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上个周末,湖南卫视[微博]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很火。回望过去3个月,它当然不仅仅是音乐行业的突破,更是电视综艺节目的突围。
更多电视人、媒体人通过3个月时间看到了这档节目为电视业界带来的影响,它开创了一条精英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路子。该节目总导演洪涛说:“电视综艺节目正进入‘大片时代’。这场决赛是全国电视观众有史以来第一次看到真人秀的真人直播。”从电视技术上来说,直播是最难的节目呈现模式,而真人秀的直播更是因其可控难度高、节目流程繁杂而成为电视制作机构的“绝对禁区”,电视节目制作的高标准和精细化趋势,造成了国内卫视的危机感,也迫使它们纷纷摩拳擦掌要在综艺节目的“大片模式”上一展身手。
时下的国内综艺节目,越来越像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模式,大制作、大明星的背后,更形成了一套纷纷效仿的模式:首先,不惜血本购买国外版权;二,节目过程剧情化,通过精准的“实验”——戏剧化、煽情地呈现节目背后分秒必掐的过程,让观众每周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等待……在这方面,《我是歌手》树立了一个榜样,而这一模式究竟可以走多远?南方日报记者展开了分析。
现状
卫视综艺开启“大片时代”
4月12日晚,《我是歌手》总决赛后台,来自全国的108家媒体齐聚,更史无前例吸引到台湾各家电视台的竞相采访。此外,台湾东森电视台王牌评论节目《关键时刻》竟为《我是歌手》让路,暂停播出。
整整3个半小时的真人秀直播,连长沙的KTV房间都因为有歌手的直播而被哄抢一空,与此同时,全国12个城市的12个影厅也同步直播,3600个座位座无虚席,网络上更因《我是歌手》热闹非凡。
还有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我是歌手》宣布总决赛“歌王”之前的黄金15秒,播出了一条让观众有些诧异的广告——这条15秒63万元的广告内容是湖北卫视一档即将推出的节目《我的中国星》,其版权来自韩国的热门娱乐节目《Superstar K》。如此诸多现象,让人不难发现,《我是歌手》的成功绝非只是音乐的胜利,它背后更是一种竞争策略的成功“试水”。中国电视节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竞争阶段。
实际上,从《中国好声音》到《星跳水立方》,中国电视台的竞争策略已经超越了以《超级女声》及《非诚勿扰》[微博]代表的前一代综艺节目。当下走红的这些电视节目,都是因为获得版权方授权并传授节目制作的标准化流程,而非过去由一个制片人带着团队反复观看国外一流节目之后进行“山寨”。对于未来的“大片”竞争,《中国梦想秀》总策划杜昉曾分析说:“卫视综艺并不是说大制作,场面夸张、奢华,而是像好莱坞大片一样,在吸引、娱乐观众的同时传递一些健康、向上、温暖的价值观,这既要保证主流方向,又能够保证收视率。”
在这种理念下,纵观今年的各类综艺,不论是《中国好声音》、《中国最强音》等音乐类节目“明星导师+草根选手”的成功模式,还是《舞出我人生》将明星与草根选手进行“1对1”配对,抑或是《舞林争霸》请来杨丽萍[微博]与陈小春[微博]和金星[微博]、方俊联手坐镇评委席的全新“明星”评委组合,甚至连《顶级厨师》、《中国星跳跃》等厨艺、跳水等这样的专业性较强的“小众”表演也赚得满堂彩。
分析
综艺里藏着“连续剧”的心
如果稍加审视,时下走红的各大卫视综艺节目,成功都有迹可循。
无论是《我是歌手》、《舞林争霸》、《星跳水立方》,还是去年的《中国好声音》,几乎所有当红的综艺节目都是购自国外版权,甚至今年将出现世界三档最火的歌唱选秀节目《American Idol》、《The Voice》、《X Factor》分别变身“中国版”《中国梦之声》、《中国最强音》、《中国好声音》为名同时争霸。如同电影市场的年度大片一样,各种娱乐节目会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版权,签约最具市场号召力的明星参与,并从广告主那里获得单笔超大额广告费。
其次,各大综艺节目越来越向悬念和故事性靠拢,像拍电视剧一样将比赛进度层层推进,勾起观众的“追剧”心理。同样是“周播制”,综艺节目已向美剧制作模式靠拢,美剧编剧的一大法则就是在末尾留下悬念,让观众欲罢不能,《我是歌手》的“末位淘汰”同样娴熟运用了这一法则。
再次,综艺节目正式走入“大片时代”,不仅意味着大制作,更重要的是有大明星。《中国好声音》有刘欢、那英[微博],《中国最强音》就宣布章子怡[微博]加盟,《中国梦之声》也不甘落后,立刻宣布李玟[微博]将担任评委……究其原因,答案很简单:无论是转椅,还是“YES”,归根到底选秀节目的同质化是必然的,尤其是对这三档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试验成功的节目而言,要脱颖而出,必须靠明星评委做噱头。
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微博]说,大陆综艺节目最大的优势在于资金充足,虽然这话有些“人傻钱多速来”的味道,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大实话。近期热播的《我是歌手》、《中国星跳跃》、《星跳水立方》这些以明星为主打的节目背后所依仗的都是雄厚的财力支持。台湾有“通告明星”的概念,即那些靠上综艺节目为生的明星,而最近大陆的综艺节目则刷新了这一概念:我们没有通告明星,因为我们能把一线明星如张柏芝、阿Sa、韩庚[微博]当成通告明星来用。
预测
节目再火也成不了“金饭碗”
《我是歌手》已经宣布明年推出第二季,《中国好声音》今年也将迎来第二季,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在广告招商还是在收视率上,这两个节目第二季都将超越第一季。但这些节目可以火多久?这成了一大疑问。
任何节目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比如《中国达人秀》曾经也是最火的综艺节目,但到第四季时已经收视疲软。再看看国外的例子,韩国原版的《我是歌手》第二季比第一季收视大幅下落,第三季将面临停播的危险。这些血淋淋的事实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再火的节目也成不了“金饭碗”。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中国,节目的生命周期似乎更短?比如说,《美国偶像》可以播了十二季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曾经风靡一时的《快乐女声》让人记住的,只有李宇春[微博]那一届?就记者观察来看,并不是因为节目的品质下降了多少,而是因为同质化严重。
“喜欢扎堆”是国内综艺节目的一个坏习惯,一个节目火了,其他的节目都会纷纷效仿。比如说“2012年转椅很忙”。今年,名字中带有“中国”字样的三档歌唱选秀节目同时推出,虽然带给观众一次饕餮盛宴,但却埋下了一个定时炸弹:观众对于选秀节目的热情有可能在“一口吃成胖子”中全部耗尽。
王伟忠在称赞大陆综艺节目的同时,还说了另一句话:“台湾钱少,所以有很多怪点子,另类变主流是我们的优势”。台湾弹丸之地,有超过20档综艺节目,如何保持这些节目的新鲜感?台湾电视人似乎更懂得求异,虽然《康熙来了》很火,但是我们坚持做《全民最大党》系列,把它做火,这是台湾电视人的态度。”这一点似乎值得大陆电视同仁深思。
专题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吴敏 周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