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乘凉
今年的贺岁大战空前惨烈,还未开启已然硝烟弥漫。
日前,《匆匆那年》片方宣布,影片的上映日期将从12月12日提前至12月5日,整整提前一周;几天之后,《我的早更女友》(以下简称《早更女友》)宣布将上映日期从12月5日调整至12月12日,非常巧合地与《匆匆那年》完成“对调”。
另一边,《鸣粱海战》则宣布将从11月28日推迟至12月12日,《微爱之渐入佳境》也从12月5日推到了12月24日,原定12月12日公映的《我是女王》,则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推迟到了明年。相比之下,只有《太平轮》(上)、《一步之遥》和《智取威虎山》三部影片岿然不动,将按原定日期上映——分别是12月2日,12月18日和12月24日。
也许有人会说,这么调来调去有意思吗?但业内人士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贺岁档,“既分高下,也决生死”,因此各部影片的片方必然会审时度势,根据最新战况选择合适的“出师”日期;如果等上了战场再想办法,那就来不及了。
众多调档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早更女友》和《匆匆那年》,因为它们的档期史无前例地进行了“对调”,有望成为经典一战,为两部影片增加上亿甚至是数亿票房收入。
《匆匆那年》提前一周怀野心4亿起步
由“青春教父”张一白执导,彭于晏、倪妮、郑恺等人主演的《匆匆那年》原定12月12日公映,上周忽然宣布提前至12月5日,引起业界震动。
据知情者透露,《匆匆那年》之所以这么调,是因为片方有相当大的野心,希望该片至少是4亿起步,努力冲到7亿以上。导演张一白本人在接受腾讯娱乐专访时也无意中透露了这一想法,因为当时他重点提了两部片子:《同桌的妳》和《致青春》。同为带有怀旧色彩的爱情题材影片,《同桌的你》突破4亿,《致青春》则超过了7亿,其野心显而易见。
但如果《匆匆那年》12月12日上映,与姜文的《一步之遥》只相隔一周,其后续空间无疑将受到严重削减,4亿起步恐怕将成为奢望。而提至12月5日之后,《匆匆那年》与《一步之遥》相隔了两周,空间大了整整一倍,成功的可能性无疑更大。
当然,上映提前之后,《匆匆那年》将与12月2日上映的《太平轮》(上集)正面相撞。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非撞不可的情况下,撞《太平轮》要比撞《一步之遥》划算得多,因为《太平轮》是战争巨制,与《匆匆那年》类型截然不同;而《一步之遥》则是冒险、喜剧和悬疑大片,又有姜文、葛优和舒淇这三块金字招牌,与之硬碰硬胜算不大。
《早更女友》审时度势抢滩“幸运日”
2012年12月12日,徐峥的导演处女作《泰囧》在国内公映,累计票房高达12.6亿,至今没有国产片能够超越。
2013年12月12日,由新人导演袁锦麟执导,刘德华和姚晨等人主演的《风暴》与国内观众见面,累计票房3亿出头,打破了刘德华在内地单片票房超不过3亿的魔咒。
一来二去,12月12日逐渐成了中国电影的“幸运日”。这不是一个迷信的说法,而是因为它在时间截点上接近贺岁档的最高潮阶段——每年12月中旬;如果片子实力过硬,这个时候上映有较大胜算。
《我的早更女友》由韩国名导、亚洲爱情大师郭在容执导,周迅、佟大为和张梓琳等人主演,是今年贺岁档的“种子选手”之一。
院线人士认为,如果不调整档期,让《早更女友》和《撒娇女人》撞到一起,吃亏的是前者,因为两部影片的女主角都是周迅,而且类型还比较相近,但《撒娇女人》上映在前,会让部分观众误以为它和《早更女友》是同一部片子,或者说会把对《撒娇女人》的部分印象转移到《早更女友》身上去。
调整至12月12日之后,《早更女友》和《撒娇女人》之间隔了两周多,为观众留出了缓冲期。虽然和《一步之遥》隔得近了点,但《早更女友》主打爱情和喜剧元素,与《一步之遥》这种荷尔蒙电影不同,填补爱情片空缺,同时它还有致胜的“秘密武器”。
提前点映观众哭成狗有望口碑爆棚
所谓的“秘密武器”,其实就是口碑。
《早更女友》口碑极好——11月22日的超前点映据说让不少观众哭成了狗。在点映场所之一北京传奇时代影城,记者发现不少女性观众在影片结束后迟迟不肯离场,原因是眼泪没抹干不好意思出去。
而走出放映厅之后,面对摄影机——现场有媒体采访,男性观众和女性观众立马“敌我分明”。绝大多数男性观众都认为,现实生活中袁晓鸥(佟大为饰)这种“完美男人”只能是“神一样的存在”:无论自己心爱的人怎么作,都能毫不犹豫地理解她、疼爱她、照顾她。但女性观众则普遍认为,每个女人生活中都有机会遇到袁晓鸥这种男人,有时候可能是“没注意”,有时候可能是“错过了”,更有人声称“嫁人就嫁袁晓鸥”,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另据片方提供的票房数据显示,早更女友超前点映300场,票房120万,总人次3万多,上座率超过70%,场均人次达到104。相比之下,其点映规模和成绩仅次于《心花路放》,这也为片方注入一剂强心针。
多位院线人士认为,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最缺“耐看”的片子,《早更女友》有望凭借强劲的口碑,在极度惨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就像当年的《失恋33天》和《北京遇上西雅图》一样,用长线作战的方式死死咬住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最后获得高额市场回报。
近期部分影片的“出师表”
档期“对调”可增加上亿或数亿票房
众多调整档期的影片中,《早更女友》和《匆匆那年》最引人注目,因为它们的上映日期完成了“对调”,这在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
今年已经过去的10个月中,单月票房最高的是7月,为36.1亿,达历史之最,《变形金刚4》的热卖促成了这一战绩。
12月历来是一年中的票房井喷期(去年12月全月只有20来亿是个例外),今年贺岁档大片如云,12月的单月票房预计会和7月有得一拼,达到35亿左右。
按照历年的规律,12月12上映的影片,总票房会占到全月票房的40%左右;放到今年,也就是14亿左右。这14亿票房,将由《太平轮》、《匆匆那年》、《我的早更女友》等“种子选手”分享;由于实力相差并不悬殊,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将是2亿起步的节奏。
多位院线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更女友》和《匆匆那年》的档期“对调”,属于审时度势的行为,为两部影片各自争取到了更大空间,避免了“自相残杀”,有望增加上亿甚至是数亿票房,将成为以后供业界研究的经典案例。
更重要的是,这是根据观众需求做出的调整,资源将被进一步优化配置;因为在一段时间内,应该给观众看不同类型的影片,张弛有度、悲喜有别,让他们有更多选择。
随着电影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调整档期已变成家常便饭、在所难免,这其中有负面影响,毕竟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稳定”;但如果是根据观众需求提前做出的调整,能让自己和对手都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则值得鼓励。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