确实可以升华出许多的话题,进行不同的分析、解读、欣赏,每一个角度都可能会有许多的话要说,我想后面我们专家会有很多精彩的分析,都可能会给不同的观众提供不同的人生启迪和审美的乐趣。

  我们平时参加研讨会也挺多的,在座的专家也经常参加研讨会,有些作品确实让你感到没有话可说,有些说话也是硬说出来,我想《青春》可以发自内心升华出话题。

  第二个感受,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作品,从头到尾在探索寻找的作品。主要围绕里面的三姐妹,在寻找关于人生关于青春关于爱情等等的真谛和意义。我一听赵导的追求是非常明确的,他要对电视文化的追求。通过她们和父母一代的隔膜、冲突、妥协包括理解等等,描绘出当代社会一代人乃至两代人鲜活的成长轨迹。当代社会诱惑非常多,价值多元,人们的思想选择、人生选择、文化选择非常的多样,应该是多彩多变。人们观念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在这里每个人要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有意义的生活,找到美好的爱情,其实比我们前辈们更加的困难,现在的一代人,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人,他们面对的时代生活非常复杂,精神各种诱惑也非常的复杂。同时也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更多选择可能性。剧中知青一代三姐妹妈妈,特殊时代的原因,比起他们的女儿来,她们的精神成长有缺陷的,这个戏里面也表现的非常精彩,她们在青春时代失去的东西太多了,因此要拼命的在女儿当中补偿。三个孙女跟外婆、外公沟通起来很容易,隔代沟通比母女沟通更容易。因此从这点看,编导通过人物成长揭示出来,和时代深刻联系有普遍意义的现象,是耐人寻味的。

  第三,这是一部思想内涵有分量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是主题思想是挺沉重的作品,但是主创却举重若轻,我一看赵导前面的作品跟刚才讲的,确实是。我觉得它加入许多轻喜剧元素,找到适合其思想表现的方式,剧中同不同时代的隔膜沟通,从对立走向理解,以为找到了有价值的生活,实际上未必。这部剧里面有丰富鲜活的情节,用大量感人的细节,通过不同代人之间,同代人之间思想、观念、情感的碰撞,揭示了一些有永恒性意义的命题。这些命题又是通过在这个剧里面,通过非常丰富鲜活的生活方式,通过充满幽默、智慧的轻喜剧方式呈现出来,这表现编导驾驭题材的功能。编导对电视剧艺术规律独到认识,剧中我个人觉得最具光彩两对人物,一个是小样和方宇,还有小样和李博怀,这是现实中提炼的具有典型意义的。

  一部作品,可以为当前电视剧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这部戏里面轻喜剧色调是浸透在血脉当中,随着情节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的。由此我特别说说钱小样这个人,她是这部戏最具时代光彩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她身上呈现出来的活力、个性、梦想,甚至幼稚、迷惘、见异思迁等等,体现出这一代子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她的年龄跟我们孩子一代,是息息相通的,常常是既可爱又可气,这个上面看到了我的孩子成长当中的影子,非常鲜活的影子。她的身上的优点和毛病,在我们的孩子身上都可以找到,网上的年轻观众对她也会感兴趣。

  相反,略有遗憾的是,剧中有巨大的篇幅表现赵清楚和周晋让人缺了点什么,是不是太完美了,缺少了打动人心深处的感觉。我不知道这个感觉对不对,我作为观众看了以后是这样的。扮演周和赵的两位演员是尽职的,这两个人物形象是不是剧作提供的人物定位,我想他的那种丰富性、复杂性,内心的东西揭示不够。这两个人物情感、心力、性格方面还有更深的挖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