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通俗歌曲专题 >正文

Trip-Hop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15:43 新浪娱乐

  提到Trip-Hop,国内的读者对这种音乐的最初印象应该还是来自与“玻蒂斯海德”(Portishead)、“大举进攻”(Massive Attack)、特里奇(Tricky)这三个名字相关的文章片段,因为他们是在国内介绍最多的Trip-Hop代表。而以下我们将要带大家去深入了解的,将是这种音乐形成的过程和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乐队和乐人。

  Trip-Hop音乐最早形成于1993年的英国地下实验音乐圈,当时正值“后迷幻库房舞
曲”(Post Acid House)盛行之时。为了定义这种速度不太快,有些爵士(Jazz),有些疯克(Funk),还有些灵魂乐(Soul)味道的“碎拍”(Breakbeat)音乐,英国的音乐评论界“发明”了“Trip-Hop”这个新词语。在节奏上,Trip-Hop的鼓奏部分类似于美国的“嘻蹦乐”(Hip-Hop),但从整体上看它的实验性更强,它更突出一种鬼魅的氛围,“Trip”就是这个意思。

  “Trip-Hop”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用在了诸如“玻蒂斯海德”、特里奇、“DJ影子”(DJ Shadwo)、U.N.K.L.E.、“冷切”(Coldcut)、维根·奎斯(Wagon Christ)、“深层任务”(Depth Charge)等音乐家的身上。而Mo'Wax、Ninja Tune、Cup of Tea、Wall of Sound则是在当时与Trip-Hop音乐有关联的几家唱片公司。事实上,这些被归入Trip-Hop范围的音乐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把自己的音乐看作是对传统“嘻蹦乐”的继承和发扬,而不是一种用来“哗众取宠”的“新”音乐。但尽管如此,这种音乐还是在短期内吸引了大量主流听众的关注,不少音乐家[“DJ影子”、特里奇、“大举进攻”、“潜行者皮条客”(The Sneaker Pimps)等]的专辑都登上了英国的独立音乐排行榜。

  Trip-Hop最直接的根源来自曾经在英国大规模流行的“迷幻爵士”(Acid Jazz)运动。正是由于80年代后期的“迷幻爵士”日渐衰落,再加上源自伦敦的“迷幻库房舞曲”(Acid House)运动日益扩大的影响力,才导致了Trip-Hop的产生。为了能从旧有的音乐窠臼中脱离出来,Trip-Hop音乐家们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的代表人物是“大举进攻”等乐队,他们在“迷幻库房舞曲”的音乐基础之上加入了主唱部分,使原来的音乐更富人性以适应更多的听众;另一种的代表人物是DJ兼制作人詹姆斯·拉维尔(James Lavelle),他主张将注意力投向更年轻的听众。因为这些青年们的音乐观念和上一代不同,所以应该采取一些适应他们口味的手段。他建议将重点放在“嘻蹦乐”上,在保留“嘻蹦乐”最基本节奏的基础上抛弃所有多余的部分。他还在他为“迷幻爵士”杂志《直接》(Straight No Chaser)开的每月专栏里公开征集小样,他鼓励那些“嘻蹦乐”乐迷用亲身实践来响应他的号召。他收到的第一批小样[RPM、“手心皮肤产品”(Palmskin Productions)、“拉·疯克·莫卜”(La Funk Mobb)等人的作品]最终成了他自己的公司Mo'Wax出版的首批唱片。

  不象“库房舞曲”和“科技舞曲”,“嘻蹦乐”从未真正在英国火爆过。“Hip-Hop”在更多的时候还是一个泛指涂鸦、服饰等综合文化的时尚词语。即使有些英国本土艺术家在音乐里加入Hip-Hop元素,也是在传统的英国音乐模式里浅尝辄止,并不正宗。但在80年代中期的时候,英国的地下音乐圈已经产生了一大批早期“嘻蹦乐”乐迷。这就促使主流的人们开始第一次对这种亚文化做出正面的反应。然而当时的唱片市场可以供乐迷选择的英国“嘻蹦乐”唱片却是屈指可数,只有极少一部分唱片可以被乐迷听过两次。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的“嘻蹦乐”唱片销量却在以稳定的速度上升着。那些在音乐上有新意的唱片[“公敌”(Public Enemy)和“小兽孩”(Beastie Boys)等人的专辑]尤其受乐迷们的欢迎。而这正是Mo'Wax等公司(后来还有Clean Up、D.C.、Represent)所看中的市场潜力。

  因此Mo'Wax在他们早期出版的唱片中专门选择那些和当时的“迷幻爵士”大环境相悖而行的实验性作品。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后,一首再混音(Remix)歌曲终于帮拉维尔为他的唱片公司找到了方向。

  这是一首叫《伤害》(Doin' Damage)的歌曲,是由来自美国加里弗尼亚的一位不为人知的制作人“DJ影子”[原名约瑟·戴维斯(Josh Davis)]为一支同样默默无闻的美国说唱乐队“津巴布韦”(Zimbabwe)做的再混音作品。它引起了拉维尔的兴趣,并最终促成了拉维尔和“DJ影子”的合作。1993年,他们合作的第一首单曲《内部/流动》(In/Flux)甫一推出便名满天下。这首将疯克、爵士、嘻蹦乐、灵魂乐精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单曲表现出令人惊讶的新颖,它不仅销量大好,而且引领了随后几年里的音乐潮流。1994年末,Mo'Wax再接再厉,又推出合辑《头》(Headz)。其中囊括了他们公司中最优秀的艺人[“DJ影子”、“DJ粉碎”(DJ Krush)、还有拉维尔和“DJ影子”的组合U.N.K.L.E.]的作品。

  在Mo'Wax成为标志性公司后,又出现了一批紧随其后的公司。当中有Ninja Tune/Ntone、Cup of Tea、Wall of Sound、Chill Out,甚至还有当初的“迷幻爵士”厂牌Dorado。随着唱片公司的增多,类同的乐队也越来越多。这时的英国评论界急需一个准确、易记的词语来概括这种独特的风格,于是“Trip-Hop”被他们创造了出来。

  但几乎是在这个词刚刚被使用的同时,它就遭到了来自音乐家们的反对和抵制。这不光是因为它看上去就象是又一种被白人音乐工业“发掘”并改进了的黑人音乐,而且还因为在这个词被创造出来之前,大众就已经很熟悉这种音乐了。“大举进攻”1991年的处女专辑《蓝线》(Blue Lines)曾深深影响了拉维尔和他的公司,但那时人们并不知道什么“Trip-Hop”。事实上,许多后来的“Trip-Hop”乐队已经不再具有当初这种风格音乐的特点。

  Trip-Hop在英国获得了空前的大规模成功。Mo'Wax、Ninja Tune、Wall of Sound这些当初的小独立厂牌也成了每个星期都会发片的公司,他们的艺人成了那些大唱片公司争宠的对象。Trip-Hop音乐本身也在继续发展,那些艺术家们在保留原来音乐里的慵懒调子的基础上加进了电子乐(Electro)、“鼓和贝斯”(Drum 'N' Bass)等元素。许多英伦流行乐(Brit-Pop)和独立摇滚音乐家也开始在自己的音乐里加入Trip-Hop,从“立体声实验室”(Stereolab)到“污点”(Blur)再到“阿拉伯皮带”(Arab Strap),无一不在Trip-Hop上一试身手。

  美国的唱片工业对Trip-Hop的推动也很积极,MTV和另类电台共同鼓噪。即使是那些名气不大的Trip-Hop音乐家[“潜行者皮条客”、“小羊”(Lamb)、“狐狸宝贝”(Baby Fox)等]也得到了大唱片公司和独立唱片公司的双重重视,他们都得到了价值不菲的唱片合约。而Mo'Wax、Ninja Tune、Cup of Tea等英国Trip-Hop名厂牌更是为推广Trip-Hop在美国开设了专卖店。

  由于对设备和制作者的素质都有较高要求,目前国内以Trip-Hop作为创作重点并有成型作品的乐队几乎没有。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在中国的摇滚Party上看到黄皮肤的Trip-Hop,就象我们在过去曾看到中国朋克和中国说唱金属一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唱片:

  1.合辑(Various Artists)《头》(Headz)(Mo'Wax)*

  2.合辑(Various Artists)《Ninja Cuts 2:Flexistentialism》(Ninja Tune)

  4.“化学兄弟”(Chemical Brothers)《推出行星灰尘》(Exit Planet Dust)(Astralwerks/Junior Boys Own)*

  5.“瓦克斯的噩梦”(Nightmares on Was)《吸烟者快乐》(Smokers Delight)(TVT/Warp)

  6.Funki Porcini《耳机性别》(Hedphone Sex)(Shadow/Ninja tune)*

  7.“深层任务”(Depth Charge)《九个死去的仇恨》(Nine Deadly Venoms)(DC Recordings)*

  8.“DJ粉碎”(DJ Krush)《Meiso》(FFRR/Mo'Wax)

  9.“DJ影子”(DJ Shadwo)《结束介绍》(Endtroducing)(Mo'Wax)*

  10.维根·奎斯(Wagon Christ)《颤动的肚囊》(Throbbing Pouch)(Rising High)

  11.特里奇(Tricky)《Maxinquaye》(4th & B'way)*

  12.“大举进攻”(Massive Attack)《蓝线》(Blue Lines)(Virgin)*

  13.“DJ食物”(DJ Food)《灾难的食谱》(Recipe for Disaster)(Shadow/Ninja Tuner)*

  14.“瑞克”(Req)《一》(One)(Skint)*

  15.“太空实验室”(Skylab)《第一》(No.1)(Astralwerks/L'Attitude)*

  16.“玻蒂斯海德”(Portishead)《哑巴》(Dummy)(London)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