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收官调查:能走多远?

2014年01月10日13:28  南都娱乐周刊

  当大屏幕上数字定格在3.1199亿,主持人张丹丹以近乎狂喜的语气报出第二季《爸爸去哪儿》独家冠名商中标价时,台上五位星爸都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要知道这已远超《中国好声音》,创下中国电视史上最高冠名费纪录。这档以星爸萌娃为主打的亲子真人秀的收视自开播始,便在一片成人选秀的夹击中持续走高,最终以全国网平均收视2.16,平均份额15.25%,最高单期份额20.37%的成绩,成为年度上星频道中收视最高的季播节目。新一轮“爸爸旋风”席卷而来,然而在狂欢声浪中,亦有冷静的声音:在荣誉与质疑声中前行的“爸爸”,究竟能走多远?

  采写 _本刊记者杨蓓蓓 叶晓萍

五对父子雪地篇五对父子雪地篇

  节目篇

  小众节目到全民大片的华丽逆袭

  窥私、首创、走心

  满足综艺走红所有条件

  四岁的王诗龄[微博]对宁夏小女孩说出“我不是大明星,我是小公主”时,没人想到,三个月后小公主的人气远超身为大明星的爸妈--新年伊始,王诗龄随便发组照片就能被新浪娱乐推送至头条新闻,连“钢琴王子”李云迪[微博]也不惜为爱徒的“新年首演”与湖南卫视[微博]跨年晚会展开“竞争”。妈妈李湘[微博]对记者半开玩笑说:“我现在的身份都快被遗忘了,大家都只叫我‘王诗龄的妈咪’。”当初第一个将女儿“无偿”贡献给节目组的她,称初衷“只是为了锻炼王爸爸”,完全想不到自家小妞会如此受欢迎,连身上穿的衣服都被网友关注。

  与李湘同样意外的还包括节目组。“刚开始拍,湖南台自己都不看好,请完嘉宾后,先期拨下来的制作经费只剩几百万,光北京灵水村那场就花个差不离,小朋友们更是无休止哭闹,流程全被打乱,可用的素材也很少。所以当时大家虽然很努力,但都不约而同把它当成小节目来做,可能觉得收视达到一个点就算成功,完全没想过最后会打败《好声音》。”资深电视策划人“舞美师[微博]”向记者透露。

  的确,一个小清新风格的亲子节目,在收视大战中一路高歌猛进的数据,曾一度令不少业内人士困惑。台湾名嘴吴宗宪[微博]也忍不住开炮,称节目续航能力有待观察,“总不能只靠卖萌一个梗来做节目吧?”针对业内质疑,舞美师轻描淡写,“真是行外人讲外行话,这种纪录片式的真人秀怎么可能只有小孩子卖萌这一个梗?认真看过一期节目都知道根本不只‘卖萌’这么简单。如果节目收视只有一个点两个点,研究它便意义不大,但是《爸爸》能在非黄金档达到五个点,并持续走高,这就值得大家像教科书一样对它进行研究。”

  舞美师认为,《爸爸》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满足一档综艺节目走红的所有必要条件。

荧屏新宠荧屏新宠

  条件一:大众对人性与隐私的窥探欲是永远的吸引力法则

  关键[微博]词:窥私欲、明星光环外的普通生活

  总导演谢涤葵从不否认“节目卖萌”这一说法:“小孩子卖萌和一种对明星生活的窥私欲,就是吸引很多观众关注节目的入口,但只要看下去就会发现节目能引起这么大反响,是因为它非常真实,而且切中社会的神经。”舞美师亦赞同,“节目品质好是标配,但如何让大家都关注,必须要有吸引眼球的点,凡是隐私方面的东西必定是吸引眼球的。”

  就像你从未见过一个为儿子冲奶粉、用米饭糊纱窗的林志颖[微博],也不知道原来田亮与叶一茜[微博]的5岁女儿竟能如功夫少女一般跃下四级台阶,王岳伦[微博]为女儿烹制“炒疙瘩”的搞笑过程及路人大妈突然抛过来的鄙视神色更让你会心一笑,看到明星家庭在光环之外的平凡生活,以此反观自身,体味平实的幸福感。

  “不止是《爸爸》,《非诚勿扰》[微博]和《好声音》能火也是基于此。”舞美师总结,“《非诚勿扰》的爆点不在‘相亲节目’定位,而是讨论美女隐私的话题;而《好声音》的实力选手是标配,但第一期吸引观众的爆点是这些导师超强的娱乐精神和对隐私的刻意自爆。”

  条件二:首创则生,持续创新才能为高关注度续航

  关键词:纪录片模式、神字幕、成长主题

  影评人谭飞[微博]谈到“爸爸现象”时认为,“其实《爸爸》的火证明一句话,缺什么火什么。”

  “妈妈去哪儿没意思,爸爸去哪儿就有反差。”这也是大多数媒体为“爸爸”做报道的出发点。亚洲人观点是男主外女主内,而《爸爸》关注到父亲在小孩成长过程中角色缺失的普遍现象,这就是节目最大创新所在。而综观芒果综艺史,不难发现如下铁律,“首创则生,跟风必死”,《最强音》的滑铁卢便是教训。舞美师对首创的认识更深刻,“所有大火的节目都是有新鲜感的,先入为主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像《好声音》与《达人秀》,先做了火了,大家模仿就很难超越。”而《爸爸》首次在国内综艺中采用类纪录片形式,出动40多个机位,全景展现明星父子日常生活,剪辑过程更采用画中画,同步观察父子反应,还不时将镜头反摇至幕后,让“打板叔”等工作人员乱入,为观众营造“上帝视角”。由编导带领三个80后实习生组成的“无节操字幕组”更频频打出“神字幕”,让年轻观众一秒产生代入感,无形中增强了亲和力。

  而题材的新鲜仅够维持前三期高收视,去年两档高开低走的跳水节目就是例子。“所以环节持续创新很重要,像平江的‘爸爸变装’和鸡鸣岛上的‘密室谈话’就是创新环节,也是当期最高收视点所在。”舞美师与总导演谢涤葵不约而同地认为,虽然“护蛋”、“换爸爸”等在赢得高收视的同时招致非议,但“只有大胆创新才能预防收视疲劳,不创新只有死路一条。”

  “另外,小朋友与爸爸在游戏的过程中是不断成长的,这也是吸引观众继续观看的最大看点。”谢涤葵如是说。

  条件三:社交媒体的利用与产业链开发使品牌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广告植入、主题电影、APP与神P图

  和《好声音》、《我是歌手》一样,《爸爸》播出后也充分利用微博、贴吧等社交媒体进行口碑传播,一夕间搜索量暴涨,登上话题榜榜首。“社交媒体如今已成为国内综艺节目常规宣传阵地,而《爸爸》的品牌意识和产业链开发更值得同行好好学习。”舞美师评价,“无论是手机APP,还是主题电影,都不是某些网友所诟病的‘过度营销’,相反和国外相比,产业链的开发还远远不够。”总导演谢涤葵亦不认可“过度营销”这一说法,“品牌建立起来以后,当然要通过各种营销使它的价值最大化,像《熊出没》这些国产影视作品红了之后都会出周边产品,也是现代商业的趋势。”

  节目大热,各种闻风而来的广告商几乎包揽节目组衣食住行,舞美师对此亦提出隐忧,“如果下一季被各种植入广告所主导,势必会走下坡路。”而谢涤葵则回应,“我们的拍摄会以真实、自然为主,适度的广告植入会与环境相得益彰,不会让画面显得太过突兀。”

  条件四:强有力的执行团队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生活气息、走心、执行力

  谈及《爸爸》获得成功最大经验,总导演谢涤葵沉思良久,“节目的成功可能还是延续团队一贯的制作理念,从《晚间》和《变形计》开始,我们就力求把每个节目都呈现得真实,有生活气息。”于是开拍前,导演组便为节目确定了基本理念--把明星还原成普通人。“在这个方面我们真的做得很好。另外,做好节目首先要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所以每期剪辑出来大家会坐在一起观看,不断修改,直到自己有触动,达到走心的效果--这样才会比一般娱乐节目来得更为厚重,更有深度。”

  舞美师也毫不吝惜对“爸爸”团队的欣赏,“执行才是一个节目成功的关键,创意和版权每家卫视都不缺,花几百万就可以把模式买进来,像浙江和江苏一年几十亿的收入,根本不差钱,但是现在国内敢于尝试真人秀的团队真的不多,所以我觉得一个节目大火并不意味着创意的强大,执行力才是最关键的,这也是所有的卫视最缺的。”

上一页123下一页

(责编: 云会)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