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龚琳娜的神曲哗众创新乏力

2013年02月22日10:06  京华时报 微博

  一说到龚琳娜[微博],大多数人最先联想到的,一定就是“神曲”二字。似乎这已成为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东西,至于她的歌唱家身份,她作为民歌保护者、传承者的重要价值,还有她在此前进行的一切艺术创作活动,都被所谓的“神曲”完全遮蔽,成了可有可无、乏人问津的事情。    

  这样的一个结果,既体现了资讯借由互联网为主的高速传播途径迅速推广后带来的便利,同时也折射出这个时代各种传播媒介都会存在的某种显著缺陷,即只追求传播效应的最大化,却不关心传播出去的究竟是何种信息。哪怕鱼龙混杂,或是泥沙俱下,比起所谓的信息最大化而言,都不是再需要关注和在意的事情。

  而这样的客观现实,对于艺术家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就以龚琳娜和她所谓的“神曲”为例,已经不难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了。赶在辞旧迎新的当口,自2009年那首《忐忑》后便已沉寂许久的龚琳娜一连推出了《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爱上大笨蛋》《如梦令》这几首最新的作品。不论是否是有意为之,总之新作一出,引来如潮般的关注。

  细听之下,少了当初听到《忐忑》时的那一份惊喜。这首当年的“神曲”曾经获得欧洲“聆听世界音乐”最佳演唱大奖,单就作品本身而言,《忐忑》中所包含的扎实民歌底蕴,其实质就是没有填词的传统民歌。且因作品中包含了很多的复调色彩,如果将其改为分声部的合唱形式,可能要比独唱更加精彩。

  相比之下,如今这几首最新“神曲”在音乐编排上依然保持了和声思维,更有技巧性,且龚琳娜也刻意保留了她那充满夸张意味的演唱方法,但方向有所改变。《金箍棒》继承的民歌风味较多,《法海你不懂爱》《爱上大笨蛋》《如梦令》则成了音乐剧类型,有了一种戏大于唱的感觉。按说以龚琳娜和老锣的民乐功底,实在不至于落入这种为了出新而出新的窠臼当中,可表面上的妇唱夫随或是艺术创作上的珠联璧合之下,包裹着的却是噱头有余但创新不足的真实现状。类似的尴尬,在国内流行音乐界早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可如今竟有蔓延开来的迹象,着实让人捏了把汗。  (王恩泽)

(责编: pp)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