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决赛懵逼!被碾压的《我歌》回到现象级?

2016年04月11日09:25   娱乐专栏  作者:肥罗大电影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肥罗君

  《我歌4》的前三强分别是:歌王李玟,黄致列、张信哲,容祖儿首轮淘汰——这当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结果。加上那场备受瞩目的摇滚情怀车祸现场,《我歌4》总决赛写出了一个大写的懵逼,收视率虽然飙到了全国网1.49%的本季最高,但离过去3季的现象级收视依然相去甚远。

  黄致列尽管表现稳定,但一举击败李玟心中决赛表现最佳的李克勤,甚至超越了张信哲夺得现场500名听审团投票第二,合理吗?更令观众惊掉下巴的是,和陈伟霆唱翻全场的容祖儿成为首轮唯一被淘汰的歌手。相对比赛结果的意外,观众最为期待的摇滚情怀之作《礼物》造成了最大车祸现场——根据赛前的联排情况看,反倒不是那么让人意外了。

  一场阵容华丽且充满争议看点的总决赛收视回升,并不能掩饰《我歌4》的整体疲态。从CSM全国网收视来看,第四季平均收视1.13%(未计入总决赛收视率),远低于第三季2.58%。

  从观众关注度和口碑上看,《我歌4》更被过去三季实力碾压。在第一季晋身现象级综艺,第二季达到节目品质和观众期待值巅峰,第三季达到阵容巅峰之后,第四季的《我歌》遭遇了严重审美疲态。

  从《我歌4》首播取得四季最低首播收视率开始,业内和观众对于《我歌4》遭遇“第三季魔咒”的质疑就一直延续到总决赛,甚至一度有传言《我歌》不会有第五季,直到洪涛在总决赛的赛前发布会对媒体明确表示:“《我是歌手》肯定会有第五季。”​

  本期节目最后打出了两个字——“归零”。可是《我歌4》无法归零的是音乐真人秀共同的问题——华语音乐资源枯竭下的歌手阵容萎缩、同类节目竞争下的观众审美疲劳。

  《我歌4》的确疲态尽显,可是至今依然没有一档国内音乐真人秀可以超越《我歌》。作为国内音乐真人秀的旗舰,《我歌》真正面临的是音乐真人秀节目模式的热度衰退,因此当下最迫切的问题在于:节目如何通过创新找回观众的热情。

  李玟夺冠没悬念,可是容祖儿首轮淘汰,帮唱团太抢戏是怎么回事?

  虽然本届总决赛赛制更加复杂,大大增加了竞演“不确定性”,但“歌王”并没有太大悬念。即使没有人工智能,许多观众也已经预测出“李玟是冠军”。可是观众万万没想到的是,其它的赛果居然有这么多“惊喜”。

  赛前恐怕不会有人想到,决赛赛果受到最大的争议的不是歌王,而是首轮竞演结果。首先是赛制的残酷甚至不合理,首轮七名歌手只有一名无法进入歌王对决,无论谁被淘汰都难逃尴尬。其次是因为——被淘汰的是容祖儿。

  在容祖儿表演完之后微博上就有不少人称赞容祖儿与陈伟霆的这段表演水乳交融,十分合拍。乐评人耳帝也直言(容祖儿)难道不比老狼、张信哲的强?可是这样的结果,却是出自于现场500名听审的决定。那么问题就来了:嗨翻全场的舞曲风格是否真的不被《我歌》总决赛待见?

  另一个同样引发争议的结果是:黄致列战胜了李克勤。无论李克勤在整季表现如何起起伏伏,但总决赛的表现无疑当的起零瑕疵歌手的头衔。

  首先,总决赛帮唱最惊艳的无疑是叶倩文、林子祥神仙眷侣重出江湖般的带感演唱。70岁的林子祥将粤语最快歌《数字人生》咬字唱腔唱到人热血沸腾,是真正有功力的演绎,55岁的叶倩文同样宝刀不老非常给力。相比较而言,李克勤的帮唱编排也是最巧妙的,怀旧与炫技浑然一体,恰到好处。

  在独唱环节中,将《红日》作为独唱歌曲前奏而非主打歌的做法,也显示出老将风范,从演唱瑕疵来看,李克勤的独唱演绎绝对是所有歌手中破绽最少的一个。

  相对而言,黄致列与《太阳的后裔》朴志妍的合作相当默契,颜值也达到了舔屏效果,可的确难言惊喜,个唱环节的《王妃》无论演唱还是编舞都难以超越黄致列本人在《我歌》舞台上的其它唱跳演出。那么,这样的赛果,合理吗?​​

  总决赛另一个问题是过于华丽的帮唱团。从节目收视率角度看,这样的冲破天际的帮唱团当然有如神助,可是《我歌》除了是节目,还是比赛。帮唱顾名思义助演就是帮助歌手演唱,是要为整个节目添彩,可是从帮唱实战效果看,几乎所有帮唱嘉宾都抢了主角的戏,或者为了帮唱嘉宾令音乐效果走味

  张信哲邀请的LadyGaga的制作人Akon是风靡全球流行歌手,帮唱嘉宾中他也最努力,还唱了两句中文的《爱如潮水》。可是经典英文金曲和中文金曲混搭之后,网民纷纷“怎么会有乡村disco的感觉”。直到《天空之城》找回感觉,观众也才找回那个熟悉的张信哲。

  即使是唱灵歌信手拈来的李玟也出现了给帮唱嘉宾帮唱的既视感,NE-YO明显表现更为放松,而李玟在帮唱环节的表现却中规中矩,直到身穿奥斯卡战衣唱回《月光爱人》才找回夺冠霸气。

  从《我歌4》整季表现来看,李玟在整个节目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低开高走渐入佳境,在舞台表现力和音乐多元性上都成为整季最佳,在人气积累上也已经实现压倒性优势。相比之下,张信哲尽管最好地表现出“我是歌手”的节目内涵,呈现出情歌王子对多音乐类型的驾驭,但总决赛的表现的确没有让我们看到那个最好的张信哲,尤其是独唱曲目没有选取任何一首个人金曲,从竞赛角度更是吃亏不少。

  李玟应该赢歌王,可也许只有李玟夺冠不是像现在这么众望所归,比赛结果不是这么争议重重,对节目来说才是最好的结果。

  总决赛发挥最稳定的是:“情怀车祸“、表情帝和人工智能

  和去年一样,今年总决赛最抢眼球的依然是歌手演唱的车祸不断,而整体发挥最为稳定的还是现场表情帝们。

  令人遗憾的是,不知道是因为直播的原因还是竞演现场的紧张压力所致,几乎每位歌手都有不同程度的走音。与往届一样,观众依旧高呼,“还我录播时的完美音色”。

  走音走得最惨烈的,当然是帮帮唱环节最受期待的——《礼物》。这首歌汇聚了中国摇滚界“大半壁江山”的老歌轻易勾起无数观众的情怀,可也正像歌中唱到的,“时间留下了美丽和一片狼藉,庆幸我们还有运气唱歌”。从汪峰开始,几个摇滚老炮儿陆续呈现出唱功上的年华老去,观众的感动献给情怀,摇滚的情怀献给岁月,美丽是属于摇滚的,狼藉是属于车祸现场的。摇滚老炮儿们的重聚虽然令人感动,可这样的演绎还是让人感伤。

  除了华丽的帮唱嘉宾,本届总决赛最抢戏的还有人工智能。从赛前开始,媒体和网民就纷纷开始期待,一只叫阿里云小Ai的人工智能终于“逼死”了总导演洪涛,成为念出决赛结果的人。

  尽管最终人工智能的预测还不够完美,但观众纷纷表示已被这场人工智能综艺预测的科普洗脑。也许阿里云小Ai的出现,对于国内综艺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蒙圈儿的《我是歌手》如何找回“现象级“?

  被前三季的自己实力碾压的《我歌4》,正在成为失落的现象级综艺,即使请来国际级阵容,收视依然难以破2,总决赛的争议与收视依然是一个大写的尴尬。

  同质类节目扩张过快,节目品质难以突飞猛进,歌手资源匮乏,造成观众流失,进而引发口碑塌方,收视率下降和社交媒体关注度下滑又再度互相影响。尽管节目组想尽办法创造看点,提高关注度,例如利用张信哲的情怀回归创造了1.45%的本季最高收视,但总体收效有限。​

  尽管出现了明显下滑,但《我歌4》依然具有自身价值,那就是引导大众对音乐和音乐真人秀的多元审美。《我歌4》中爆红的黄致列尽管也受到一些观众质疑,但从丰富音乐真人秀音乐类型来说,他无疑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唱跳型歌手成功案例。

  如果没有《我歌4》,低调的老狼可能就此老去了,而现在老狼至少在某种意义上重启了大众的民谣和摇滚的情怀之旅,无论竞演是否成功,他至少带领观众重温了一个音乐时代。谁能说这样的节目是毫无价值的呢?

  音乐真人秀的生命力和普通明星真人秀模式最大的区别是,普通明星真人秀中,打动观众更加直接简单——发挥明星的价值。但是音乐真人秀必须解决一个核心问题——而且是靠明星本身不足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音乐必须动人,歌手应该重新激发观众对于音乐的热情,而不是一味消费经典。​

  从《我歌》诞生时起,它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社交货币,必须要满足观众的社交需求和情感需求,但音乐真人秀不应该是对华语音乐资源,即歌手、金曲和情怀的一味消费,而应该是对歌手的再塑造、音乐的再创造和音乐情怀的再激发。在这个话题就是生产力的互联网时代,《我歌5》迫切需要找回话题生产力,但不是去炒作话题,而是让话题随音乐一起自由生长。

  节目在过去四年里创造的竞演模式、演唱会规格的硬件和华丽编曲风格,也到了需要自我归零的时刻。从产品的角度,更多优秀和具有话题性的歌手,更吸引眼球的竞赛,更丰富的音乐形态,更正常的观众和更速度的洪涛,所有这些,才能从整体上改善《我歌》的产品品质,找回流失的观众。

  《我歌》值得活下去,也必须诚实面对节目的下滑。《我歌5》如何突破瓶颈,洪涛其实已经说出了重点,“优秀的歌手犹如稀缺资源,《我是歌手》走到第四季,费尽心思请歌手已经成为大难题”。“未来何去何从,音乐永远是第一位的,在音乐上不断创新,这个节目一定会有生命力”。 ​

  如何发掘更多“优质的歌手”,怎样“在音乐上不断创新”?这是《我歌5》的出发点,也是摆脱观众审美疲劳、让蒙圈儿的《我歌》重回现象级的关键。现在的问题是,谁来救场,才能将已经进入下滑区间的《我歌》带回正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张信哲 李玟 容祖儿 我是歌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