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巍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十年许巍绝版青春 许巍的音乐历程
对许巍的钟情歌迷分为两种:绝大多数许巍的拥趸从《时光·漫步》认识那个温暖、感性的声音,那种声线可以抚摸我们的伤口,让昔日的痛苦在流畅动听的旋律、奔涌明快的律动中幻化为感知的力量。而《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则升华了许巍的歌坛空间,拓展了他的歌迷群体,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在大奔、宝马、卡迪拉客中找到许巍吟唱的痕迹,当然一切的
前提是如果你有开大奔、宝马、卡迪拉客的朋友;一少部分许巍的铁托从《两天》的“红星时期”便认定了这个叫许巍的声音是自己一生的信赖,《在别处》《那一年》那种伤痛至极的悲愤呐喊共鸣着底层青年的非主流审美取向,于是许巍成为了继崔健、唐朝之后的另一个“摇滚偶像”。我们可以在当年热血青年的磁带收藏、音乐青年的排练房、文化青年的卧室墙壁中找到许巍的影子,当然的前提是您屑于和那些可爱但偏执的年轻人为伍。10年的时间中,许巍的音乐随着人生的变化和世界观的改变而变得越来越温暖、舒适和清澈,那些原本对他早期充满了绝望与躁动的音乐死忠的乐迷也开始渐渐成长,并且接受了许巍如今的这份坐看云气的从容与淡定。在平安夜许巍为我们奉献“绝版青春”的 演唱会之前,让我们在许巍的音乐作品中展开一次时光漫步,通过他不同时期的作品感知这份从绝望无助到阳光灿烂的心路历程。
1995年单曲《两天》:绝望的摇滚青年
10年前曾经是中国内地原创音乐历史上一个极为辉煌的时刻,许多人在这一年集体走到了台前。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何勇的《垃圾场》、窦唯的《黑梦》、郑钧(blog)的《赤裸裸》和崔健的《红旗下的蛋》都在这时期发行,而这些名字许多人依然熟悉。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10年,但是“摇滚北京”“大地现代”“魔岩三杰”“中国火”“红星”那些曾经催生中国“新音乐春天”的厂牌名称依然清晰浓烈。作为“红星音乐生产社”中的主将,许巍的一曲《两天》改变了人们对拥有田震(blog)、郑钧、希丽娜依(blog)等主流歌手的“红星音乐生产社”流行浮躁的绵软印象。
和《摇滚北京1》《中国火1》在中国内地愿创歌坛的位置同样重要的便是合辑《红星一号》,其中那首痛入骨髓、极端绝望的《两天》连同随后《红星二号》中的《青鸟》,让原创歌迷一下子记住了许巍这个来西安的摇滚歌手。“我只有两天,我从没有把握;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我只有两天,我从没有把握;一天用来希望,一天用来绝望;我只有两天,每天都在幻想,一天用来想你,一天用来想我。”
这首歌让许巍初试啼声,惊艳摇滚并引发评论界了的广泛关注,《两天》的词作甚至入选《中国当代诗歌文选》。赵牧阳阴冷行进的鼓击连同曹钧躁狂失真的吉他音色为许巍的绝望做出了袖手旁观的完美映衬,这也是这两位优秀音乐人淡出歌坛之前的神来之笔。歌中许巍近乎于崩溃的绝望呐喊让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让人们不禁想到了吉密亨特理克斯、想到了吉姆·莫里森、想到了柯特·柯本……
1997年专辑《在别处》:忧郁的天涯浪子
说到这里我们要为许巍庆幸,为我们庆幸,为内地的原创歌坛庆幸,当年的那位哭喊着要用“一天出生、一天死亡”的歌手终于没能象他的偶像柯特·柯本那般在绝望的生活边缘选择疯狂地自毁。“苟延残喘”下来的许巍用自己的灵魂在音乐中“从容燃烧”了!在单曲《两天》出版之后的第三年,许巍为我们带来了这张足以载进内地流行音乐史册的经典专辑《在别处》。当那些文化青年回顾这段日子的时候,一定会骄傲地说——当Lennon沉浸在Imagine的时候,崔健说了“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吧;当Kurt Cobain已经开始All Apologise很久后,许巍终于唱到“多少次的雨水没能洗去你那太厚的灰尘”……
至今我们还总是会怀念许巍《在别处》时带给我的感动,那是一份质朴和苍凉的感觉。这种天涯浪子感觉在第一次听张楚的时候也曾有过。不知道是不是喜欢的东西总是很难遇到,就像许巍、就像《在别处》。也许喜欢的东西并不是天天都要吧,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去别处的勇气。在许巍随后创作的两张专辑《那一年》和《时光漫步》远没有达到第一张的深度,让人多少有些失望。失望的根本在于《在别处》那些忧郁的气质一去不复返了,但也许正如许巍自己所说,人总是会变,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在许巍歌词的话语系统里,始终可以找到其个人内在的独特品质:敏感、忧愁、内向以及对美好的向往和忠于音乐的信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个很多人的感觉功能已退化(进化?!)为麻木不仁的时代,在这个不知感动为何物的时代,我们从许巍的歌声中收到了这样一些讯号:激情、真诚、思索和感动。这一切不仅仅发生“在别处”。《在别处》是许巍给我们的一份音乐宣言,它表明在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真情依然是重要的和必需的,因为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不能改变精神日益苍白与情感渐超贫乏的现实。
2000年专辑《那一年》:质朴的人文歌者
2000年,许巍的《那一年》出版,许巍对这张唱片的推出非常气愤,认为在自己没有参与后期制作的情况下,不经歌手本人同意就出版唱片极不负责。而这张唱片也没有做什么宣传,这又是一张被忽视的许巍作品。但是通过这张唱片,许巍的作品已经开始散发出了本真的人文气息。更重要的是,《在别处》巩固了许巍的固有歌迷,让人们对中国摇滚乐仅存的信心得以存活。在“60既是满分”的中国摇滚音乐大环境中,许巍的歌唱支撑起了大家对摇滚复兴的残存信念。 尽管许巍当时的状态处于最低潮,不久之后就转回西安,但在《那一年》中,许巍的音乐已发生了变化。没有过于愤怒,而是细致地表现爱情,以期从中获得慰藉。同时,他开始写出了一些很阳光的旅行作品,如《九月》、《温暖》等。这些与2002年推出的《阳光·漫步》有一种联系。此后,许巍的音乐随着他的人生转变而被白领、大学层以及音乐圈、媒体广泛追捧和推崇。许巍简单、朴实而又充满人文、理想色彩的音乐,连同他的生活状态都被推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当一些早期才华横溢的音乐人陷入困境,不能自拔时,许巍持续的、一贯的创作就显得更为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是许巍车祸之后的作品,也是同样“大难不死”的内地摇滚音乐在最艰难环境中仅有的亮点作品。在《那一年》之后,许巍彻底告别了一直固守眷恋的“摇滚”标签,回到了老家西安,开始了下一次重生前的自省反思。
2002年专辑《时光·漫步》:温暖的内省诗人
2002年,劫波渡尽的许巍终于到达了安宁的彼岸,这一年中他回到了北京并且推出了自己的第三张专辑《时光·漫步》,顿时好评如潮。从“红星”到“艺风”,从“两天”到“一天”,许巍跨越了十几年的音乐磨砺,其间经历的悲喜在这张《时光·漫步》专辑中得到了凝聚与提炼。《时光·漫步》一改前面两张专集悲凉、绝望的风格,给人们全新的感觉,温暖中有一丝丝苍凉,清新而平淡,如山涧小溪的轻吟,涓涓细流的低唱,给人以温暖和清爽的感觉,全新的许巍全新的开始给人们全新的感受,也带给他全新的收获!《时光·漫步》蕴含了许巍极大的心血,那是一个经过了多年的生活磨炼以及思想积淀的人才能达到的状态。
《时光·漫步》的十首作品呈现的是他从来没有过的明亮、灿烂、喜悦。我们可以从他变化的音乐色彩中体验出他的悠柔与执著,过往的孤独、绝望、忧伤在歌词中几乎再也无从寻找,取而代之的是简洁与大气。于是,我们听到了英式风格的“天鹅之旅”,我们听到了充满禅境氛围的“蓝莲花”,当然,还有那首在录制期间就让圈中好友当场落泪的“礼物”。主打歌《天鹅之旅》更是凸现了许巍近年来扎实的生命体验:那些从苦难中提炼的宽容与开阔,那些敏感与兴奋的激情,不仅解构掉了音乐本身的虚荣与权力,更使生命呈现出从容的力量。简约但绝不简单的流畅旋律让所有流水线上的大师们望尘莫及,他的音乐早已超越音乐本身……在许巍的概念中,每一次专辑的录制都是一次无需告别的音乐盛会,而制作完成的每一首歌曲都是发给音乐朋友们的请柬。许巍的变化是地壳岩浆积蓄多年的裂变,一如一个人生命的裂变,悄无声息,刻骨铭心。这样的变化是需要有心人慢慢品味的,一遍又一遍,从他律动的旋律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岁月痕迹。他还是那个执著的许巍,不肯妥协的许巍,灿烂的背后有坚硬的灵魂,这个灵魂只为音乐守候,在无言中,他用改变的音乐告诉你他的不变。
专辑中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曾风靡大江南北,像《礼物》,《天鹅之旅》,《完美生活》等等一首首绝世佳作曾横扫中国各大音乐排行榜,2002年他凭借着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夺得了中国最佳创作歌手,《完美生活》等还获得各大颁奖典礼的十大金曲,2002年许巍开始起飞,一鸣惊人。2003年,在第三届音乐风云榜颁奖礼上,他一人获得11项提名并最终夺得包括“最佳摇滚乐歌手”、“最佳摇滚乐专辑”在内的四项大奖。这一次的辉煌,标志着许巍成为业界和大众都认可的著名音乐人的开始。
2004年专辑《每一刻都是崭新的》:闪耀的歌坛天王
虽然不愿意用“天王”这样的头衔装扮许巍,虽然许巍自己也承认不喜欢“星光大道”的作秀方式,但是客观的事实摆在眼前:许巍火了,媒体曝光次数成倍增长了,唱片销量成倍增长了,歌迷群体成倍增长了,当然出场费用也成倍增长了。虽然没有光鲜的外表,但是凭借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许巍成就了内地歌坛第一个“纯实力歌坛天王”。 在这种光环下,许巍推出了那张平静似水的《每一刻都是崭新的》,音乐本身做的平静柔软并不可怕,相反从市场角度讲还是个好事,但若连精神都一起软下来了,那就有点儿要命了,好在理解许巍的歌迷能够宽容地接受许巍的每一次变化。专辑《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总共10首作品,算上临时加进来的附赠曲目《悠远的天空》总共11首,几乎每一首作品都是同一个主题:平静。
许巍在用各种方法告诉大家:我已经不是“一天用来生存一天用来死亡”的许巍了,我现在非常平静。但是这样的主题在顿悟之后的许巍表达中似乎有些空洞,问题在于是许巍身上的游吟诗人气质已经越来越少,歌词变得越来越空泛:湛蓝的海水、悠远的天空、鲜花白云小风吹,这些意象不停地在专辑中反复出现,让人觉得有些太过重复。更为主要的是,主打歌《曾经的你》在和声走向方面和上张唱片的《蓝莲花》极为相似,许巍似乎渐渐走进了一个重复自己的创作怪圈。
1997年《在别处》专辑出版,其中多少曲目传唱至今,为什么呢?因为它是诗意的,是言之有物的,无论《青鸟》、《树》还是《我的秋天》或者别的歌,每一首都有每一首的意象。或许那个时期的许巍不如现在豁达明朗,或许那时候的许巍有点儿颓废青年,可那个时候的许巍是实实在在的,是令人心疼的。那时候的歌词,随便拿出一句也能当诗读,现在呢?作品中没有生活没有具象,几乎每一首歌都像是愉快的空想。
你能说这张专辑不好听吗?不能。从音乐角度讲它没有漏洞,只是不再那么打动人心了。人都是要长大的,生活环境变了,心灵平静了是很好的事。但这不是影响诗意的借口,更何况,如果真的没有了诗意,完全可以向音乐本身探索,向音乐化进发而不是变成口水歌。但这种探索的意图,我们在这张新专辑中同样没见到,专辑中大部分曲目全是一个套路:流行歌曲的旋律加流行摇滚的编配—这也太雷同了吧。
专辑中两首主打曲《旅行》和《曾经的你》旋律好听,专辑第四首《喝茶去》无论词还是编配都有中国传统文人的气息,这不错,算是专辑中相当成功的新尝试——若是许巍能够保持这个方向走下去,不失为一条令人期待的道路。附赠曲目《悠远的天空》尝试融入了一些西藏民族音乐调式,也还可以,但作品本身并不能算好听,而且词写得还是那毛病—太空泛。从《纯真》、《曾经的你》和《秋海》等一多半儿作品中我们依然能捕捉到第二张或第三张时的旋律和吉和弦走向,但是好在让四个小节的钢琴独奏引出来《旅行》还是让我们看到了新颖。并且我现在觉得对于他来说,重复自我并不是故步自封,因为许巍不是那些音乐中还带有强烈模仿色彩的无特色音乐,而是有着自己独特风格与色彩的艺人,对于这样的音乐,应该鼓励他的独特性,即使新歌和过去的某一段旋律产生了雷同,那也只能解释为坚持自我特色时的一个小意外。作为一张放在汽车上听的背景音乐,《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应该不错,明亮清新,很适合旅行。但许巍追求的难道是做一张背景音乐专辑吗?许巍的歌迷们想要的是这个吗?我们需要的感动和共鸣在哪里?也许我们给了许巍太多的期许和要求,凭心而论,许巍的音乐总会让我们感动,虽然这一次缺少些许的惊喜。《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应该是许巍音乐道路上一个在变化中蕴涵不变的路标,它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它的不变是需要时间才能理解的,而真诚依然是许巍的准则和我们用来理解他的音乐的钥匙。
2005单曲《光明之门》:顽强的音乐战士
本已为推出四张唱片的许巍会在2005年休养生息,但是好友栾树纠集圈中好友制作纪念张炬的专辑《礼物》,作为当年最看好许巍的好友,张炬的去世令许巍悲痛万分。如今在怀念张炬的时刻,老许又怎能袖手旁观?于是我们有幸,和天堂中的炬炬一同分享了许巍新的声音《天堂之门》。
“我经过这生活,还是生活经过我;有时候我糊涂,有时候妄想明白;是因为有梦想,还是梦想拥有我;有时候的温暖,有时候的苍凉;曾经有个温暖的春天,让我难忘。有一道门在我生命里敞开,让我第一次感到欣喜……”
许巍就是许巍,只属于许巍一个人的特质在《光明之门》中再次展现,在许巍简单上口的旋律中感受歌唱希望歌唱生命的快乐,也许来得最为惬意。在《礼物》这张合集里出现了许多曾经影响我的很多中国摇滚标志性的名字,但是只有许巍让我们在纷乱的世界里找到了通往光明的祥和之声。我们能从中听到踩在土地上的坚实、沉着,还有对这个世界的感念。 有人说:把青春绝版后的许巍要把摇滚绝版,彻底向音乐进攻,作一名名副其实的音乐家,成为一名为了音乐顽强战斗到底的战士。许巍如今的音乐有一种真传的淡定,沉着地抵御各种物欲诱惑。世界再光怪陆离,他自有他不变的内心宁静。光明之门就是很好的见证!它既温暖又清澈,歌者的声音充满磁性。这也许就是以后的音乐方向……
听说老许又要发片了,是将自己写给王菲、老狼、姜昕、叶蓓(blog)等好友作品进行的自我“翻唱”。这样的动机不知道是急功近利的商业行为,还是老许自己休养生息的缓兵之计。总之,为了自己的信念,许巍注定要不停地战斗。同样,为了憧憬的理想,我们注定要不停地为之呐喊、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