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到底有多神?林怀民:云门浴火重生

2013年02月04日17:37  TimeOut
《九歌》 《九歌》
西服男拽回现实 西服男拽回现实

  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云门舞集,在四十大寿这一年带着《九歌》来京,似乎有着拜晚年的意义:《九歌》来自上古初民的祭典,更神的是其舞美面具还逃过了火灾之劫;而“年”的来历正是和火、和神相关。其实林怀民更重要的致敬对象,不是神,是人类历史上那些自助助人的盗火者。

  文/刘思瑶 

  祭典的魅力,《九歌》到底有多神?

  40年前,林怀民创建云门舞集,以“黄帝时,大容作云门,大卷”为灵感命名舞团,云门、大卷便指巫师大容领导的载歌载舞的祭典,当年创作过的《薪传》、《生民》、《焚松》等作品也都带着祭典的味道,尤其是20年前《九歌》首演,更成为其最重要的三大作品之一。蛇年带着成名作来北京,林怀民坦言“就像回家一样,有些东西变了比如我头发白了,但是想跟老百姓在一起的感觉是没有变的。”

  为什么林怀民会对祭典情有独钟?原来是源于少年的情结,正是祭典让他走上了舞蹈之路。“小时候家离庙台特别近,跑三分钟就到。每天很多的仪式、舞蹈和热闹的事物,从小看着这个长大的,对仪式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舞蹈本身不也就是一种仪式来着?只是《九歌》这个舞有点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潜台词去解释。”显然《九歌》是在他内心发酵多年之作,也是最浓郁的一台重头戏。

  但差点我们就见不到这出大戏了。“因为《九歌》的道具太重了,不论是巡演还是什么都很麻烦,演到2007年之后就封箱不打算再演了。结果封箱没多久,2008年一场大火,把排练场很多东西都烧光了。”万幸的是,放着《九歌》面具的大箱子只是整个裂开,里面的面具完好无损,这简直像一个神谕,“面具是有神性的,不是让你把玩的。包括戏院的开箱、封箱都是要尊敬的。所以看到面具完美保存下来,为之一惊,觉得一定要让《九歌》重新回来。”

  屈原是跳板,周游列国为“请神”

  屈原的楚辞《九歌》讲述的就是楚国民间祭神时的演唱和表演,这对于林怀民而言,可是念念不忘的创作题材。只苦于诗文优美动人,却并没有任何舞蹈、音乐、歌唱等具象描述,林怀民也抱怨“载歌载舞四个字害死人了”。到底怎么跳?

  林怀民一直在找那个切口。“跑去个历史古迹采风回来弄个假古董,那不是我。而且我也不想单纯还原屈原的诗词就算完,要给人更多。”

  偶然一次巴厘岛之行,让林怀民看到了希望,当地人仍延续每天三拜九叩敬神的仪式,宗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天地收获,村民一边割稻一边歌唱,赞颂稻米女神足月生产……从土地里生长的仪式带给林怀民灵感火花;上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地的变乱,也使他看到《九歌》在今日的意义:“众生必须无止境地祭拜,是因为‘神祇从未降临’,众生的苦难只能由众生自我救赎。”

  至此,屈原成为了跳板,林怀民真正开始了舞蹈《九歌》的创作。在1988年云门舞集暂停的三年里,林怀民周游了印度、西藏、日本等地,深入了解多种演出、祭祀形式。更在贺兰山脉初民岩画图像,找到巫觋扮神面具的原型。没错,《九歌》舞台上,舞者戴着的面具就源于此。又因为“楚地水泽繁花”,林怀民跟美国设计大师李名觉强调,舞台上一定要有荷花。于是舞者才有机会在台上的荷花池嬉戏,而台湾画家林玉山的画作《莲池》的局部则成为演出布景。

  配乐也十分经典。《九歌》开头,台湾原住民邹族人的《迎神曲》响起,古朴的纯人声吟唱令人瞬间回到千百年前的祭典仪式上。后面的西藏梵唱、卑南妇女古调、日本雅乐、印度笛声等音乐,更是带领观众走入神的世界。

  西服男拽回现实 《国殇》召唤忠魂

  当然,只敬神,不是林怀民的初衷,“《九歌》不是杨丽萍[微博]的原生态舞蹈,绝不只是还原祭典。也不是印度的,也不是巴厘岛的,也不是西洋的现代舞,是一个复杂的东西”。舞蹈里,湘夫人思公子、少司命和美人眉来眼去、河伯与女游九河、山鬼也痴情,屈原的诗词故事一个没少,却总在不经意的时刻,出现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匆匆走过,布莱希特的间离被用在了作品中。

  你想沉浸,他却偏偏把你拉回现实:身后拖着长长白纱的湘夫人,用白纱作茧自缚,将自己持久地困在等待中,似乎在暗示当代自闭忧郁的女性困境。再看那神依靠信徒手臂支撑向前走步,一路踩着信徒,信徒如傀儡般被神操纵,身体扭曲,却又从未想过若没有自己的支撑神终将坠落。

  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最后的《国殇》篇。“在楚辞里也好,在闻一多现实的考证里也好,基本上就是巫师请神,不断地拜神,打扮得非常美丽,希望神能下凡。但是他们总是惋叹,神从来不下来,或者下来一下就走了。为什么人一直祷告,就是有求不应。我觉得人要站起来帮助自己”,想到这些,林怀民豁然开朗,于是就有了这一篇。

  舞台上燃起八百盏灯,延伸出一条在黑暗中逐渐消失的长路,此时录音声响起,“史可法、文天祥、林觉民……”都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奋不顾身牺牲的人名,“每一次演出到这里,那些名字一念出来,我都觉得是在招魂,是在向烈士们致敬”。至此,《九歌》彻底脱离了一部单纯神人恋舞蹈,最终达成对人的赞颂。

(责编: pp)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