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听》:听了一手好牌没胡到

2014年11月03日11:11   娱乐专栏  作者:纳兰惊梦   我有话说

  纳兰惊梦/文

  开播前傲娇秀优越感的《中国正在听》在本周史上最惨烈的周五综艺档揭开了面纱,而从反馈的收视情况来看傲娇小主有些受挫:全国网收视中其以0.88%的收视率落后于湖南卫视《一年级》的1.04%和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的0.95%,仅是领先于江苏卫视《明星到我家》的0.42%和深圳卫视《极速前进》的0.26%。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可供对照参考的数据是:同样曾在央视三套这个平台上播出的音乐类节目《中国好歌曲》第一期全国网的收视成绩是1.91%。《中国正在听》挟着政策优势的“我们播的早”和不少创新概念包装,并没有换来意想之中的成绩,就好比打麻将听了一手清一色大三元的好牌等自摸,结果一不小心点了下家炮的滋味。

  环形巨幕是酷到没朋友的兴奋G点

  《中国正在听》舞台中设置的18米宽、5米高的环形巨幕可以说是节目的一大兴奋G点。与之前流行的导师转椅盲选模式不同的是,明星听审和观众能通过巨幕仔细的观看选手的表现并做出完整的评判,而选手则是看不到听审和观众,能看到的只有代表支持进度的观众听审头像,其对选手形成了无形的压力。只有当现场观众的支持进度达到50%时,这堵隔断了选手和观众及明星听审联结的巨幕才会升起。从现场的效果来看,巨幕的升起时刻恰恰正是现场观众和选手乃至明星听审最为兴奋的时刻。对于选手来说,这是获得晋级的关键;对于听众来说,是认同的快感;对于明星听审来说,只有巨幕升起以后才有他们决定选手的权利。

  互联网思维互动方式有噱头有干货

  《中国正在听》号称是一档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的极致音乐真人秀节目,主要体现在观众对于节目体验和参与感,同时加上微信APP的运用、现场智能支持系统,以及实时大数据整合等,构成了这档“互联网思维打造”的生态环境。客观的说,这一系列的互动方式有噱头有干货。譬如微信APP投票决定选手去留的范围其实仅仅只限于现场五百名观众,场外的“摇一摇”支持并不能直接影响到现场直播结果,更多的是对淘汰选手的人气支持,增加败部复活的可能性。明星听审的滑动表决方式,也是形式大于内容,如果以此就遑论“互联网思维”未免太过肤浅。倒是现场动态的智能支持系统以及实时大数据整合,倒是能够切切实实的反映出互联网特色来。

  选手资源依然是核心竞争力

  无论节目怎么做,模式怎么创新,硬件怎么升级,都绕不过“人”这个核心要素。超女如果没有李宇春张靓颖,好声音如果没有吴莫愁李代沫,都不足以成就他们的成功。从《中国正在听》第一期选手来看,外形条件都出乎意料的不错,像乐队主唱魏巡、女主持人朱婧都具备了偶像的条件。选手的身份面向也较为广阔,有基层的社区工作者,有选秀专业户,有普通文艺爱好者(这词用的特别正),好几个都是来自不同少数民族,符合了央视泱泱大台的身份地位。但纯粹从音乐水平来说,除了最后一个场外挑战者孟根花以外都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按道理来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新节目第一期就应该毫不吝啬的将好的选手资源都用上打响头炮。而现在把好货压箱底的做法,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设计鼓励更多卧虎藏龙选手通过场外报名的方式来“踢馆”?

  “不剪辑”和“不修音”是情怀不是遮羞布

  《中国正在听》的海报打出了“一刀不剪直播”和“绝不修音”口号,用时髦点的话这叫做音乐节目的情怀。但情怀这个东西,一不小心玩坏了有可能就成了锤子。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看,所谓的直播其实是延时两个小时的直播(总菊在数年前对于音乐节目直播有过严格的规定,至今还需严格执行),而在选秀节目最火热的时候,直播水平也是延时五分钟左右。加上反正场外投票是不被允许的,也就不能直接对场上选手的去留产生影响(同见上面提到的总菊文件),直播不直播的,也就没啥好炫耀了。至于修不修音的问题,请参考《中国好修音》总决赛直播过程中观众对于后期修音的呼唤与呐喊吧。观众需要的是“真的听”,但绝不是“真的难听”,就像纳兰对于节目组“你们想要听真的还是好的”时回答的那样——“想要听真的好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国正在听 李宇春 蔡依林 庾澄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