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曾索狄报道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就是相互支撑。 ”相隔20年,这段熟悉的旋律将再度响起,编辑部的嬉笑怒骂也重回人间。昨晚,吕丽萍[微博]、黄海波[微博]、陈好[微博]、王千源[微博]等主演的《新编辑部的故事》登陆东方卫视,与此同时,独家修复的老版《编辑部的故事》也已起航。
作为本年度最受期待的喜剧作品,《新编辑部的故事》昨晚甫一开播就引发讨论,质疑声、叫好声混杂一片。经历20年的“沧海巨变”,“编辑部”到底变成什么样?记者为您一一细数。
[人物]还是六人行,“怪咖”多许多
贫嘴的摄影师李冬宝,文艺女青年戈玲,颇具商业头脑的余德利,精打细算的刘书友,严谨而又有些迂腐的牛大姐和正气凛然的陈主编……在老版《编辑部的故事》里,葛优、吕丽萍、侯耀华、张瞳、童正维[微博]、吕齐这六个人的嬉笑怒骂,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在《新编辑部的故事》里,六人行依旧,人物却大换血。其中,吕丽萍扮演的戈玲最有延续性,她从当年的文艺女青年成了如今的中年女主编,风格也从当初心直口快的小清新切换到了 “尴尬中年”,第一集就开篇明义:戈玲到了 “更年期”。
相比之下,其余的 “新鲜血液”,则是“怪咖”一箩筐:陈好化身海归的 “时尚女魔头”安妮,颇具商业头脑的她空降编辑部成了运营总监,她平时一口纯正英音,一喝酒就恢复 “老区大妞”的本色,颇有点当年的 “万人迷”的味道。王千源扮演的生活财经版编辑刘向前,是老版中刘书友的儿子,性格颇有乃父之风,用 “骨子里流着抠门的血”来形容并不为过。黄海波扮演的摄影师袁帅,顶的正是当年李冬宝的位置。用黄海波自己的话说,袁帅经常以 “天下第一情圣”自居,却常常做起 “知心姐姐”的工作。井柏然[微博]扮演的90后网站编辑何澈澈则在剧中经历了 “从男孩变成男人”的过程,爱八卦的他是办公室的开心果。焦俊艳[微博]扮演的时尚娱乐版编辑是个80后小美女,也是“月光族”和 “宅女”的代表。
此外,当年那个古板的 “牛大姐”童正维将以客串的形式多次出现在 《新编辑部的故事》中。在昨晚的第一集中,已经 “退休”的她就前来露面,古板作风一如往昔,一见戈玲就是老生常谈,说起了如何搞好杂志以及对年轻人批评教育的问题。
[故事]重口味多了,动作幅度也大了
人物变了,故事自然也要变。在老版中,六位编辑忙活的是一本名为 《人间指南》的杂志。一听名字,你就知道这一定是本 “知音体”杂志,帮助读者解决烦恼,与读者探讨时事热点。必要时,编辑们甚至会丢下笔,走进现实帮助读者。比如李冬宝和戈玲就曾为挽救为情所困的少女,连夜跑到少女家中 “灌酒”,试图救人一命。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 《人间指南》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瓶颈。 《新编辑部的故事》一开篇,就把 《人间指南》 “升级”为时尚生活类杂志 《WWW》。由此,编辑们的工作风格来了个彻底转变,故事也由此开始:先是陈好扮的海归运营总监安妮和吕丽萍扮演的主编戈玲在 “谁是一把手”的问题上争了个你死我活;然后是 《WWW》顺应潮流跨界与电视媒体合作,惹出了不少意外和笑话;再加上过气歌手、暴发户金主等各色人物的轮流出场,编辑部里也被搅了个天摇地动。
当然,从说故事的方式上看,新版与老版也有较大区别。老版主要耍的是嘴皮子,王朔的犀利台词 “笑果”至今不俗。而从新版首日播出的情况看,除了搞笑台词, “动作戏”也不少——每个演员都铆足了劲,将肢体语言最大程度地夸张化。比如,第一集中,陈好就上演了 “撒酒疯”的大戏,夸张程度堪比当年的“万人迷”。
[客串]明星依然有,吕丽萍全家出动
当年《编辑部的故事》出动了不少大牌明星:张国立[微博]曾化身失意的青年演员,以“娘娘腔”和李冬宝大谈“活到现在不容易”;濮存昕[微博]演绎的文艺男青年,潇洒倜傥,甚至把戈玲都迷倒了;冯小刚[微博]扮演的“瞎预兆”,曾一本正经地打探彗星撞地球;于谦[微博]则干脆跑了一回龙套,没几句台词,演的就是一个普通警察。
而在《新编辑部的故事》中,客串明星换成了孙海英[微博]、英达、王刚、雷恪生、阎学晶等等。其中,最抢眼的大概就是吕丽萍的自家人——丈夫孙海英和儿子张博宇。孙海英扮演一个疯狂的暴发户,对戈玲展开了疯狂的追求,而他带在身边的小跟班,就是张博宇。吕丽萍笑言,孙海英在戏中很重口味,两人一合作就笑场。相比之下,张博宇则是“编辑部”的两朝元老,当年老版拍摄时,张博宇才两三岁,每天就跟着吕丽萍在现场,一不小心还成了老版片尾字幕时在摄影机旁向观众挥手的小朋友。而在新版中,吕丽萍则透露,儿子的角色是她努力来的,“我从来不求人,这次求导演给他个角色”。
在客串人物中唯一有延续的,是刘蓓扮演的双双。只不过,当年是李东宝发掘了歌星双双,现在是半老徐娘的双双正准备复出歌坛,所以特地来找戈玲帮忙宣传。导演郑晓龙[微博]说,双双的故事是他特别加上的,就是希望新老有所延续、呼应。
[质疑]观众笑不出,新版不如旧?
人物、故事以及表演方式的颠覆,让《新编辑部的故事》一开播就引发两极化评价,再加上东方卫视又搭配播出修复版 《编辑部的故事》,新版能否超越老版的争议更是不绝于耳。
记者注意到,微博上的确有不少观众力挺《新编辑部的故事》,尤其是陈好在头两集中的山东话大受好评。 《潜伏》、《借枪》的编剧龙一更称,从《新编辑部的故事》,可以看出“传统时尚剧与原本明年才会流行的重口味时尚剧顺利交接”。
话虽如此,“重口味”还是引来了演技浮夸、笑点过时等诸多质疑。演员梁铭海说:“《新编辑部的故事》看了一集实在受不了了。形势(式)大于内容,表演太假太做作,故事不合逻辑,剪辑混乱。 ”网友“煮不熟的萝卜”则总结说,剧中演员几乎都不正常说话,“贫嘴是指语言本身贫,而不是音调怪或者表情贱。 ”
记者也注意到,头两集中的确有不少不合常理的桥段,比如,刘向前向戈玲哭诉父亲刘书友去世,表情扭曲,只是拼命喊着要编辑部包办丧葬费,却不见一丝悲伤,几乎让人误以为他是在“诈死人财”。又比如,戈玲试图致电已经成为大明星的李冬宝,接电话的却是李冬宝的经纪人,经纪人随后对戈玲大谈“不接受纸媒采访只是为了低调”、“出席饭局菜单要审核”,看似是在讽刺娱乐圈某些明星的“大牌”行径,其实过于夸张:哪个经纪人会把这些“潜规则”随随便便告诉一个打来电话的陌生人?另外,头两集中出现的 “不要迷恋哥”、“打酱油”等段子也都是前几年的网络流行语,时下看来早已不新鲜。
因此,不少网友直言,新版似是为迎合年轻人想出不少新话题,但表演的确有些生硬。反观昨晚播出的老版,恰好说的也是编辑部面临停刊的问题,葛优等几位演员却显得平实自然得多,李冬宝、戈玲、余德利等想跳槽又没跳槽的情况刻画得真实有趣。还有网友写道:“台词直戳笑点,现在看起来也不觉得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