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艺术家李易猝然离世 好声音从此消失

2013年07月24日15:50  北京晚报
李易 李易

  本报讯(记者金力维)“这里是中央电视台……”这个招牌式的声音从此消失了。昨日凌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配音演员、语言艺术家李易因患急性白血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50岁。李易的同学、云南电视台台长赵树清通过微博发布了噩耗,众多电视界同行纷纷表示不敢相信。李易的名字虽不为大众熟知,但他浑厚稳健的好声音人们一定耳熟能详。打开电视、广播,他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他曾为大量电视剧、译制片、专题片、广告片配音,其中为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综艺频道、电视剧频道、纪录频道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等节目的片头包装配音几乎每天在人们耳畔响起。  

  李易浑厚而极富磁性的嗓音不加修饰就很动听,这是他的从业天赋,但配音界的同行却认为,多年来保持着刻苦、执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是他成功的关键。在配音界与李易齐名的另一把好声音齐克建接受采访时如此评价:“李易在广告和专题配音上非常出色,他天生条件不错,声音感觉非常完美,这种厚厚的完美声音很多,但李易是不可替代的。做到今天这个份儿上,没有刻苦努力,没有对事业的追求、执着与兢兢业业是不可能达到的。他能够几十年来如一日的那么认真,做到那么精,每一个片子都努力做好,追求完美,一贯坚持着这样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很不容易的。”齐克建回忆起与李易自传媒大学毕业起熟识,数十年无数次合作,互相推荐工作,就在上个月,两个人还同在一个录音棚录专题片,“当时我看他脸色不太好,还劝他要好好保重身体……今天竟接到噩耗……太可惜了,关键是他太年轻了,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李易生前接受采访时说:“内地刚有电视广告时,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那时,我给电视广告配音就模仿香港的冯雪瑞的声音,他曾给许多世界著名品牌的广告做声音代言,他的标志性声音是‘P&G,世界一流产品,美化您的生活’。他的那种感觉我形容不出,只是觉得听上去舒服、很有质感。”在摸索与实践中,李易感觉到声音工作不仅仅是苦练基本功,他曾说:“我一般把精力放在‘听’和‘看’上,使劲琢磨。播音需要多动脑子,而不是一味地‘吊嗓子’。我觉得播音更多是靠感觉,因为现在的辅助手段完全可以帮你美化声音,但感觉是美化不出来的。”说到“风格”,李易曾谦虚地表示:“我可没什么风格,不是谦虚,只是不想把自己的路子局限得太窄,只要是成熟的中年男声我都可以表现。所以,我是‘万金油’型的,配抒情的也行,配气宇轩昂的也没问题,配神经兮兮的也不差。圈里人都说‘李易好使,什么都能来’。”

  李易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7日八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照片为李易家人为本报提供

  李易1986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北京传媒大学前身),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他的“声音作品”不胜枚举,大型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改革开放二十年》、《小平您好》、《圆明园》、《再说长江》,电视专题片《孙子兵法》、《欧洲中世纪文明》等片的解说,以及央视多个频道包装配音。此外,他还长期为北京电视台的《环球影视》和《环球音乐》两档节目做解说。1997年后,李易涉猎电视广告配音,像德芙巧克力、中国网通等品牌的广告都是通过他的声音演绎的。同时,他还给很多译制片配过音,早年的有《豪门恩怨》、《草原小屋》、《约翰·克里斯朵夫》、《空中大灌篮》、电影频道《肖申克的救赎》,央视少儿频道《海绵宝宝》中的章鱼哥。 

  家人说

  堂弟李立

  临终时只见了六位亲友

  他发现生病到去世,前后也就一个多月,他自己和家人、朋友都没有心理准备,来得太突然了。6月17号发现病症,马上入院治疗,一个月身体就支撑不住了,我们找了相关领域最好的专家,但是很遗憾,没能控制住病情,去得很突然,甚至没来得及交代身后事。因为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需要非常干净的无菌环境,病人本身丧失了免疫力,非常容易感染,医生希望不要有过多人探视,所以他几乎没有通知朋友,只交代了一些未完的工作安排。很多朋友昨天得到噩耗都很震惊。即便在临终前,医院做了一些特殊安排,但家属也都没有完全都进去见他最后一面,加上朋友总共只有六个人见到他。

  这个病让家人猝不及防,我们和医生分析病因,真的很难解释,因为在家族遗传史里并没有人得过这种病。发现病症前,他的身体一直很好,仅仅有些高血压,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他的工作强度的确很大,十八大前后,有大量的纪录片和大型文献片要他配音,他几乎是每天都在录片子、改片子,事事亲力亲为,压力很大。我推测,他的病或许与他长期的工作环境有关,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内录音,比常人的用气量和呼吸量大,而且有些录音棚还是刚装修好就使用的,很难做到通风。

  朋友说

  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

  还留下了很多遗愿

  他生病的事情,是十多天前他的合伙人告诉我的,因为我这儿有些片子还等着他改。李易让他的合伙人通知了两个人,一个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领导,另一个就是我……

  纪录频道的第一个声音就是李易的解说声。李易是我师兄,我俩认识30年,上学的时候他学播音,我学电视摄影,工作后,我作为总编导创作的所有纪录片《再说长江》、《南海一号》和去年的《春晚30年》还有即将播出的《发现肯尼亚》都是找他解说的。交情是第二位的,他的声音魅力,细心精致是促成我们合作最重要的。从专业角度判断,大家谈到李易都说他的声音成熟、浑厚、充满磁性,从我的角度看,他非常自然,真诚,有很强的穿透力。  作为朋友,李易随和、讲义气,纪录频道成立后,有80%甚至90%的声音来自他的团队,他自己的声音就有300多小时。他这一走,对中国纪录片行业是非常大的损失。他原本打算参加上周纪录片联盟的成立大会,也打算成立一个配音联盟。他对工作总是充满激情与想象,看到中国纪录片走出国门,他希望中国配音界能有国外的交流和合作。 本报记者 金力维

(责编: 小万)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