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录:《我的青春谁做主》专家研讨会(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7日14:28  新浪娱乐

  总之,《青春》是一部精彩的描绘了一代甚至两代人精神成长史册,又是一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青春题材,具有更深广的思想内涵的电视剧,编导用质朴的充满五光十色的变换的人生意味的手法,把这个主题表现出来,不断经历精神成长,寻找人生意义,或者有价值的生活。看了以后离我们每个普通观众都很近,很多东西落在地上,确实是这样。这些人似乎就是我们身边的亲人或者熟人,我就简单谈一点感受,再次向主创人员表示感谢和敬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杨主席从四个方面对《青春》做了很深刻的分析,尤其是对两代人精神成长历史,以及形成的代沟,以及这里面主要的人物形象,都做了到位的分析,指出了这个作品丰富鲜活的生活,幽默轻松的喜剧形式,应当说都是这个作品在探讨如何表现当下的时代,表现当下的生活新的一种尝试。

  还有两位介绍的时候,一位是吕超,上海电影频道的副总编。还有光明日报的李春利。

  我们请文艺报总编辑范永戈,先讲一下。

  

  范永戈:很不好意思,因为我参加中国新闻奖的评奖,很多领导还有老师,还有学长还没说,我先抛砖引玉,杨主席已经说了非常精辟了。

  首先应该向赵导和这部戏主创表示敬意。刚才看了这些片花,我们国家如果多出几个赵导,可能电视剧整体水准会有一个大提升。他总是思考我们社会当下的一些很迫切人生的课题,同时能够赋予它活生生的形式,而且里面贯穿了主流价值的思想,所以我谈他的戏,看了以后总体感觉是一部题材很新颖,我觉得主体上专门反映80后这一代人的青春和创业,也充满着青春阳光,包含着他们创业的辛酸、坎坷,在这里又体现了我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一种剧种,年轻人创业的坎坷令人辛酸感动,大圆满的结局又温暖了人心,整个剧是在轻松愉快的欣赏当中,为当下生活诸多课题给出了一个正确的或者是发人深省的答案。我觉得是一部既生活化又及其脱俗和理想化的剧。涵盖面广,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对号入座,成为剧中的人物原形,这个很难做到。这个热播、热议是多年少见的。

  简单的说几点心得。

  一是这个剧最主要的亮点和关注点就是它关注当下现实,紧扣时代命题,就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沟通理解,需要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待子女。青年一代需要立志需要爱情的命题,这也是生活的媒体。我觉得在这一点上,《青春》这个戏站到很高的高度上俯视,用故事载体和青春偶像传递了正确教育观和价值观和爱情观,里面三套戏,一套是几对年轻人之间的戏,一套是几对父母和子女的戏,一套是父母自己的戏,交织在一起既互相独立成戏,又互相在发挥着作用,所以我就觉得这个戏有这么大的辐射力,受众面积为广泛的,老中青都能够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特别是《青春》,如果人的生命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青春是人生的开始,我觉得这个戏证实了这一点,并且以现在进行时的姿态回答了这个命题,关乎着构建和谐社会,关乎着在物质社会当中如何保持独立和自尊。

  我手头有一张5月13号法晚,其中一个新闻标题叫做“家长面子,阻挡北京青年创业”,北京本地人现在就业不足三分之一,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就是面子问题成为一大障碍,主要来自父母的。里面有一个调查,有一个人他说我爸妈总觉得自己开公司都是小项目,不如考公务员体面,准备向工商局递交申请的告诉自己,是独生子,家里有三套房子,租房子都能养活你,这是父母说的。你毕业以后失业,父母也不同意开店。父母认为市场中不稳定因素太多,想自己创业又不能成为马云那样的明星人物,而且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事业单位上班,自己的孩子做上小买卖,感觉是丢人的事,父母的这种想法在北京创业青年群体中带有普遍性。

  记者从社会学角度统计这个,我觉得说的是现状。为什么说我们这个电视剧以现在进行时姿态切入这个主题,是非常可贵的。所以它所倡导的主流价值,我感觉到通过这个戏让我们思考我们这个民族如何不至于在现在这种状况下人格的萎缩,所以尽管是一部青春剧,绝不是一般反映青年立志的,这里面包含的问题,有前瞻性,也有统一性。所以方宇那辆摩托车带着小样多次出现在戏里,在北京繁华的大街上穿行,很有表现力,实际上我把它看成一个符号,整个戏正是因为这一点,就不仅仅是娱乐了,是在提升人、激励人。

  最近我看了一个材料,1962年的一个老歌星,他09年出了一本专辑,名字叫《我们的青春老年做主》,就是在追忆47年以前成名的,看来青春谁做主,这是我们地球上生生不息的人们共同讨论的问题,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点刚才赵导自己说了我理解,我觉得能有这样的眼光不多。所以网上已经评论的我也看了一下,有的说的很对,这个戏属于这一代青春纪念册,对父母来说也是搀杂着欢笑和眼泪的家庭教科书,用不用话题剧或者类型剧定义并不重要,重要是你抓到了什么样的话题,以什么样的姿态进攻。这里面一定要遵循艺术规律,不能搞一个以概念为主就是先入为主的东西,然后去找一些棉花稻草填充,当然赵导这种导演不会做的。当然我也很赞同像赵导做这样的探索,他说是话题剧也好,怎么样也好。

  第二亮点或者看点是有一套创新的话语系统,这个很重要。非常明显在这个戏里,假如还是这个故事,三个母亲,三个女儿的家庭故事,如果使用传统的带有说教性这样的话,台词也好、语言也好,不可能有现在的效果。这个有人说是(王朔)似的语言,但是我感觉充满调侃又不乏哲理,更主要是所有言词当中有这种执着和自信。所以我觉得是一个新的话语体系,这是艺术创新里不太被人重视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个戏是一个大的亮点。这里面不光用这种方式讨论了金钱观、亲戚观、价值观、幸福观、爱情观,还得到了很专业的知识,包括律师的职责,法律知识,甚至房产推销等等,我觉得这是它的一点。

  第三点,正是因为创新的话语体系,使它的风格定在幽默上就有了基石,这也形成了看点,风格定位。比如说霹雳和作家的女朋友,两个人在西餐厅吃饭,说到霹雳母亲,作家的女儿用这样的话,问霹雳,有疑似这样的男人吗,很多这样的例子。我感觉整个是在叫你在轻松观赏当中感受很多东西,我觉得这个表演还是可以接受的,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情感渲染的很到位,也很用力,夫妻情、母女情、姐妹情等等,这一点确实是追寻艺术规律,不管多少年前,论到艺术来说艺术就是感情,而且艺术水平取决于感情根植的程度,这点颠扑不破,这里面有些地方非常动情。像青楚几次向周晋求婚,这都是在困境当中。还有方宇出狱以后,小样拿卖房子剩的五万块钱给他,他躺在摩托车上,小样说非他不嫁,包括周晋拿着所有的积蓄给麦东下跪等等。我觉得不要怕说是煽情,但是没有脱离规定情境,确实让你感动,叫你激动随着剧情出来,不别扭,把感情戏到位,这个是增加电视剧感染力很重要的,当然有过分的煽情是另外一回事。

  最后也挑一点不足,也是我个人的。有一些地方我觉得有一些设计的痕迹。比如小样和方宇撞瘫了他的父亲,作者后来消化掉了,就是这个错误,因为经过这场大祸,这个成了小样的生命命题。第二是霹雳的离开,这个生活当中恐怕不会有。当然有一个问题,把剧的幽默有的时候有点搞笑,包括和整个剧幽默和搞笑不是一回事,这里有点搞笑的感觉,就是她妈的角度。这些我觉得观众都没有计较,我觉得自己消化的还是不错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谢谢。

  

  主持人:范永戈从四个方面,对这个作品做了一个深刻的分析,尤其是现在进行时来表现我们时代的生活,紧扣时代的命题,以及在这个作品中使用的创新的话语体系,我觉得这个都是应该说作品独到的,目前电视剧创作的一种新的东西。

  下面请李主席讲话。

  李准:刚才听了赵导说才明白,我看的时候比较匆忙,有些意思没有完全看出来,听了他的讲话很受启发。《青春》本身就是时代的话题,尤其当代中国在变革时期一个时代的话题,优秀的作品都是可以从各个角度来点评的,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反过来说哈姆雷特的书是最优秀的作品。正是这个作品丰富包含了大量的来自生活和思想方面信息的标志。我想宝刚把这个成为话题,本身是长期以来都市言情新的一种探索,从《渴望》开始,中间有很多类型的,大概都是都市言情的,过去的作品都是以情感、以故事好看,当然都有自己的主题。但是从《奋斗》到《青春》这样明确集中解读当代的热门话题,这确实是一个新的探索。

  后来我回想一下,不管是小说、诗歌,包括舞台剧就是话题剧,全部的戏围绕当时的时代话题来写,影视作品也是这样,话题剧讲一个话题并不见得就是通俗的,一个作品能够承载一个时代的热门话题,这确实是需要作者有勇气的。

  宝刚说的很多意思我没有理解,从我这个角度说三点感受,提点意见。

  第一点,《青春》是实现了赵宝刚新的追求,这就是把言情和尖锐时代课题,或者尖锐的时代精神诉求有机结合起来,用言情赋予话题以血肉灵动,用时代尖锐的诉求给言情深度核力量。这个戏没全看完,我觉得这个戏从它精神文化内涵,话题的集中,思想力量比过去都有前进,而且这个点比较集中,这是我感受到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赵宝刚的现代都市言情的模式到了这个戏有了一个跨越或者突破,遵照艺术规律的前提下,跟以往过去或者一般的话题剧赋予非常到位的言情的血肉和灵魂。反过来说,对常见的言情或者赵宝刚似的言情给了思想和精神文化的支撑。

  我作为一个老头子感受,中央台播的时候告诉我一定要看,我的青春谁做主,这简单的说就是青春选择,事业的选择带动了亲情、爱情选择,包括父与子的关系,母与女的关系,这个戏我非常同意范永戈同志说的,青春选择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一大难题。青春是最有活力最有朝气的时间,青春时期有幼稚的一面,确实往往需要老年人的经验,需要上一辈的扶持,但是归根到底恐怕要他自己选择。我的这个片子,青春要自己做主,并没有偏向,青年需要老年的经验,青年人也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新的思维和视角。霹雳的爸爸妈妈最后复婚,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复婚,这就揭示了孩子的影响,这个关系处理的比较典型。《青春》不是一般的,年轻人归根到底要靠自己闯荡,靠自己选择,这实际上也是符合时间的观点,要靠自己的闯荡,包括自己付出惨痛的代价和失败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而且这个选择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刚才听赵导说,这里头这点特别突出了一个思维方式上的新的探索,就是现在年轻人,改革开放时代赋予他们的青春活力,就是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在爱情婚姻和事业选择上,遇到了在常人看来不可克服的障碍怎么办。两个坐牢一个车祸,这给自己设置了怎么跨越,最后结局的比较令人幸福的,包括站起来这个。你身体受到创伤,一刹那的困难,死亡考验才是生命的高峰期。在事业在整个精神诉求上你遇到了不克服的困难,把这个难关解决了,你就前进了一大步,这才是真正完成了一种从年轻人向一个独立自主的成人过度。这个片子里面,这三个人,青楚、小样、霹雳,三个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经受生命高峰体验之后,完成独特有时代意味的成人,这个东西可能受到父母的帮助,受到周围人的启示,归根到底是他们自己作主得到的,而且她们自己付出了及其严峻的代价才能得到的,没有这种东西,那就不可能。这点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要慢慢消化。青春这样的话题,自古以来思想家和文艺家都在思考。正确对待青春优势,是永远不可敌的。看了这个戏不仅让人明白了每个人自己的青春归根到底要靠自己独立自主的创造和选择,而且对青春本身充满了信心,对七十年代后、八十年代后和和九十年代后充满了信心。这个话题提供了我们很多思考的东西。

  第二点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从表现方式来讲,《青春》这个戏是不是可以标志着赵宝刚艺术魅力之所在,为什么一直走红,没有痞气和庸俗的东西,又这么好看,特别还能抓住年轻观众,各个媒体引起热议,这个戏的成功,标志着这种模式的成熟和走向新的起点。

  戏剧结构,宝刚的戏看着简单,在戏开始之前,相互人物之间设计了巧妙的关系,一碰就是戏,七个女人加上几个年轻的男的,主要的人的身份、身份背景等等,我觉得赵青楚已经26岁了,三个人中间相对比较沉稳,学位最高的,但是内在的东西喜欢向自己挑战,包括接的几个案子。小样是最活泼戏最多的,霹雳异想天开,但是在这个剧里还是能接受的。三个年龄段,三种文化身份,三种家庭背景,又是三种性格,她们共同都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