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电视剧真相:2016年全国网收视50强

2017年01月08日 12:43  娱乐专栏  作者:影艺独舌   我有话说

  文/新浪娱乐 水煮娱 影艺独舌

  以收视率现在的狼藉声名,拿收视率分析当红电视剧类型其实是有些可笑的。不过,经的事多了,见的鬼多了,就能修炼成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而且,狼藉满地,未必没有珍珠散落。

  上回根据52城收视率聊过一次了,这次咱们比着全国网来。全国网在全国有6万样本户,分布在城乡各地。由于采行全国网收视率的电视台不多(主要是央视和湖南卫视),再加上样本户相对较多,所以受污染程度比城市网低得多。

  2016电视剧全国网收视前50名榜单

  上下打量一番,发现全国网的高收视剧体现出一种趣味均衡的倾向:既有都市年轻女性爱看的当代偶像剧,也有中老年观众爱看的虐心怀旧剧;既有小鲜肉加持的新型谍战剧,也有传统型的领袖剧和抗战剧。从这个前50名的榜单看,所谓“得大妈者得天下”向“得女生者得天下”的嬗变并没有发生。准确地说,女生和大妈共同组成了电视剧观众的中坚力量。

  总感觉那种“发明”个新概念,就宣布开启新世界的做法忒幼稚。几千年来人的本性都没发生过太大的变化,怎么你们一来,就天也不是天了,地也不是地了,泱泱13亿人全去帮你们点击电视剧都填不满你们翘到天上的数据大坑了?

  时装偶像剧高能

  代表剧目:《亲爱的翻译官》《放弃我,抓紧我》

  在这个榜单上,湖南卫视的剧较多,然后是央视和山东卫视。这三家也是最钟意全国网的电视台。湖南卫视的青偶剧,央视八套的战争剧,以及山东卫视的苦情剧,是满足全国网观众需求的最重要的三个类型。

  《亲爱的翻译官》和《放弃我,抓紧我》以传统的眼光看,算不得是品质剧。其剧情一方面套路化,没有经过文学的滋养,也没有经过反类型的深钻;另一方面狗血化,总是生出莫名其妙的反转和逻辑不顺的波折。但没关系,颜值够高,衣服够靓,冲突够激烈,发糖时够甜,分手时够虐,人气就一浪高过一浪。

  新一代观众看电视剧是碎片化观看,一心五用式浏览,逻辑是否严密、内涵是否丰赡,真的不是太重要的事。可以学到穿衣打扮之术,能够满足YY臆想之需,有机会跟着剧情酸上一鼻子,于愿足矣,给的再多就超过了。

  《小丈夫》这样的剧位次不高,《欢乐颂》干脆没机会上榜。说明都市质感和生活真相都不重要。发梦才重要。

  掌柜精神见成效

  代表剧目:《麻辣变形计》《神犬小七》

  这两部剧排名都很靠前,但很难归为一类:一个是都市青偶搏击,一个是都市萌宠题材。其共有的特点就是江何工作室出品。

  何静和吴玉江制作的电视剧有两个特点:一是坚持原创,二是以小博大。他们早年间拍的是军旅题材,男特种兵,女麻辣兵。后来由军人转向军犬,推出《神犬奇兵》。再后来由军犬到民犬,连出两部《神犬小七》。

  这个变化是逐水草而居的过程,也是一路寻找绿洲的跋涉。从人到犬,从军队到地方,他们找到了能够以季播的形式反复开掘同一题材的道路。对于做原创的人来说,最难的是找选题。现在一个总选题找到了以后,连续的分选题也就到位了。只要市场还认,就可以安营扎寨于此,专心耕耘。

  所谓以小博大,是说他们善于控制成本。不用大牌演员,不狂花滥造,总是能有不错的性价比,这在拼资源、拼成本、不花三个亿不敢称大制作的今天,显得尤为可贵。艺术家们提倡工匠精神,制片人应该提倡“掌柜精神”:少花钱、多办事,不浪费资源,给东家以高回报率。

  《麻辣变形计》

  至于作品属性,应该是抓住了现代人精神需求的商业剧,跟《灵犬莱西》《导盲犬小Q》这些经典宠物电影比,技术和艺术上仍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鲜肉偶像剧纠结

  代表作品:《解密》《麻雀》

  2016年暑期玄幻剧的网络点击量不低,小鲜肉谍战剧的收视率不低,可还是给人“败了”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玄幻剧是一门以想象力驾驭技术的类型,这本身就是世界级的难题。以中国电视剧目前的工业水准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很难把魔幻/玄幻做好、做精。

  小鲜肉加持的谍战剧,看的人也许不少,但是它改变了谍战这个类型剧的核心基因,注定不可能得到认同。谍战剧三大要素:铁血、烧脑和个人魅力。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根本就是刀尖上行走的人,得有多么铁血的内心才能应付得过来?小鲜肉们担当这样的角色,看上去就是两个字:儿戏。

  烧脑这事看似跟小鲜肉没有太大关系。但片方的钱都给了他们了,哪还有足够的钱打造好剧本?就算有了好剧本,估计也得删得面目全非。他只有在现场数数儿的功夫,你把词写长了写深了交给谁去背?这种情况下,就不要指望剧情烧脑了。

  个人魅力嘛,花美男们有。这几乎是他们为片子做的唯一的贡献了。也成功地引发了花痴们的尖叫和舔屏。但细想想真不对味儿,他们哪是戏剧工作者,顶多就是一倚门卖笑的么。还真别指望花痴们通过小鲜肉了解历史、爬剔人性,人家有招儿:糖衣吃掉,炮弹给你们打回去!

  当然,我不是全盘否定这类剧目。小鲜肉有权参演任何类型。但请把自己变成勇于付出的演员,用心去揣摩这一类型的妙处和间谍人员的内心,尽可能地去逼近经典谍战剧的成色。等你真的做到了,你的标签就不再是“肉”而是“角”了。

  传统抗战剧凶猛

  代表作品:《锻刀》《炮神》《宜昌保卫战》

  因为“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的缘故,抗战剧这两年式微了。人们尽情嘲笑过于神话的桥段和过于自嗨的人物,浑忘了抗战剧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中国式类型剧。

  舆论不喜欢的东西,不见得老百姓不爱吃。2016年的抗战剧就是这样,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全年的收视排行榜上,《锻刀》《炮神》《宜昌保卫战》稳居前三。央视八套对应的就是最普通的农民和市民,通常所谓老百姓。其中的男性观众,对打打杀杀有着惊人的忠诚度。

  这三部剧肯定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意“避雷防神”,所以不会再出现那些匪夷所思的设计。但是抗战剧终究是不能去掉“神奇”二字的,观众未尝不知道历史的惨痛和族群的孱弱,但他们只是把它当作一个能够承载暴力美学的类型剧,不太计较剧情的历史真实性和物理合理性。而主创如果能在满足这个基本需求的同时,再给点儿独到的发现和思考,对观众来说就是意外之喜了。

  抗战史太沉重太黑色太屈辱,最好还是不要拿来戏说和消遣。但老百姓的精神世界也是真的无聊和苦闷,只这个可以尽兴地耍一把,所以戏说就戏说吧。当CULT片看就是。这是我对抗日神剧的最大善意和宽容。

  家庭伦理剧未衰

  代表作品:《继父回家》《搭错车》《木兰妈妈》

  在这个不知道被谁用刺刀顶着脊梁,总是急吼吼往前赶的时代,很多事情都颠倒了:岁数一大就不再被当作人类看待了;王思聪被以影评为生命线的大号奉为影评人了;任何一部高关注度的影视作品上映,都逃不过八卦号和毒舌头的一百杀威棒:制作好的说你三观不对,三观正的说你故事弱智,故事巧的说你制作粗糙。。。他们像极了永远不败的球评家:你擅长打边路,他责你为什么不打中路?你擅长打中路,他问你为什么不打边路?

  以乡土和虐心见长的苦情戏就经常处在鄙视链的末端。看英美剧的、看日韩剧的,自然瞧不上中国电视剧的土特产,就是看货卖一张皮的国产偶像剧的,也是不拿正眼看妈妈们的选择的。这也罢了,所谓分众市场就是各花入各眼。问题是,电视剧研究者和广告投放商为什么也瞧不上这类剧和它们的观众呢?

  劳动人民贡献的收视率就不是收视率?师奶和大妈就光看剧不买东西?如果把电视剧当作一文化载体的话,通过苦情、虐心剧能达到这么多的观众,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研究规律、塞填营养呢?如果把电视剧当作一勾人购物的钓鱼工具的话,有什么理由不面向掌握着家庭消费大权的人群施展魅力呢?孩子钱好骗就都去骗孩子,什么人性啊?师奶们的消费能力比孩子强,刺激不起她们的购买欲,只能说明你们无能啊。

  家庭伦理剧硬硬的还在,别听动不动翻篇的瞎忽悠了。高明不高明另说,反正不会比那些套路化的偶像剧差就是了。

  开国元勋有人缘

  代表作品:《彭德怀元帅》《海棠依旧》

  这类作品的表达尺度有限。文戏、武戏都不能脱离党史和文件的框架,呈现出来的往往是选择性真相。

  但是,苦情戏、虐心剧走俏是民间伦理和普通人的情感纽带起作用,政治人物剧有人缘是在岁数比较大的人群中,领导人和群众之间也有一条真实的情感纽带。说起毛主席就呼吸有起伏,说起周总理就眼眶变湿润,这样的人为数不少。

  彭德怀是一员能征惯战的虎将,于国家的创立和稳定立过汗马功劳,有人感念于此。后来又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悲惨死去,有人心怀同情。

  周恩来于国家的成立和正常运转的劳绩更不用说,他根本就是擎天独木的形象。最难得的是,他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让当时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能接收到他目光里的关切之意。这恐怕不是宣传机器开动就能做到的,他一定有着“平易近人之神”的无上魅力。

  有这样的情感基础在,作品是什么样的倒不太重要了。只要别太差,总有人动情。《海棠依旧》仍然是二十多年前电影《周恩来》的手法,于细微处见真心,伟人的拳拳善意。这个情感大杀器成功地感动了万千观众,在我们做电视剧年选时,有很多人推荐了这部剧。

  能感染人当然是一种成功。能征服人就更成功。征服人,靠的是更多史料的披露,更全视角的书写,更深内心的开掘。加油。

  (由于《美丽的秘密》和《芈月传》是跨年剧,故不在讨论之列)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高明 何静 王思聪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