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官方和民间组织,只要是热爱电影者,无不对此心情雀跃。
曾有这样的构想,联合内地、香港、台湾的电影学者、影评人、文化工作者,来一次评选,选出一百年来最经典的一百部华语片。
后来想深一层,三地合选一百部华语片可能会出现很多失误。事实上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没有欧洲电影或美国电影那么简单。因为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一批电影工作者因日本侵华相继流失后,我们的电影就出现了断层。中国电影,实际上是花开三朵,各表一枝。流失的电影人有的来到香港,继续他们的电影生涯。很明显,邵氏和国泰就是上海帮。香港虽然在英国人统治下,但却成为较自由开放的地区。因为这种先天条件,加上有华南地区的粤语片工作者来港,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的第二代电影人涌现,并逐渐创作出具有香港特色的香港片。
长居内地的电影评论家,又如何懂得挑选有代表性的香港片呢?同样道理,香港影评人又怎能全面了解解放后国产片的发展?就算有些片能看到,都怕会以偏盖全,缺乏权威性及广泛性。
至于台湾的华语片,又是另一个章节的故事。看董月娟回忆录,大概就知道张善琨如何将他的家当从上海搬到台北。台湾也有一个中影公司,过去三四十年来,也拍过不少具庶民特色的好片。例如李行导演的一系列作品,就非常不错。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新生代导演,如杨德昌、侯孝贤等,也有重要的代表作,像《一一》、《悲情城市》等。又该如何摆放他们的位置?同样地,台湾的电影研究者,又怎可能懂得评价“文革”样板戏?
所以,由三地代表共选一百部华语经典片,这想法是不可行的。还是三个地方各自选出他们的一百部经典片才较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