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伊夫
不到30岁的李晓芳,今天已经成为珠海商界上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来自四川绵阳的这个外来妹,当初从川西平原边缘走出的时候,只是当地建设银行支行里一个普普通通的职工。
高高、瘦瘦的李晓芳,似乎生不逢时。已经有了11个哥哥姐姐、年纪50岁的母亲,在生第十二、也是最后一个孩子的时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连续三天才完成这次分娩!
被痛苦折磨得精疲力尽的高龄产妇,在起死回生后对这个超重女儿的到来缺乏以往的激情。生活的拮据、子女的众多又加上重男轻女的风俗,母亲忍痛割爱,含泪把女婴偷偷放在距家约一公里处的一个小山丘上,期待着遇到好心人收养。
远在外边工作的父亲,计算着妻子预产的日期请假回来。当他路过那座传来婴儿啼哭的山丘时,抱起了这个被遗弃的幼小生命。婴儿止住了哭泣,露出笑脸,“谁家的胖小子,丢在这里还不让狗给调走?”这位长年在外奔波的水电工程干部都没及看孩子的性别,就把饥饿了一天的婴儿抱回家中。“给咱新生的娃做个伴儿吧,怪可怜的!”
丢而复得的女婴,再次返回母亲的怀抱。
母亲肩上的担子太沉重了,父亲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四处漂泊,这么一个大家庭就靠她一人在家操劳,坚韧、勤勉也暴躁的母亲,无力再照料这个“老疙瘩”,结果,已经年迈的父亲就把女儿带在身边,命运多舛的晓芳其实是在一种“单亲家庭”的环境中长大的。
宽厚、坚强、处世不惊的父亲,对小女儿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重要作用。终日漂泊的生活。过早地让晓芳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世态炎凉。亲情的淡漠更使她幼小心灵遭受到巨大伤害。
血脉相连的亲叔叔,疏远李晓芳贫困的一家。现在长大成人的李晓芳对此可以理解,但她永远不能理解的是:并不需要付出什么、不过举手之劳的帮助,叔叔居然也残酷地拒绝!?
上小学时,家距西平镇小学约30公里。每周回家一次仅一元的车票,晓芳也想尽量给父亲节省下来。周末下课,看到叔叔拉货的车又来学校,她高高兴兴地与孩子们爬挤上去。艰难地攀上车厢,与一群人有说有笑地挤站一起等待发车。这时,准备上路的叔叔来到车厢外巡视一番。当他发现了自己的亲侄女坐在里边的时候,用手指道:“你下来!”天真的晓芳误以为叔叔想把驾驶室的空位留给她,便客气地“不了。”
“滚下去!”突然叔叔厉声吼道。
全车的大人孩子却都怔住了。晓芳虽不敢相信叔叔呵斥她不许搭车,但她分明看懂了叔叔愤怒的表情。含泪的孩子屈辱地挪到车箱板旁,没有反身慢慢爬下,而是在众目睽睽中站立地2米多高的车厢板奋力地直接跳到地面。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最后一趟班车已经没有了。不到10岁的小女孩儿,在只剩下她一个人的时候放声大哭,她不知道叔叔究竟与父亲或母亲有什么嫌隙,但她怎么也不敢相信亲叔叔能狠心把她抛弃在这风雪之夜。
哭啼又有什么用呢?她振作一下拾起地上的书本顶着刺骨的寒风和飞舞的雪花,一步步艰难地前行,从暮色中的6点一直走到深夜2点,一个小女孩儿孤独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曲折多弯的山路,迎面不时冲过来汽车、拖拉机,明晃晃刺眼的大灯几次被掉进结满冰块的水田里,黑漆漆的。书本又一次被洒出来。两只冰僵的小手在冰上摸来摸去书包和衣领里灌满冰冷的雪积,拣起书本、抹抹泪,再继续赶路……
她,终于回家了谢天谢地,没有出现令人后怕的意外,焦急的父亲总算看到了冻僵的孩子终于回来,坚强的种子,在那一刻深埋在幼小的心灵。以后,当她背井离乡在珠海闯荡的日子里,这时播下的种子却悄悄地发芽了。
一生勤勉却拮据的父亲,虽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且还两次进京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但是,他却没有能力让女儿过上富裕又体面的生活。对于家庭的贫寒和家乡的贫困,晓芳有着切身而痛苦的感受。
父亲唯一一次打过她,就是因为贫困!同班同学都有了漂亮的铅笔盒,爱美的晓芳也让父亲为她买一个。因为距发工资还有一段时间,捉襟见肘的父亲只好一拖再拖,有一天,实在禁不住同学们的嘲笑,她便对吹牛道:“我爸爸明天肯定给我买比你们还好的!”可是,孩子哪里知道的苦衷。
她以“如不给我买,便不上学”威胁父亲,父亲好言相哄无效。父亲以武力威胁她,两个倔强的性格相遇,也同样无效。终于,惹急了父亲,开始动手抽打,她不哭,却坚持要铅笔盒;再打,还是不哭,要铅笔盒。一直疼爱她的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可她却一动不动。父亲终于停住手,搂着晓芳这时父女两哭成一团。父亲流着泪说:你要不上学,没文化只有就只有一辈子受穷,知道吗?爸爸过两天一定给你买!”这时,父女俩都哭了。如今,回想起来,晓芳后悔地说:现在才明白父亲肯定是没有钱,我却把他逼得太狠了。
因为深知贫困对一个人的折磨程度,晓芳就格外同情校门外那个贩卖玉米花的老婆婆,特别是得知老婆婆被不孝儿女所遗弃时,缺乏母爱的晓芳就更加怜悯那个伛偻老人。放学的时候总要走过去安慰几句,经常帮助老人梳头、洗脸、搔痒。
但是,同桌的男生坚决反对晓芳的行为,这个时常趁乱偷两只玉米的捣蛋鬼严正警告道:“你再与那脏老婆子亲近,就远离我这里!”说到做到,课桌的中线立即被偏移到晓芳的方向,因为晓芳依旧我行我素,“中线”最后成为4比1的分隔线。
早于一般孩子两年上学的晓芳,尽管在武力上绝不是这位大哥哥的对手,但为了捍卫尊严没有畏惧。她屏住气,然后猛然掀翻课桌,一贯以大欺小的男生措手不及地摔倒在地,当他醒悟过来决定报复的时候,晓芳早逃出教室。
受到羞辱的男生奋起追赶,这时上课铃响了,正巧是体育课作操完毕机智的晓芳从后边猛扑过来,将他撞倒在楼梯上,知道此时如果手软必然遭致毁灭性报复,于是,只有破釜沉舟死命抵抗,用双脚狠狠地踩踏对手凶狠的脸和叫骂的嘴、平时作威作福的坏小子,此刻竟然失去了还手之功。
校方对这个暴烈的女孩子表示异常惊诧,他们找来家长,要求进行惩罚以平息男生家长的愤怒。父亲当众教训并象征性地打了女儿,但是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同情老婆婆没有错,打了那个欺负你的男生也没有错。人要善良,也要勇敢,你做对了!”
不久,随着父亲工作的迁徙,晓芳又要转学,老婆婆老泪纵横地攥住晓芳的手不肯松开,老少两个都哭个不停。最后,老婆婆一个劲儿地往孩子手里塞玉米,送到很远,一步一回头,晓芳哭着直到消失在路口,老婆婆依然一动不动地在风中伫立。
中学毕业的时候,才14岁的晓芳便开始了谋生。她帮助姐姐经营批发木材的生意。从此有了“利润”、“差价”这些经济学的概念,这也使她看到了改变生活和命运的可能。胆大、伶俐又勤奋的晓芳深得大家的喜欢,这里,无疑成为晓芳最终走向商界的摇篮。
中专没有毕业时,父亲去世了。晓芳就到市建设银行支行工作。但是,晓芳不能忍受家乡的沉闷,地处川北腹地的三台县,经济相对落后,年轻人纷纷奔向沿海地区寻求发展,晓芳自然不能无动于衷。一直伺机走出去的晓芳,终于在92年迎来了人生极其重大的转捩点。
单位派她去广东,任绵阳住珠海办事处司机。岂料几年后,这个川妹子竟然把自己驾驶到了一个人生的新的高度。
珠海,明媚而宁静,眼前不再是遮挡视野的丘陵,而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沐浴着亚热带温暖的阳光,每天开车奔驰在平坦、宽敞的海滨大道,新的生活从此开始了。
当时的珠海正在建设高潮中,炒股票成为脱贫致富的最佳捷径。持续的房地产开发热,保证了炒地皮的诱人前景。工作之余,处处留心的晓芳结识了一些关键的朋友,便尝试着卷入炒地皮的行列。
时值炒股也是热度不减,但那时尚未发展到全民炒股的地步。晓芳两条战线齐头并进,一个也不能少地兼顾着。鉴于当时的宽松政策和发展机遇,来到特区后的最初资本积累过程,顺利而迅速。
有了生存之本,才使人有了向更高生活的选择。晓芳已经不能满足于一个驻当地办事处工作人员的现状,特别是在这个狭小又郁闷的空间里,复杂且无聊的人际关系成为制约人与事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时,晓芳选择了放弃。
放弃国营单位的一切待遇,放弃一种旧有的生存方式。李晓芳利用业已形成的社会关系,筹划了自己的贸易公司。最初是向大的单位提供生活物品,所谓“转手贸易”。这个雪球便越滚越大,触角早已超越珠海、伸向广东乃至相邻省区、特别行政区的各个角落。
随着事业的发展、壮大,经营的领域扩展到多种行业,94年,经营房地产产业成为事业心转折点。
短短几年,李晓芳迅速崛起。不过,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她也遭到了对手的暗算。由于公司内部人员泄漏了商业机密,在一连串的谈判中,李晓芳接二连三地败退。资金周转顿时陷入困境,合作伙伴纷纷另寻新人。几年苦心经营的商业王国倾刻便有坍塌的危险。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曾经她给予极大帮助的人,竟然背叛了她,见利忘义出卖自己的人格,残酷的商战中,李晓芳遭到重创。
而最最让她痛不欲生的是,曾经相恋的男友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刻,那宽厚坚实的肩膀竟然松松垮垮、轻轻摇晃甚至开始退缩。
海滨公园的珠海渔女石雕,历来是恋人首选的约会场所,三年来,他们亲密依偎地无数次流连这里,同身边所有的恋人一样幸福而陶醉。但今天,这里险些成为李晓芳的葬身之地。沿着海风习习的海霞路,漫无目的地走到香炉湾。李晓芳躲在这个风平浪静的港湾,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地坐着。红男绿女们在阳光下喧闹地涌到海滨浴场,晚风吹来后又恢复了宁静。李晓芳就这么静静地坐着,任凭风袭、无视黑夜,同眼前那尊没有生命的石雕一样……
第二天,一对情侣发现了石雕下的昏迷者,急忙送往医院抢救。是轻生自杀吗?不,不是,但又是什么呢?绝食自虐?至少是对明天心灰意冷。
从医院回来,李晓芳重新直面现实。逃避和退却不是她的性格,绝不是父亲的好女儿,如果长眠的父亲知道他的爱女这么脆弱、不堪一击;这么轻易被一次风浪折断奋飞的两翼,那她绝不是一只能够在高空中翱翔的雄鹰,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带翅膀的山鸡!
晓芳自己劝慰自己、激励自己。既然已经从死亡线上归来,那么新的人生就必须重新开始。从镜子里,嘲笑自己突然失去青春活力的憔悴面容,我才20刚出头呀!正是花蕾刚刚绽开的年华。镜子里的女孩子渐渐地恢复亮丽的常态,她把自己精心打扮一番,突然,她发现自己原来很漂亮,现在她后怕了,如果一死了之,是多么可惜。
重新站立起来,就在原地。李晓芳依旧从事抄股业。经历一次次挫折,用人比原来更慎重。业余时间,她开始自学,经过两年时间,拿下了大专文凭。此后她把房地产开发的视野扩大到更广阔的地域,包括自己的家乡三台。
98年春节返乡探亲,从成都机场开往三台,已经暮色苍茫。远远地看到昔日灰暗矮小的县城,竟然是被炫目、耀眼的街灯映照得分外辉煌。成行成串的造型优美的船形街灯,蔚为壮观、一片灿烂。莫非这就是三台?分明与珠海的海滨大道没有两样!
其实,我的家乡如果决心建设,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差啊!就这样心潮起伏激动地张望两旁,晓芳的眼睛湿润了。得知新的县领导人是从绵阳调来的,她触动极大,人家这么远来能改变我们家乡的面貌,而我为何袖手旁观?自己为什么不把资金投入这里?建设自己的家园呢?
回到珠海,在珠海巧遇县领导,在县委县俯的邀请下凛然决定来为家乡建设尽一点微薄之力.第一件是就是在三台县买2亩地,开发房地产。尽管三台地皮出奇得昂贵,每亩高达100余万人民币,但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开发建设。在这邻近车站的两亩土地上,动工时才发现地下有一道深沟,仅填埋这道沟壑又花费一大笔资金。高成本的投资在一年后,原地冒出崭新、别致的商住楼。当然,这次投资是以赔本告终,“赔也赔给了自己的家乡,能引导家乡人改变观念我心甘情愿。”晓芳内心是充实和无悔的。我总算为家乡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多少年前,为了给那贫困潦倒卖玉米的老婆婆买米糖吃,才11岁的她却一筐筐地背石子,挣5毛或1块的,沉重的石头压迫得她直不起腰,稚嫩的两肩嵌进两道鲜红的血印,疼得她偷偷哭。但她不敢让父亲知道,虽然清楚父亲不会责备阻拦他,但怕父亲心疼。她也不让可怜的老婆婆知道买米糖的钱来自何方,只谎称是父亲给的。因为如果说了实话,老婆婆绝对不会吃。
98年以来,身为四川怡海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李晓芳,不久又携资收购了县台钳厂全部土地和部分房产。投资规模日益壮大。作为三台籍的企业家,不仅自己给家乡积极投资、建设,她还联络更多在外边的三台人和利用在珠海、温州和澳门等地广泛的社会关系,动员大家参与家乡建设。其中澳门一个商人积极响应,但是,在爱心与利益的角逐中,屈服了后者。99年6月,李晓芳别无选择,只好先收拾这位改弦易辙的富商留下的烂摊子,一举买下县委机关大院连同周边的40亩土地。
因为是被动接收,只好放弃常规,不能再单纯建筑商住楼。为了合理、科学最大效益利用这片土地,李晓芳同以往一样,必须先胸有成竹。为此她一个人坐三轮车,围绕着三台县城,进行细微深入的实地调查,征集了许多人、包括三轮车夫的意见。整整一个月后,她确定了施工方案:在面积达42亩的废墟上,建立起集经商、居家为一体的大型建筑群——喜洋洋时代广场,8000平米内置广场,12000平米绿地,70000平米建筑呈欧式园林风格。
昔日三台县的政治中心——县委大院,被一个年轻女孩子买去,顿时在当地闹得满城风雨。
“一个漂亮的女娃子自然好办事嘛。”、“那女娃子肯定是后边有人,现在这年月什么事儿没有?!”流言蜚语也随即而来。
“打工妹买下县委大院!”同时也成为全国的新闻。
闲言碎语传到耳里,晓芳委屈和气愤。对家乡的感情真是爱恨交织、极其复杂。漂泊在外的儿女有了经济实力,总算可以报效父老乡亲,但是,有些人为什么偏偏不理解?有些人为何要伤害一颗颗热爱家乡的心?
有人劝晓芳:“算了吧,反正你妈妈也早不再这里住了,你在这里又没有丈夫、孩子。干脆撤走资金,在哪投资不成,何必受这份冤枉气?!”晓芳不能斥责这些劝告没有道理,但是,他们却都没有说到根本上。对故乡魂牵梦萦的思念和热爱,可不是几百万、几千万资金那样说撤走就撤走的。
性格坚毅的晓芳最终以从容、坦荡地心情面对这些说三道四。李晓芳其实不满足于在家乡兴建几个广场、收购几家工厂,她还有更远大的目标,那就希望能把三台县提升为县级市!这个雄心壮志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指标,也不是有巨额资金就能迎刃而解的。观念的解放和意识的更新,或许是更为迫切和基础的。
沿海地区的锤炼,游历欧美发达国家的见闻,开拓了李晓芳的视野,冲击了旧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比如饮酒,在珠海,没有人强迫你喝,只要你不愿意的话。但三台人则不依不饶,非打架似的逼迫客人举杯,并一直认为这就是热情好客的表现。
硬件开一张转账支票,就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软件的培育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改变人们的观念,需要经历一个非常艰巨的渐进过程。
在四川怡海房地产有限公司内,李晓芳就告诫员工,饭桌上要懂得尊重客人意愿,不要执意强迫。她还要求员工要有严格的时间概念.
深知一个地方电视台的播音员相当于一个地方的脸面,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当地人形象,关系到当地人名誉。“外地人一到宾馆肯定要看看地方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播音员给客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在三台县李晓芳的办公室里,除了悬挂一张她少女时的彩色放大照片外,最醒目的便是书柜了,排列整齐的书籍有《哈佛人才管理学经营决策学》、《借力绝招》、《物业总管手册》、《谈判实用口才》、《巨人集团兴衰报告》、《决定一生的八种能力》和《领导语言艺术》等等。李晓芳说:“一个公司必须科学管理。”她反对家族式企业,她有那么多的哥哥、姐姐、姐夫、嫂子及侄子、侄女、外甥等,但她一概不用家人。“那种肥水不外流的小作坊式企业不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她坚定地认为。
但她深爱着这些亲人,尽其所有地帮助他们。当然对于整个三台人民,她充满眷恋。除了投资家乡的房地产,还积极地参与慈善事业。不断捐款给敬老院、孤儿院;故居深藏在乐安镇的丘陵山坳之间,崎岖泥泞的田间小路,每逢雨季行走异常艰难。她出资修路,把山坳中的亲人与外界接连起来。2001年,百年不遇的大旱,造成三台县许多乡镇粮食减产或绝收,她闻讯立即调配十吨大米运给灾区。爱家乡的土地、爱家乡的人民,李晓芳付出了,她很满足。
但是,她决不向那样吸毒、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伸出救助之手。尽管有时这些人装作出很凄惨的样子,希望得到同情和赐予,但李晓芳摇摇头,她说:我要把我的爱心献给那些真正需要援助的人。
对于昔日那位狠心的叔叔,晓芳原谅了他,虽然风雪之夜,在心灵留下永久的伤痕,但面对破败、多病、晚年凄凉的叔叔,当他张口借钱手心向上等待施与时,晓芳出手大方地给了他,当然根本没有指望他偿还!
今年给父亲上坟回来,李晓芳偶遇刚刚骑车上路的叔叔,他去办事。晓芳犹豫一下说:“叔叔,我开车送你。”
这条难忘的乡间小路,当初叔叔将她从车上撵下来,让她独自在风雪之夜挣扎了8个小时。20年过去了,虽然路况比原来好多了,两旁也不再荒凉,但时间却没有彻底洗刷屈辱的记忆。晓芳一路强作笑脸,20分钟便将风烛残年的叔叔送到目的地。事后,她说自己是含泪重走这条旧路的。
独立的人格,一个年轻女孩子在世界闯荡。不仅需要勇气、智慧、魄力,还需要人格的操守。作为一个漂亮、年轻又有钱的女性,李晓芳不能避免蜂拥般的追逐。但是,把握自己、自持又得体、拒绝又不失礼貌、热情却不亲昵,她李晓芳分寸得当、适度。在这些包围者中,有些是潜力巨大的合作伙伴,有些甚至是有权有势的高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遗留严重后患。
一次与一个港商谈判,经过一轮轮艰苦的拉锯,160万的生意几乎快要大功告成时,对方举起满满两杯白酒,笑眯眯地提出要求:“李小姐,只要你陪我喝下这杯酒,我立即签字。”不饮酒的晓芳问道:“如果我实在不能喝怎么办呢?”
“那就难说了。你不是不会喝,分明是看不起我嘛!”
晓芳真诚地请求港商原谅她,但对方却执意把这个作为先决条件。李晓芳站起身,礼貌而坚决地告辞:“那就请便吧。我不会用陪酒来换取合同的!”
不错,在商海中,她的的确确要左右逢源,应酬各色人等,强作欢颜、忍辱负重是家常便饭,但她有一个不变的原则底线——尊严无价。
去年,为了三台招商引资,更想促成成功陪客人游览九寨沟的时候不幸遭遇车祸。昏迷数日、抢救几乎无效。在众人都开始准备后事的时候,大难不死的晓芳居然苏醒了。但是,医生说要高位截瘫。这是李晓芳面临的又一次生死打击!
用最好的药物、设备和请最好的医生治疗,数月后,奇迹出现了。李晓芳完好无损地竟然又站立起来了!但她的腰部留下永久的伤痛,记忆力也大大地减退。晓芳再一次为家乡付出了,但她并没奢求回报。
再次从死亡线上返回,李晓芳把一切看得更加超脱和平淡。作为金领丽人,她有足够的资金供她挥霍,但她生活并不奢侈,曾经一个外国老板请她吃饭,点菜刚好够吃。最后,这位腰缠万贯的富翁还用面包片将盘中的菜汁涂抹得干干净净才罢休。
但对家乡的投资,她却毫不吝惜,三台县乃至绵阳市,到处都有她李晓芳的痕迹。这片工地、那座宾馆;此厂房、彼商厦,李晓芳的名字在家乡可谓妇孺皆知。站在涪江江畔,眺望着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建筑,李晓芳自豪地笑道:“能为日新月异的家乡建设添砖加瓦作为我也满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