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歌赛大腕儿盘点 龚琳娜曾夺专民银奖

2013年02月20日05:11  北京晨报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龚琳娜 龚琳娜
宋祖英 宋祖英
韦唯 韦唯

  我国诞生最早的本土原创声乐电视赛事“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称‘青歌赛’)”在“蓄势”1年后,今年终于重新“发力”了。增加港澳台以及6家网络代表队;取消原生态组和合唱组;延续十多届的金银铜奖改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通过第十五届赛事的细则,不难发现,30年后,青歌赛经历“升级转型”。

  曾经 辉煌的“选秀鼻祖”

  1984年5月,那还是个没有“超女”、“快男”、“好声音”的年代,甚至连李谷一的气声唱法还存在着争议,在那个流行音乐乍暖还寒的季节,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电视的编年史里,那个年代有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它叫“万人空巷”——好节目屈指可数,青歌赛这一崭新的节目形式立刻吸引了无数男女老少。

  作为我国诞生最早、历时最长的一项本土原创的声乐电视赛事,“青歌赛”发掘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彭丽媛、关牧村、殷秀梅、阎维文、韦唯、毛阿敏、蔡国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而且,在上世纪90年代,青歌赛几乎就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人才库,每年都有大批的青歌赛歌手登上春晚舞台,通过春晚走进了千家万户,继续扩大着知名度。可以说,青歌赛第一个十年之辉煌,是现在任何一档选秀节目都无法比拟的。

  后来 不期而至的“瓶颈”

  不得不承认,央视青歌赛从第二个十年开始在走下坡路,“造星”的强势逐渐弱了下来,这之后从青歌赛走出的明星明显少了。其实对于任何一档节目来说,这恐怕都是不可避免的,创新之难,突围之艰,青歌赛能够火爆十年,已经足见功力。

  第三个十年成为青歌赛明显的瓶颈期,各个卫视的选秀节目新生力量揭竿而起,青歌赛开始青黄不接。一连几届青歌赛成了“推新人大赛”——新人推出来后依然是新人。这些年,通过青歌赛成为家喻户晓明星的,远没有“超女”、“快男”之类的多,也比不上《星光大道》、《梦想中国》等栏目。如果说青歌赛仍然能维持不低的收视率,似乎是观众更喜欢看歌手的综合素质测试环节,并且把那些“没文化”的段子当成谈资。

  人才不足让青歌赛遭遇“无米之炊”的尴尬,2012年,央视决定——暂时停办第15届赛事,推迟到2013年。尽管议论声四起,但这个“宁缺毋滥”的决定,让人似乎看到了主办方的决心和希望。

  这次 “蓄势”之后的发力

  习惯了看青歌赛的观众苦等一年之后,第15届青歌赛终于在这个春天启动了。一年的“蓄势”让青歌赛得以“发力”,赛事规则上的大调整以及电视赛事本身的制作上,让人能看出老牌电视音乐选拔赛节目正在尝试大跨步的“升级转型”。

  本届青歌赛将有40支代表队登台,除31家省级电视台代表队外,香港、澳门、台湾的3家电视机构也将分别组队参赛,而新华网、人民网[微博]、百度网、搜狐网、腾讯网和新浪网也分别组成网络参赛队。这是30年来青歌赛的首例。组委会认为,以往青歌赛都是由国家直属机关、部队等机构组队参赛,但本届青歌赛回归了纯粹的媒体属性。

  在比赛内容方面,本届青歌赛设置了“必选经典歌曲”环节,选手要从30多位专家选出的青歌赛曲库中选择歌曲演唱。在往届比赛中,有些选手选歌只考虑难度,而忽略了旋律,使赛事成为自我“炫技”的孤芳自赏,让观众渐渐失去了观赏热情。本届大赛演唱规定曲目,就是意在改变这种现象。

  ■小贴士

  青歌赛改版

  1、时间安排:初赛1月7日至3月15日,复赛3月25日,决赛4月1日,总决赛6月7日至9日,颁奖晚会6月11日。

  2、组队方式:部队和中直艺术院团不再单独组队,所有参赛选手,不分职业和非职业,不受地域限制,“均可自愿选择31家省级电视台和上述6家指定网站参加选拔”。

  3、赛制改变:回归民族、美声、通俗三大唱法分组,取消“原生态组”和“合唱组”。

  4、评委设置:三种唱法不再分设评委,而是由包括三种唱法专家在内的一组评委,为所有选手打分。

  5、奖项设置:不设“金、银、铜”奖或一、二、三等奖,改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

  6、综合素质:扩充为“自荐小片”播放和问答、“快问快答”、“金奖主考”、“音乐素质考核(模唱和节奏)”四大赛项。

  ■记者手记

  “升级”才能延续

  30年的青歌赛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具代表性的文艺品牌之一。如今央视节目都在创新,青歌赛同样面临这一问题,陈旧的赛制和节目形态缺少新鲜的收视刺激,而“升级换代”才能使品牌延续。比赛,最重要的当然是选拔出真正的人才,而不断完善的科学赛制才能保证优秀的人才选出。和当今流行的选秀节目相比,堪称“选秀鼻祖”的青歌赛与之有本质的不同,它少了热闹和煽情,但却是专业权威的国家级声乐赛事,尽管两者并无太多可比之处,但是选秀节目带来的新的电视制作模式倒是青歌赛可以吸纳的。本届大赛,组委会就将与国内外一流制作团队合作,引进高端舞台设备,运用国际包装理念,打造更专业、更具观赏性的视听盛宴。可见,蛰伏一年之后的青歌赛确是憋着一股气儿要升级换代,那我们不如就静候“佳音”吧。晨报记者 解辰巽

  那些从青歌赛 走出的大腕儿

  1984年第一届

  关牧村(二) 殷秀梅(三) 郑莉(三)

  1986年第二届

  彭丽媛(专民一) 阎维文(专民三) 董文华(专民三) 韦唯(专通二) 毛阿敏(专通三)

  1988年第三届

  杭天琪[微博](业通二) 张也(专民三)

  1990年第四届

  吴琼[微博](业民二) 蔡国庆(业通二) 陈红[微博](业通三) 刘君侠(专美一) 幺红(专美三) 万山红(专民一) 刘斌(专民二) 吕继宏(专民三) 孟鸽(专民三) 宋祖英(专民三) 李丹阳[微博](专民三) 张咪[微博](专通一) 朱哲琴[微博](专通二) 解晓东(专通三)

  1992年第五届

  江涛(专通一) 毛宁[微博](专通二) 孙悦[微博](专通三)

  1994年第六届

  吕薇(业民二) 林依轮(专通二) 孙浩[微博](专通三)

  1996年第七届

  戴玉强(专美二) 满文军[微博](专通一)

  1998年第八届

  祖海[微博](专民二)

  2000年第九届

  刘媛媛[微博](业美二) 容中尔甲(业通二) 王宏伟(专民一) 龚琳娜[微博](专民二) 谭晶[微博](专通一)

  2002年第十届

  索朗旺姆(业民一) 刘和刚[微博](专民二) 阿里郎组合(专通二)

  2004年第十一届

  王莉(专美一) 雷佳(专民一)

  2006年第十二届

  师鹏(通金) 姚贝娜(通银) 阿鲁阿卓(通铜)

  2008年第十三届

  常思思(民铜)

  2010年第十四届

  陈苏威[微博](美金) 钟丽燕(美铜)

  注:专业简称“专”,业余简称“业”(个别年份不划分专业和业余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简称“美、民、通”(首届比赛不分唱法),一、二、三等奖简称“一、二、三”(个别年份为金、银、铜)。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