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火了,国产罪案题材的春天到了?

2016年06月14日10:03   娱乐专栏  作者:影视独舌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影视独舌 铁皮小鼓

  在粉丝界,有一个著名的“公交车理论”:粉丝对某类作品的迷恋,就像坐公车,年轻的时候观看、消费上了车,但年纪大一点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下公交车了。尤其对于科幻、魔幻、青春这些类型而言,这种公交车效应尤其明显。

  如果对照当下的IP风潮,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而危险的现象:现在批量开发的IP,多属于“公交车效应”明显的类型——比如玄幻、比如青春……IP声称是做“粉丝”生意的,然而一窝蜂围拥的却是受众流动性大、趣味变化快的类型,这逻辑实在有点想不通。

  其实,IP开发看中的根本不是具有社群效应的粉丝群体,而是统计学上的受众群。“粉丝”这个词如果不放在社群动力学中进行理解,几乎毫无意义。既然要的是点击率,看的是流量数据,就该大大方方的谈受众群大小的问题。

  现在回到罪案剧上。昨天,《余罪》第二部已经提前上线了。这篇文借《余罪》一剧,想说的其实只有一句话:相比玄幻、魔幻、青春,网剧如果要改编IP,其实罪案推理是更理想的选择。

1

  不是说不要张嘴就嘲讽斥责,要给问题的解决办法吗,今天聊的就是一个思路。

  源头:罪案推理有通俗文学两百年基础,因为有真拥趸才有真IP

  IP天生带有粉丝文学的基因。现在我们所谓的IP,用人话说其实就是网文。而网文从本质上来说,本并不是专业作家的阵地,而是粉丝生产的天堂,或者说是同人文的聚集地。

  顺着这个逻辑推理下去,如果哪个类型聚集了数量最多的高质量粉丝,就越可能存在数量众多的优质粉丝创作(也就是成熟IP);进一步反推,这类IP也最能吸引高质量受众——高智化、高忠诚度、高消费力的受众。

  罪案推理类型是符合这一要求的。

  如果从爱伦·坡算起,罪案推理小说从古典推理到变格推理,再到社会派、硬汉派、心理悬念派甚至科学派,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发展基础,并始终占据着通俗小说的半壁江山。

  老少通杀的宽受众群不用论证,罪案推理粉还一直有高智化、高忠诚度的好名声。高智化与从古典推理一直延续下来的讲究逻辑严密、智力游戏化的类型特征不无关系;高忠诚度则来自于成人化的类型审美——罪案推理小说从来不会有魔幻、青春类小说经常面临的“熟龄作品不够多”的尴尬。

  优质粉丝多了,优质粉丝创作自然更多。其实在科幻、推理小说领域,由粉丝变作者似乎是一个传统,甚至不少大师级作者也都是半路出家——比如电力工程师出身的科幻大牛刘慈欣,再比如说电气生产技术工程师转行的日本推理大师东野圭吾。

  纸媒时代尚且如此,何况到了网文时期?有了粉丝热情,还有祭奠深厚的流派营养任吸收,还愁不出好IP吗?

  从雷米的《心理罪》、蜘蛛的《十宗罪》,到法医秦明的《尸语者》《第十一根手指》,再到常书欣的《余罪》,邵雪城的《活着,再见》……心理悬疑、本格推理、科学派、中国社会派的缉毒卧底,各个流派都有可圈点之作,已改编的IP也少有狗血、低等的风评。

  改造:只要中国腔调不走音,美英日韩剧风格任吸收 

  《余罪》一出,张一山让不少观众路人转粉。截至6月12日,《余罪》第一季的播放量已到5.4亿。

  要说这部剧成功,关键有三点:一在于满口京片子、脑袋转得溜快的余罪(张一山),贱兮兮又惹人爱;二在于卧底心机戏写得巧,傅国生(张锦程)和余罪两人飚戏火光四射;三在于青年群像画得真,一群警队学员能严肃能活泼,不装不撕不弱智。

  请注意,谈《余罪》的成功,我没有用它够本土化、够中国气质这类词。

  这倒不是说《余罪》这部剧不接地气。相反,主角余罪从小梦想当片警,却阴差阳错成了“特情”的平民英雄设置其实烟火气十足,影像风格更可以说纪实到极点,真实得都有点“尴尬”了。

  只是作为网络剧,足够本土并不见得一定叫座,同题材、同样优秀的《活着,再见》便是一个很好的反例。

  其实,在《余罪》中能找到很多国外罪案剧的元素。比如青年警员特训的桥段,原本在特工题材中比较常见,警匪剧中也有《菜鸟警察》这样的先例;再比如剧中把毒枭傅国生设定为一个高中英文老师,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绝命毒师》的人设;更不用说张一山对镜自白的手法,也和《纸牌屋》中恶凯文·史派西如出一辙。

  这种元素不是抄袭,是真正的互文,是意义的放大。当剧中的元素唤起你对另一个作品的记忆,让你感到有点像又不那么像,那种好似get到点的会心一笑,是一种无法取代的观看乐趣。

  对于罪案推理剧而言,可以互文的资源是异常丰富的。可以是像《暗黑者》那样,遵循美式罪案的节奏;也可以是向《心理罪》那样学习日韩罪案的影像风格;当然也可是《余罪》这种披着绝对质朴卖相的高级借鉴。只要是故事不走腔调,能让观众感觉到是在用中国的逻辑办事说话,共鸣就不成问题。

  退一万步说,现在观众的口味很大程度上都是美英日韩剧惯出来的,那还怕什么呢?

  终端:排播不受限制,电视口压抑的需求网络端得以释放

  电视端对涉案剧政策性控制已是短期内不能改变的事实,从客观条件来说,罪案推理剧也是网络端四两拨千斤的空档。

  前面已经提到,罪案推理类型的巨大受众群。被收紧压抑的缺口总得找个地方释放,以前国产电视剧没有的时候,观众只能到美剧、英剧、日剧中找补,现在网络平台不受时段、频道限制的排播方式给了涉案剧生存空间,只要做得不太差,观众并不挑肥拣瘦。毕竟在国产剧中找通感,总比在国外剧集中找共鸣直接得多。

  事实上,各个平台也都在尝试着在自制罪案剧上发力。

  究竟这些罪案剧为各家圈粉的能力如何,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余罪 张一山 罪案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