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期》:学会面对现实的苟且

2015年11月18日15:00   娱乐专栏  作者:知影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知影

  电影《我的青春期》已于11月11日上映,票房一路飘红,引起网友热捧。看过的观众纷纷表示“赵闪闪和李春霞的感情令人泪奔”,“《我的青春期》史上最真实、最接地气青春期”收获满满好评。而早在第2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郝杰导演的《我的青春期》就已成为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

  电影《我的青春期》讲述了80年代的小镇青年赵闪闪(包贝尔饰)上了初中之后单恋路上偶然遇见的李春霞,上了高中之后,赵闪闪赢得了女神的芳心,两人还约好了金榜题名后的美好生活,但迫于外界的压力两个人分开了,一场春梦戛然而止。于是赵闪闪决定远赴北京去追寻自己的电影梦但却被骗又回到小镇的故事,电影搞笑之余不乏感人的细腻情怀。

  不是传说中的张家口版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我的青春期》是郝杰执导的第三部电影作品,郝杰对此称,“我并没有跟风拍摄青春片,我拍这部电影的初衷体现在电影中,电影男主角的故事就是我的经历和对于生命的感受,其实很早之前我就想拍一部这样的电影”,“我的青春已经结束了,如果不把那些青春记忆拍出来,我过不了(自己心里)那个坎儿”。

  有人将这部电影与《西西里美丽传说》和《阳光灿烂的日子》相比,认为这部电影是张家口版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高清五码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但实际上男主角仰慕的女孩并不是莫妮卡·贝鲁奇那样成熟丰满的女人,纯东方的性启蒙往往更多来自于身边同时发育的女同学,这种同时刻激发的荷尔蒙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指身体,还有心理的改变。

  电影《我的青春期》“虽然搭上青春片的热潮,骨子里面仍旧是郝杰导演的风格”。导演曾说“电影算是85%的自传”,这一点上很多观众也深有体会,“的确能感觉到那个年代的人对爱和性的特殊认知”

  可以说,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代表了中国内地60年代的荷尔蒙启蒙,说的是他们那代人的故事,郝杰的《我的青春期》则代表了小镇青年的生存发育史,讲的是他们那代人的青春期。

  《我的青春期》是一部方言电影,赵闪闪们口中的河北话是导演独特的张家口式青春记忆,是属于导演的张家口情怀,就像贾樟柯的山西情怀,莫言的高密情怀一样,是在外奔波的孩子对故乡气息的一种寄托。

  青春不止梦和远方,更多的是眼前的苟且

  近年来,华语电影中青春片集中出现,形成一股热潮。关于青春题材的电影,无论是之前的《致青春》还是后来的《匆匆那年》《左耳》等基本都是集“矫情、拜金、失恋、怀孕、堕胎”于一体的“虚幻”青春。可以说,从赵薇的《致青春》大获成功开始,青春片就已经被定型了:当红小鲜肉参演、超强的IP改编、打胎、出国……不可否认,这些经典桥段确实可以做到直抵人心,让人看到心酸不已。但夜深人静时,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青葱岁月:我们的青春真的是这样吗?

1

  小影印象最深的影片一开始就是包贝尔饰演的赵闪闪做春梦遗精后,他醒来在炕头被窝一抹,一个春梦就开启了他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后,赵闪闪上课时眼神全放在李春霞身上,因为跟李春霞结婚同床共枕的梦而忘记上课....。。那些青春期的荷尔蒙悸动尽显无疑,而这些悸动的心情都是我们青春期最常见的。

  “影片中的三次爬旗杆,就是对爱、对性、对青春的三次大胆的挑战和宣言”。郝杰导演用个性的人,讲共性的青春,展示了《我的青春期》所独有的“野味儿”:没有“杰克苏”和“玛丽苏”,没有慢动作和大逆光。在这部电影里你能感受到“最真实”的青春扑面而来——打架,起哄,闹事,找乐子,还有不可或缺的女神情怀,都是我们青春期真的会有的画面。

  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有许多人的青春真的就像郭敬明小说里写的那样充满了狗血,但小影的青春期不止有梦和远方,更多的是现实的苟且。

  现实是最魔幻的存在。

  电影在故事的设定上明显具有三段式,每一段都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

  小影记得在电影的结尾:赵闪闪用父亲的抚恤金完成了自己的电影梦,他的电影里出现的演员完全是第一段中出现的人物,一种时空交错的超现实处理手法将自己的春梦与导演梦交织在一起,让人感觉导演的青春期依旧没有结束,反而在陈旧沧桑的现实里开出了一朵魔幻的花。

  最后,赵闪闪还是那个带着土气的赵闪闪,他像一不小心踏入幻镜中的少年,在梦遗中恍惚的成长,可惜总被打搅的春梦太短暂。而他的初恋,他的春梦同他的电影梦一起被他潜藏在记忆深处,只留下青春的荷尔蒙陪他一起度过剩下的漫长且苟且的一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我的青春期 包贝尔 电影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