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话题不止 似有些不知人间疾苦

2013年05月30日17:31  新浪娱乐 微博
宝贝辣妈奶爸海报
70后夫妻
80夫妻坦诚沟通
从好爸爸到好老公

  新浪娱乐讯 电视剧《宝贝》首轮播出已经结束。《宝贝》打着“轻喜剧”的名号,上演了三组家庭的爆笑生活,同时反映了中国式家庭结构的隐痛、恐婚恐育、中年危机、老年丧偶、信任缺失等种种问题。《宝贝》开放式的结局给观众留下了很多疑惑。回望《宝贝》,会发现出镜率最高的一个词是“真实”。

  《宝贝》不要高估观众的口味与耐心

  不论是冲着“六六编剧,必为佳作”的口碑,还是观众被各大媒体清一色的的“大尺度”的宣传语吊足的胃口和猎奇心理,《宝贝》尚未开播,便被赋予了较高的期待值。然而开播第一天,《宝贝》的收视并不如预想中的那么喜人,“重口味”、“不适合全家观看”、“故事碎片化”的负面评论夹杂在叫好声中时有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从前三天的剧情来看,《宝贝》虽为家庭剧,却未落婆婆媳妇、痴情虐恋的狗血剧窠臼,节奏明快,人物个性鲜明,台词辛辣,颇有一股美剧范儿--然而,问题也恰好就出在这里。借用一句 “至理名言”:编剧的抱负是无法拯救手握遥控器的大妈们的节操的。

  大妈们对于“重口味”和“高精尖”并不买账,她们不在乎传达的理念多么先进,拍摄的手法多么高明。大妈们感兴趣的是“男要贞、女要烈”,是“大房千秋万代、小三不得善终”,大妈们最热衷于问的问题是“她是好人还是坏人”。对于大妈们的欢喜,一言以蔽之:戏剧冲突。

  有报道说,六六进行剧本创作时是有私心和抱负的,她好奇自己能否将年轻观众重新纳入到收视群体中去。《宝贝》一开篇,六六便将上一代中国人讳莫如深的生育问题搬上了荧幕,全家人押送“无法传宗接代”的小夫妻去医院检查身体,取精、孕检等麻辣场面令人捧腹不止,却也让许多年长的观众尴尬的转开了他们保守的头颅。同时,缺乏故事线的大量快节奏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展现,在让年轻人甘之如饴的同时,给老一辈观众的观看制造了困难。

  编剧六六是小说家出身,不习惯于按照梗概、大纲、分集的步骤创作剧本,创作方式相对随意,因而戏剧结构往往松散,叙事易碎片化。这种问题自《王贵与安娜》、《心术》便已有之,然而幸运的是,前者因为导演后者由于演员,都得到了较好的弥补。就故事性而言,《宝贝》较之《心术》已有增强,但剧中几处情节点之间的起承转合总是少了些交代,如冯莹收养弃婴的雷厉风行,似乎缺少了正常人类必要的顾虑与挣扎……还有一个体现是:单场戏的时间过长,理念的传达往往通过长对白体现。这都从一定程度上挑战了观众惯有的观剧体验与耐心。

  《宝贝》你的看点究竟是什么

  然而,六六过人的长处也在《宝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当众多编剧都不断自我收缩以避免触碰敏感话题时,她的作品却集中于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剧中鲜活生动的生活细节,淋漓尽致的人物性格,惹人思辨的社会话题,才是她的剧一贯的最吸引观众的看点。

  《宝贝》并不是第一部谈及育儿问题的电视剧,也不是一部仅仅谈论育儿问题的电视剧。它展示了当前社会下中国式家庭结构的隐痛。70后面临最大问题的内核是中年危机。80后向往独善其身,恐惧生孩子,他们恐惧的来源是压力。至于90后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寻找自己的目标,剧中90后一丫的状态,应该就属于寻找目标的一个过程。不过,如此多的热点集中于一部剧,《宝贝》勇气可嘉的同时,不免有做话题合集的嫌疑。

  六六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尊重每个个体与每个问题存在的合理性,她抗拒把矛盾戏剧化,把角色典型话,没有一个角色是天生的坏人,这让《宝贝》充满了惹人怜爱的味道。举例来说,她笔下70后中年夫妻的矛盾冲突,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小三介入、情感变淡,而是源于男女不同的性别焦虑。她从角色的内心出发寻找他的行为逻辑,包括出轨的男人。虽然这会使六六看起来有些不食人间烟火,但到底也造就了张嘉平这样,会在犯错后理直气壮、近乎幼稚的大声呼喊:“我要被爱,我要被仰慕!”的非常规人物,当女观众们纷纷认为他“不配活着”的同时,也会忍不住暗地里思考某种合理性的存在而引以为戒。

  《宝贝》开播后被批评“不适合全家观看”,对此六六迅速给予了回击:“《宝贝》就是适合阖家共赏!”。对于“《宝贝》尺度大,不适合孩子看”的观点她犀利指出“你是愿意对孩子用隐瞒避讳的态度,还是与他共享信息,平等的交流?你是想和孩子们一起笑笑闹闹看《宝贝》,还是让孩子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抱着Ipad看美剧?”她希望《宝贝》能成为一个帮助父母与孩子交流新鲜事物与生活方式的平台,她大胆的说:“宝贝是条分水岭,能看得懂并喜欢《宝贝》的长辈们是真正的时代引领者和弄潮儿!”

  风格化表演探索中的是是非非

  对于一部开播前就被定位于“生活化”、“接地气”的作品,人们希望看到的是纪实性的“无痕迹”表演,而不是即使仅仅是稍许有些夸张的表现。更何况因为“三对主线”具有不同的气质与命运变化而产生的风格冲突--即使是同一个角色,也因其命运的变化,导致精神气质上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表演风格的前后矛盾。正因为如此,该剧中对于喜剧表演风格的统一成为比较难以把握的难题。

  电视剧《宝贝》中表演风格的备受争议,是国内影视喜剧作品在形成多元风格表演走向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在剧中,我们即能看到演员通过真实性的体态展示,让受众体验哭笑不得的戏剧性表演及漫画式夸张,如80后小两口的两人间互动;也能看到周星驰般无厘头般对现实的超现实解构,如陈QQ前半部万花丛中走的风流倜傥;更能看到中国传统喜剧建立在自嘲语语境下对语言的侧重,就是“逗贫”。而观众对于表演风格的争议,根本上还在于,对于该剧风格定位的提前设定。

  《宝贝》有点“不知人间疾苦”

  《宝贝》里不缺针砭时弊的现实话题,如:丁克、二胎、小三、一夜情、90后婚姻、黄昏恋等,怎么看都是接地气的好剧苗子,然而偏偏画面出来后难以引发共鸣。

  从80后小夫妻的生活说起,天天哭穷的二人住的是附带阁楼的高级楼房,目测怎么也有200平米,装潢高端大气、电气设备精良。70后夫妇住的是目测400平方以上的超级豪宅,水晶大吊灯亮瞎观众双眼。90后小姑娘一嫁便嫁了个高富帅,出入开的不是豪车便是跑车,张口闭口就是五千万……只是构成社会大众与收视主体的你我大多都还在屌丝的初级阶段徘徊,从高富帅和白富美口中说出的台词,又怎能让挤在帝都与魔都50平方米小房子里的屌丝观众们产生共鸣呢?(tg/文)

 

(责编: Lorring)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