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反击曹云金为什么得势不得分?

2016年09月26日 10:41  娱乐专栏  作者:肥罗大电影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肥罗君

  在公共舆论场的江湖,到底有没有可能优雅地手撕?郭德纲和曹云金的师徒双口相声——《曹云金砸刚》演到现在,似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24日深夜12:30,郭德纲回复曹云金,《天涯犹在,不诉薄凉。》。25日下午15:40,曹云金又回复了郭德纲,《我的涵养在愤怒之前已经用完了!》,并晒出票据力证郭德纲收学费。

  而郭德纲随后也转发淡定回击曹云金:“你可以找张发票啊,刻章盖上就说我收费了,但要注意各个时间都要对得上。”疑指曹云金票据有假。

  手撕不断,站队不停:岳云鹏微博发声支持师父“我没交过学费”。德云社成员张鹤伦也称“我没交过学费一分钱学费”。而何云伟则力挺曹云金。 

  网民一方面很嗨,“大战又开始了”,另一方面也表示心很累:“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郭金大战,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手撕,却不是一场教科书式的危机公关,因为手撕只是扩大了危机,却从没有真正消解危机。

  网民态度从手撕开始前的集体站队郭德纲,到曹云金发文后的倒戈,再到朋友圈集体转发郭德纲长文后,态度再度分裂。这场师徒大战,不仅成为手撕界经典案例,更成为危机公关、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经典案例。

  那么,从危机公关的角度看,为什么郭德纲的回应比曹云金高明,但他的危机公关却还是输了?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为什么郭师傅这一轮赢了面子,却输了里子?

  一次新媒体传播的胜利:为什么郭德纲的回应长文能刷爆朋友圈?

  无论这场手撕大战最终输赢如何,郭德纲师徒这两篇长文都堪称危机公关的经典范文:一篇是成功的讨伐文,另一篇则是成功的回应文。

  在一般情况下,危机公关回应文的传播效果通常不足讨伐文的十分之一,因为公众关心的往往是手撕本身,而不是真相。也就是俗话说的,看热闹不嫌事大,既然是非难辨,不如把热闹看到底。

  可是郭德纲的回应文却一夜之间刷爆朋友圈,阅读量已经达到3278万。从新媒体传播的角度,为什么说郭德纲的回应长文,比曹云金的手撕文更适合传播?

  首先,郭德纲的腔调比曹云金的文章更新媒体。比起曹云金理科生说明文般的逐条声讨,郭德纲的长文则充满着相声中的抖包袱、俏皮话,时而逗趣时而煽情,满是鲜明的郭氏风格。

  比如“看得出来,小金的6000字写得不容易,把历年来网络上所有跟我有关的负面新闻全搜集整理了一遍。多恨我的仇人也没做到这一点,我亲手带大的徒弟做到了,说明孩子责任心强。”短短一段话,各种暗讽都用段子说出来,功力深厚,一看就是说了多年相声的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亲口说的。

  能把这么闹心的事情,用云淡风轻笑骂调侃的姿态说出来,的确不简单,难怪好多人转发的时候都提到“我转的是文笔,不是是非。”

  其次,郭德纲6000字的文章比曹云金的更耐读,既有干货又有文采,更符合新媒体长文章阅读。

  文章一开场就贬低曹云金长文由人捉刀代笔,“一篇作文都要回应,这要是来本小说我得累死。”抓住读者眼球。接下来就逐条回应曹云金的质疑:

  比如学费每年8000不实,且开发票、给毕业证之事不实,说曹云金文章一开始就错误百出;指出曹云金到何云伟家住事出有因,并非赶出家门,更指出这是曹云金故意卖惨博观众同情;

  拜师费的问题,郭德纲给的解释是一方面要宴请宾客,另一方面还要给师爷、师父、师娘、引师、保师、代师准备礼物,相比之下,这3000元就相形见绌了。

  最后还不忘煽情:“那天,我一直在想,如果他推门进来喊声师父,我会一把抱住他,一切也就都过去了。那天我一直等到工作结束,收拾停当换好衣服,我期待的画面也没出现。助理说:走吧,棚里没人了。我点点头向外走去,那一刻,哀莫大于心死。”精彩!

  第三,全文深谙公共传播学原理,回应的同时暗讽吃瓜群众。

  文中列出自己处境尴尬:回或不回、回早回慢都不容易,观众说和徒弟说都被恶意揣测,“做人好难啊,也只得冷眼看轻薄。”

  解释自己迟迟不回应的同时,还不忘暗讽跟风群众,因为“没啥好回应的:给自己回应没必要,因为是假的;给曹云金回应也没必要,他自己知道是编的;给狗仔回,这是他们策划发起的,也没必要;至于水军,这是工作,拿钱发帖天经地义”。

  假如说曹云金的声讨文是传统媒体时代的写法,那么郭德纲的回应文才是新媒体时代的腔调,干货文采娱乐性都不缺,在一个朋友圈浅阅读年代,郭德纲的长文却留住了无数公众的眼球,注定成为朋友圈的爆款。

  一场失败的危机公关:为什么郭德纲赢了文采却输了舆论?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一篇朋友圈里的爆款,虽然引发了部分网民的再次倒戈,令舆论形势从一边倒吐槽郭德纲到部分反转,却为什么终究没能完成舆论的逆袭?

  从危机公关应对角度看,最大的问题,是郭德纲的回应太过聪明,也就是危机应对的痕迹太重,姿态太高,这样的危机公关再精彩,也失去了许多说服力。

  文中,又是逐条反驳义正言辞,又是以师徒情分论理,又说“日后倘有马高蹬短水尽山穷,无人解难之时言语一声,都不管,我管你”——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危机公关的一种表演,是所谓的软刀子杀人,字字如刀。这种端着仁师架子实则手撕的姿态,容易引起一些公众的反感。

  其次,郭德纲的选择性回应减弱了回应的力道。总体上看,对曹云金提出的多宗罪,郭德纲都逐一进行了回答,大多都有理有据,基本能够说服群众。但是对骂相声圈、央视、北京台的事实郭德纲则不予反驳,对于不让曹云金参加相声比赛的事实也没有解释清楚,对一些敏感问题,比如藏秘排油茶问题,郭德纲选择的是直接跳过——这样的选择回应,不仅力度差了点,也会让吃瓜群众感到缺乏诚意。

  第三,缺乏核心事实和关键第三方。通观两人交手全程,相对于曹云金直接贴聊天记录的干货,郭德纲虽然对曹云金提出的指控有针对性地回应,但都是单方叙述,公众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故事演绎至今,曹郭两边都是单方叙述,虽然各有站队,但总体而言,第三方的客观描述还太少,所以才令围观者雾里看花,如果郭德纲能够找出更多旁证,那么曹云金的指责自然不攻自破。

  任何危机公关都如同双方面的推手,交手的是话语,争取的是人心。要让吃瓜群众在心理上站到你这边,文采和腔调固然重要,但诚意和态度更重要。

  郭德纲危机应对的问题在于:如果要保持仁师姿态,彻底打垮曹云金的指责,就必须把时间地点人物证据详细列出,并给出第三方旁证,因为事实是最好的辟谣;如果不能提供全部事实,则应该做出一些必要的反省,从而争取舆论理解。可是郭德纲的回应却只有包袱,缺乏实锤,只有吐槽,没有自省。

  一场师徒手撕战的公共形象双输:“变形金刚“2,比的不该是口舌,应该是想法

  手撕大战进行到现在,只有头条,没有赢家。

  对于曹云金来说,无论如何血泪控诉,当年众多实锤留下的bug终究无法逻辑自洽,比如当年的自传《金声金事》里分明写着:”师父个人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多我这么一口跟着吃饭,分文不取……“

  2007年郭德纲跟自己在天津的“师父”杨志刚撕的时候,杨志刚说自己收到了曹云金的恐吓信。

  那么如今的相反说辞和手撕姿态,到底让吃瓜群众如何理解呢?

  再说郭德刚,在这场手撕战中除了证明自己口活好文采好之外,终究失了一代宗师的体面。

  郭德纲自己明白,“正面回应是以大欺小、如不回应是理亏默认、马上回应是气急败坏、回应慢了是处心积虑。观众说几句被骂是水军、徒弟说几句是威逼利诱。“可随着曹再度反击称《我的涵养在愤怒之前已经用完了!》,郭德纲是该再回应呢,还是回应呢,还是回应呢?

  公众围观下的手撕战,从来撕不出对错,只撕得出是非,吃瓜群众热爱八卦,可是持续手撕也在引发吃瓜群众的心理不适,引发人们对师徒、道义和相声界的吐槽。

  整个故事的演进仿佛一幅快进的清明上河图,相声界几十年的师徒传承嫌隙,短短二十天就完成了公共科普,许多人肯定有不适感甚至幻灭感。

  肇始于80年代的师徒传统剧变是划时代的。利益在分化,相声界师徒传承规矩在裂变,郭德纲和曹云金不过是其中的沧海一粟,只是通过这场撕逼,人们终于明白那个相信师徒道义的社会一去不复返了;人们还明白了,原来舆论场的手撕和危机公关,能够用相声说出来。

  这场师徒手撕大战集中了这个时代娱乐圈最精彩和最不体面的一面,如今看来,对战双方对舆论的误判耐人寻味。一波又一波的骂战虽然引来大批网友围观,但双方各执一词,网民“如今已经搞不清楚谁对谁错了。”

  从曹云金9月5日长文斥郭德纲几宗罪,到郭德纲长文回应曹云金,这场相声界的师徒手撕大战已经演变成了琼瑶剧中的经典台词:“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不,是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用1997年因心脏病突发在45岁辞世的作家王小波的话讲,就是“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郭师傅的文采,吃瓜群众信了,这张师徒大战的是非,该不信的还是不信。危机公关不是相声,说赢了没用,说服了才行。可是当郭德纲的回应既要面子,又要里子,却终究赢了姿态,输了根本。

  所以,郭德纲的这堂危机公关课纵然刷爆了朋友圈,文采完爆了曹云金,却赢不了这场手撕战,因为公众的掌声是给他的回应的,不是给郭德纲的,而曹云金虽然上了头条,但出名未必就是好事,也可能留下的是恶名。

  在《一代宗师》中,叶问挑战武林前辈,比的不是身手,而是想法。这一场郭德纲曹云金的手撕大战,郭德纲曹云金赢的都是危机公关和舆论战的技巧,输的也都是想法。

  对于当年的郭德纲师徒而言,制造的热闹是公众的,丢的脸却都是自己的,留下的遗憾是相声界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优雅的撕逼,只有变了形的“金刚”。天涯犹在,难诉薄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郭德纲 曹云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