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演唱会7800元票价为什么被质疑?

2016年09月12日 10:53  娱乐专栏  作者:肥罗大电影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肥罗君

  当一张演唱会门票的票价贵过iPhone7,当然也带出了一连串的质疑:这场网上直播、试水VR的天价演唱会会重新定义演唱会模式吗?天价票价究竟是天后实力的证明,还是一场苹果式的饥饿营销?或者说,“天后”到底应该值多少钱?

  引发这一切争议的名字,是王菲。

  近日,风传已久的王菲上海演唱会终于坐实,王菲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今年12月30日将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行“幻乐一场2016”演唱会,门票低价1800元起,高价7800元,并且开通网上直播,引发娱乐圈震动。王菲表示,”想试下网络直播,告别(演出)对我来说特别形式化,我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

  这个票价,瞬间秒杀了华语乐坛的所有天王天后,超出周杰伦演唱会票价六倍多,是张友学票价的三倍多,当然,也刺痛了网民的神经。可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王菲演唱会高票价,到底是天价泡沫还是市场定价的结果?

  或者我们换一种思路——换了周杰伦或张学友,4年才开一场演唱会,会不会也会开出这样的天价票价。而在一张小小的演唱会门票背后,或许正是当今华语乐坛的青黄不接、后继乏力,我们一边吐槽着高票价,一边以拥有一张王菲演唱片门票为荣,这或许才是王菲7800元演唱会天价票价背后的吊诡与合理性所在。

  从经济学角度看王菲演唱会票价,是天价泡沫还是苹果式饥饿营销?

  首先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2010年至2012年的跨年度巡演之后,王菲已经有超过4年的时间,没有举行任何的个人演出,她的献声仅仅出现在影视主题曲中,并且每次都能成功引发话题。在这段时间里,一直有各种小道消息,不断传出有关王菲演唱会的传闻,但都被证明是子虚乌有。

  这些为王菲演唱会期待值做出巨大贡献的江湖传言,是王菲演唱会票价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这种被持续堆高的消费期待,难道不正是最好的饥饿营销?

  如果去掉音乐光环,将王菲演唱会视作一次完全的商业行为,或许还可以将其理解为一次苹果式营销。每当iPhone新款问世的时候,其iPhonePlus机型就像是节假日的热门景点一样,永远是“一机难求”。到底我们购买的是苹果本身,还是参与这场集体狂热的满足感,还重要吗?

  王菲四年的半隐退,同样造成了巨大的消费力积聚和市场期待,于是当一场仅有的演唱会出现时,它本身成为一场盛事,高票价似乎成为饥饿营销的必然结果。

  当然除此之外,引起王菲演唱会天价票价的原因还有很多。

  首先是高票价背后的高溢价。 可简单理解为,需求/供给的数值越大,溢价就相对较高。

  王菲演唱会票价比张学友周杰伦高那么多,不是王菲真的比张学友或周杰伦厉害那么多,而是如果张学友周杰伦也像王菲一样4年才开一场演唱会,同样可以收取这样的高溢价。

  其次,从消费行为理解,购买王菲天价演唱会门票,其实是一种情怀消费。伴随着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断崛起,大家开始愿意花钱去买身份认同,追求的是认同价值而非性价比,这些情怀“放纵”成为了我们付出高价的理由。而王菲,无疑是当今华语乐坛最大的情怀。

  最后,王菲演唱会本质是粉丝经济时代的一场直播秀。除了演唱会门票,演唱会还增加了网络直播,同样是收费的,也就是说,演唱会的实质是对粉丝消费力的一次集中采掘。

  综上来看,王菲演唱会的天价门票合理吗?至少从经济学角度看,看似天价的门票,的确有巨大的合理性,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她是王菲。

  为什么王菲是华语乐坛硕果仅存的现象级天后?

  或许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是:除了王菲之外,还有另一个超级巨星,能够在半隐退的情况下,获得这样的超级关注度和巨大的商业价值兑现吗?

  当年的四大天王,依然持续地活跃在各种影视作品、真人秀和娱乐圈绯闻现场,周杰伦则已经成为中国音乐真人秀的流量担当,他们在这个行业的存在感无疑帮助延续了他们的商业价值,可是,谁能在几乎从行业消失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如此的乐坛号召力?答案是:绝无仅有。

  照道理说,互联网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悍的造星场。这个华语娱乐圈,实际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本质上属于年轻人。再没有什么论资排辈!只要有一首歌、一部作品,甚至什么作品也不需要,只是因为好看,就可以瞬间超越当年的天王们数十年的积累,这似乎已经是娱乐圈新的定律。

  可如果假设一下,那一个个号称有数千万粉丝的小鲜肉们消失在公众眼前4年之后,敢在演唱会中打出这样的票价吗?那无疑会是一场自我毁灭。

  小鲜肉当道的时代,娱乐圈赫然形成为一个“赛道”,在这个万马奔腾的“赛道”上,后来者每天奋力争夺,领先者便成为了所谓的现象级产品。而王菲,则是现象级产品中的现象级。

  王菲的音乐成就,早已经无需赘言,一系列金曲不仅传唱一时,更反复出现在各大音乐真人秀现场,在新人歌手的反复演唱中,王菲的原唱无疑更令人怀念。

  另一方面,她还是网红段子手和八卦主角。即使淡出歌坛,她独特的恋爱史和婚姻史依然持续牵引着大众关注,而她曾经的微博段子,也重新塑造了另一个王菲。

  一个大型的消费环境中,能够创造现象级消费的,必须是现象级的产品,而无论王菲的音乐和她本人,无疑都成为了时代所需要的现象级,这或许才是她叫得起价的真正原因:华语乐坛硕果仅存的超级天后。

  一张小小的王菲演唱会门票背后,却是华语乐坛整体凋零与情怀被过度消费的现实

  就本质而言,王菲天价演唱会票价的出现是华语乐坛持续演变的一部分,一方面,那些与王菲同时代的明星们,实事求是地说,都不可避免地在华语音乐的整体衰败中遭遇了音乐上的停滞不前,王菲的淡出,反而对她构成了一种保护,令她变成了一个神话。

  另一方面,让人遗憾的是,新一代歌手们尽管坐拥前所未有的粉丝尖叫,但在实体唱片衰败的环境下,他们根本就没有创造出多少脍炙人口的音乐产品。

  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他们那些耗费巨资宣传的新歌,除了他们的粉丝之外,有多少是像《笑忘书》这样被大众记住的,又有多少,是如王菲的《浮躁》《野三坡》这样拥有一定的音乐成就的?

  王菲的一枝独秀背后,其实是华语乐坛的整体衰败:老将渐渐凋零,新人徒有盛名,乐坛无以为继。所以,王菲才如此闪耀。

  在乐坛的整体萧索间,王菲演唱会的爆红,瞬间点燃了一个全新的高票价消费和互联网直播付费模式,它启蒙了整个市场,并开始培养消费者习惯,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至少让人们重新关注起音乐本身的话题。想一想,我们有多久没有为一场乐坛发布会兴奋过了?从什么时候起,一场明星婚礼的互联网流量已经十倍于华语乐坛任何一场顶级颁奖礼?

  当整个行业衰败时,王菲当年的那些金曲,从早期的《执迷不悔》、《容易受伤的女人》,到中期的《我愿意》、《天空》、《红豆》、《旋木》,以及近几年来的《匆匆那年》和《致青春》等,才更显示出它们的价值。

  而人们愿意为听这些歌付出这么高的价格,恰恰是华语乐坛衰败最好的证明。

  王菲如此“值钱“,是因为我们只有一个王菲

  可是,即使如此,我们依然遗憾地发现,王菲和王菲那一代的神话,正在渐渐从华语音乐神话的缔造者,变成一种情怀的食利者。

  纵观王菲同时代的张学友、林忆莲,以及后辈的周杰伦等少数还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天王天后级歌手,他们都曾经影响一个甚至几个时代的歌迷,并且已经超越了时代,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换言之,他们本身成为了一种情怀。

  因此,他们只要唱起任何一首金曲,都能迅速引发一场集体怀旧,这就是情怀消费,情怀,成为华语音乐最大的溢价。公众,其实在为情怀买单。

  可是除了情怀之外呢,这些当年的金曲王们,这些年创作出多少金曲出来?可是比这更让人尴尬的是,即使他们面临着才华枯竭,李宗盛的《给自己的歌》、《山丘》、王菲的《匆匆那年》,难道不依旧是华语音乐近年少有的拿得出手的新经典?

  就在王菲演唱会引发话题的时候,华语音乐的环境还在崩坏的轨道上继续滑行,实体唱片的衰败依然看不到缓和的迹象,粉丝经济依然在继续取代音乐本身,尽管无数人被称作小天后,但我们依然看不到第二个王菲出现的迹象。

  为什么王菲每次复出都能轻松引发话题?答案其实不在王菲这里:如果王菲隐退这些年,华语歌坛真的新人辈出,创造出新的天后,新人换旧人就是必然的结局,但如果王菲依然唯一的超级天后,那么她就依然值这个价。

  于是,王菲天价演唱会票价成为对王菲商业价值的生动证明,也成为对当下华语乐坛整体环境的见证,它像一个恶作剧的玩笑,却表达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华语乐坛后继无人。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所有的价值都可以还原为时间”,而天后王菲,似乎正代表了华语乐坛那些沉淀下来的时间。巨资观看王菲演唱会是一种朋友圈里最高的逼格,也是一种巨大的怀旧。

  没有天后的时代里,“王菲”成为一个巨大的刚需。人们需要在对王菲的消费中,寻找情怀的细水长流。这就回到了这篇文章的主题:“天后”到底值多少钱:?7800元票价贵不贵?

  答案是:在华语音乐匮乏与衰败所造成的巨大市场刚需中,天价票价一点都不贵,只要华语乐坛一如既往的沉闷、功利和没有创造力,王菲就依然是最后的天后,那么她就绝对有能力再次创造新的天价,并以此透视出中国流行音乐断代的基本面貌,以及流行音乐创造力消失的真实景象。

  本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天后可以永垂不朽,但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我们又如何与王菲冰释前嫌?这,或许就是王菲天价票价背后的真相。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王菲 周杰伦 张学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