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战7》难成爆品国产科幻何时原力觉醒?

2016年01月12日10:56   娱乐专栏  作者:肥罗大电影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肥罗君

  《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以下简称《星战7》)的票房故事正在告诉我们两件事:一、和《速7》的破纪录大片相比,它的票房还不够爆,可是与《星战》系列电影过往内地票房成绩相比,它已经成为系列中的爆品;二,国产科幻片的机会来了。

  根据“电影票房”统计,1月9日登陆内地影市的《星战7》3天累计3,92亿。尽管远不及《速7》同期票房,但上映三日,单片累计票房已经超越《星战前传》三部曲在内地票房总和,实际上已经帮助《星战》系列电影完成了内地市场的票房逆转。

  作为席卷全球票房的年度科幻大片,《星战7》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面临不可避免的市场疑虑:在正传系列未在大陆上映,前传系列票房一般的情况下,《星战7》会不会只是一部票房容量有限的粉丝电影?

  事实表明,缺乏星战文化氛围和星战粉丝确实对《星战7》票房耐力造成影响,进入工作日后《星战7》票房走势明显放缓,关于影片创新不足的评论也开始显现,但结合好莱坞科幻片近年来在内地市场的票房表现,能够在粉丝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实现系列票房逆转,恰恰表明《星战7》集中点燃了中国观众的科幻片观影需求。

  《星战7》的商业成功为国产科幻提出的问题在于:如果不接地气的《星战7》都能够在国内市场取得突破性的商业成功,那么对于《三体》之类已为观众熟知的国产科幻IP来说,一旦我们具备了好莱坞同等的类型叙事和特效水平,将有可能创造怎样的票房井喷?

  中国科幻电影已经迎来了一个新阶段,可是当观众的科幻观影热情被《星战7》这类美国科幻大片点燃,我们的科幻大片在哪里?2016会不会是中国科幻电影“原力觉醒”的一年?

  3天超越《星战前传》三部曲内地票房总和,《星战7》究竟算不算爆品?

  相比美国本土繁荣的星战文化,《星战》系列在内地并不具备稳定的影迷基础,从电影本身来说,也并不具备类型或特效上的突破,这令《星战7》在内地市场“不够爆”的票房成功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意外。

  让我们看一组数据对比:1999年《星战前传Ⅰ:魅影危机》全球票房9.43亿美元;2002年《星战前传Ⅱ:克隆人的进攻》全球票房6.5亿美元;2005《星战前传Ⅲ:西斯的复仇》全球票房8.5亿美元。但是上述《星战》前传电影的内地票房均在1亿人民币左右。

  面对《星战》系列全球票房和内地票房的强烈对比,内地行业专家一致的判断是:中国缺乏铁杆的星战迷和星战文化。《星战前传》三部曲国内上映10年之后,《星战》系列的国内观众基础盘有可能不是壮大了,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缩小了。

  在全球市场上,《星战7》正在创造奇迹的航线上以“超光速”飞行,美国权威电影票房网站数据显示,该片全球票房收入已超过17亿美元,创下电影票房史上北美第一、全球第三的战绩,随着重要票仓内地市场掘金的全面启动,该片全球票房有望突破20亿美元。

  而看看《星战7》的内地票房,目前累计票房已经接近4亿,超过了《星战前传》三部曲在内地市场的总票房,尽管不及《速7》等破纪录电影,但与《星战》系列过往内地票房成绩比,依然不难看出《星战7》在内地票房的突飞猛进。

  《星战7》到底算不算爆品?就像任何在美国本土持续成功,却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美国产品一样,当其中一件系列产品突然引爆中国市场的时候,我们能说它不是爆品吗?

  正如专家指出的,内地并不具有像美国市场那样的庞大死忠星战迷群体,他们还撑不起庞大的票房体量,那么问题来了,缺乏强大“群众基础”的《星战7》是怎样在国内市场打响“票房反击战”的?

  情怀牌不好打,《星战7》票房全靠鹿晗吗?

  在美国国内,《星战》代表着一种宗教式的文化现象,加上《星战》复活的情怀牌召唤,很容易取得好的票房成绩,再得益于好莱坞“复活经典大师”JJ艾布拉姆斯的出色导演,《星战7》的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7%,Metacritic评分达92分,高口碑进一步保证了该片收割全球票房。

  可是,当上述优势来到内地市场,却并不能保证该片收获内地市场的票房成功,对于当下内地市场主流观众80后、90后观众来说,上世纪70年代开启的《星战》三部曲有些年代久远,就算是《星战前传》三部曲,最晚的一部上映距今也有10年时间。

 

  也就是说,对于内地观众而言,《星战》并不代表什么情怀,它就是一个知名的美国科幻IP电影而已,可是《星战7》的首日票房却一举粉碎了各种不乐观估计,那么作为一个科幻电影产品,《星战7》征服内地市场的原因是什么,难道一个鹿晗就完成了《星战7》的票房逆转?

  首先是粉丝和路人观众的平衡,做到了给粉丝看情怀,给路人看特效。《星战7》讲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剧情延续了第六部《绝地归来》的时间线索,恩多战役结束30年后,银河系又崛起一个黑暗政权,他们制造了一件超级武器“弑星者基地”,新老英雄继续与之战斗。

  这样有两大好处,其一是全新的故事能够对路人群体也产生吸引力,没有看过前六部的观众完全不必担心看不懂,2亿美金烧出来的特效,如飞船宇宙大战、星球被摧毁等特效场面毫不欺场,足够吸引国内观众。

  其二是在新故事中还原《星战》系列的原有风格,如影片还原了1977年老版“星战”在摩洛哥的片场,使用了大量老式的道具模型,复古感十足,结果成功引发粉丝们泪奔。

  其次是利用鹿晗推广等形成社会话题,令《星战7》超越粉丝电影,成为一部现象级大片。

  早前包括《华尔街日报》以及各种美国脱口秀节目都探讨过中国观众对《星战7》普遍没有爱的话题。

  从昨日的观影现场来看,对于《星战7》的各种情怀梗,观众基本爱无能。哈里森•福特扮演的汉•索罗与毛怪秋巴卡登上千年隼号时说了一句:“我们回家了。”这段戏之前被做成预告片在网上播出,欧美不少粉丝都表示过听到这句话就直接泪奔;而电影在美国上映后,据说这段戏一亮相,也迎来观众各种掌声,因为这是哈里森•福特演的汉•索罗自1983年《星球大战:绝地归来》32年后,再度回归千年隼号!然而昨日的观影现场,中国观众基本没有反应。

  从表面上看,《星战》梗在内地市场吃了闭门羹,但通过在上海举行盛大的粉丝聚会及首映礼等星战文化氛围营造,星战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形成持续轰炸,令路人观众渐渐被狂热的星战粉感染,加上鹿晗担任推广大使形成的粉丝效应,令年轻观众逐渐进入到星战氛围中,导致了影片口碑迅速蔓延,逐渐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一股星战热,而这正是现象级大片的成功关键——被公众热烈讨论。

  最后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中国科幻片市场正在加速觉醒。在《三体》等科幻小说成功的培育下,中国观众的科幻观影需求正在被迅速激发出来,当古装类型出现势微,中国观众需要新的大片类型满足其看大片的需求,除了魔幻类型之外,科幻类型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问题只在于,电影市场能不能提供观众需要的合格的科幻大片。

  《星战7》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当下的票房可以说应验了那句老话——“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中国科幻片的机会来了,谁能抢占风口飞起来?

  《星战7》的商业成功带给中国电影一个重要启示:中国科幻片的机会来了。

  从表面上看,国产科幻电影的IP现在炒的火热。不仅《三体》预计2016年上映。稍有名气的科幻作品都已加入影视改编行列,业界甚至预计2016将成中国科幻年。

  可是到目前为止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微电影有《水滴》这样的亮点,《从天而降》、《不可思议》这样的科幻电影并没有收获好的口碑,网络科幻剧则基本没科幻什么事儿,科幻包装成了被观众吐槽的对象。

  为什么中国科幻电影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主因之一,中国观众与科幻对接仍有隔膜,中国科幻文化建立还需要时间;而另一个主因是,中国科幻电影工业还远没有建立起来。科幻片不科幻还是当下中国科幻影视作品普遍存在的问题。

  《星战7》的意义在于:它回应了关于科幻片市场的疑虑——没错,中国科幻电影的观影外延也可以扩散到普通观众,而不局限于科幻电影粉丝和科幻读者群。

  对于国产科幻电影来说,依托国内科幻作品本土化IP优势,再加上从好莱坞学习的大片经验,既然中国电影工业已经能打造出《捉妖记》、《寻龙诀》这样的成熟工业作品,创造属于中国的科幻电影新时代并非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星战》系列在IP开发、衍生品挖掘、星战文化营造等方面的经验,也为“中国式科幻大片”的可复制化商业路线提供了靠谱的经验。

  接下来的故事重点就在于:中国电影人能否抢占这一科幻风口,促成国产电影在科幻类型上的成熟,甚至反攻好莱坞,打造属于中国电影的《星球大战》,开创中国科幻电影的“新希望”。

  但是在此之前,中国科幻电影也许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当好莱坞已经将他们的“May the force be withyou。(原力与你同在)”说了30多年,中国科幻电影还需要做个安静的美男子,静静等待属于自己的“原力觉醒”。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票房 科幻片 星战7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