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新电影》专题 >正文
纪录片回潮--真实影像的戏剧魅力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7月23日15:32 新电影

  真实感和权威性是纪录片的命运所系。无论动机如何,对于利用它们的人来说,这两点是引诱力,也是对事实进行启发或者欺骗的力量源泉。

  ——(美国)艾里克·巴尔诺

  实际上,纪录片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不是在朝夕之间形成的。人们从那些不同寻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最新高薪空缺职位查询
常、并通常感人至深的纪录片中,发现了那些好莱坞大片所不能拥有的特质:真实性。在编造的戏剧性在故事片中显得越来越惨白的今天,善于捕捉真实事件戏剧性的新纪录片既具有曲折情节所带来的观赏性,又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崛起和票房飙升都是必然的。

  纪录片热的原因分析

  1、新纪录片追求戏剧性

  在大部分人眼里,纪录片总是那么平淡、冷静、毫无戏剧性,有时还喜欢说教。看看2003年全球票房火爆的几部纪录片,你会发现真实影像的戏剧性可能丝毫不在好莱坞大片之下。巴西影片[174路公共汽车](Bus 174)真实记录了一个玩命之徒劫持一辆公交车的恐怖过程,以及警察试图解救人质时丑态百出的闹剧场面。在[抓住弗里德曼一家](Capturing The Friedmans)中,一对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父子同时被控猥亵儿童,手段骇人听闻。你能相信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曾在越南战争中暗中支持叛变者吗?可这一切都是麦克纳马拉在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战争迷雾](The Fog Of War)中亲口对着摄影机说的。将采访和再现相结合的纪录片[冰峰168小时]荣获2004年度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奖,是英国票房史上最成功的纪录片:两个英国登山者准备征服秘鲁安第斯山的Siula Grande峰,就在他们接近顶峰的时候,灾难发生了。乔不慎跌下一个陡坡,被绳索悬在万丈深渊之上,而绳索的另一端是同伴西蒙……

  纪录片这个观众一直最少、被认为最无聊的电影类型,已经在新世纪改头换脸,涌现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和观看好莱坞大片一样,西方观众们已经开始对纪录片趋之若鹜、惊声尖叫。在英国,仅今年4月份就有5部纪录片上映,其中4部都是四星以上的影史佳片,它们的票房成绩也是一浪高一浪,接二连三地刷新纪录片票房纪录。魔幻和未来主义是2003年世界主流影片的两个热门主题,而追求真实影像的戏剧性无疑是新一代纪录片的最显著特征,也是纪录片崛起最重要的原因。

  2、观众渴望真实和真相

  从2000年开始,探寻滑板运动发展轨迹的[狗镇和滑板少年](Dog Town And Z-Boys,2001年圣丹斯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信誓旦旦地欲对柯妮·拉夫谋害丈夫、著名摇滚歌星科克·柯本的传闻做一番调查论证的[科克和柯妮],描写法国偏远山区一所独班制乡村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存在和拥有](Etre Et Avoir)等影片吸引了众多过去几乎不看纪录片的观众,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影迷们。人们从这些不同寻常,并且通常感人至深的纪录片中发现了那些强烈依赖电脑特效的好莱坞大片所不可能拥有的特质:真实性。在编造的戏剧性在故事片中显得越来越惨白的今天,善于捕捉真实事件戏剧性的新纪录片既具有曲折情节所带来的观赏性,又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崛起和票房飙升是必然的。

  目前倾向明显、渗入大量观点的主观性纪录片,远远比那些试图或自称保持冷静中立的客观性纪录片更受欢迎。或者说,对于纪录片,现在是态度(立场)决定一切(评论和票房)的时候。纪录片导演迈克尔·摩尔历来以政治讽刺著称,他的纪录片不但赢得了金棕榈、奥斯卡等国际大奖,票房也一向不错,[科伦拜恩的保龄]就是影史上最卖座的纪录片之一。摩尔的最新作品、刚刚获得金棕榈大奖的[华氏911]仍具有尖锐的反美立场和揭露滔天阴谋的勃勃野心,已成为最受关注的影片之一。过去,许多好莱坞电影喜欢贴上“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这样的标签,以标榜故事的真实性。现在观众们已不满足于加工过的“真实”,他们需要“100%”的真实。而正如迈克尔·摩尔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所说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虚假的时代里”,因此渴望了解虚假表象之下的真相,是摩尔的纪录片广受认同的最重要原因。

  3、电视无法满足公众对真相的需求

  除了自身戏剧性增加所带来观赏性提高,观众对真实和真相的追求日益提高,纪录片崛起的另一大客观原因是:电影纪录片的最大竞争对手——电视纪录片越来越缺乏创意、越来越保守和难看,电视的纪录媒体角色正在走向模式化和僵化。现在,在全球范围内,电视正处于新闻报道、深度评论和真人秀的黄金时代。影片[女魔头]主人公原型的纪录片[艾琳:一个连环杀手的生与死](Aileen: Life and Death of a Serial Killer,2002年)的导演尼克·布鲁姆菲尔德(Nick Broomfield)对此感触颇深,“ BBC四套过去有许多不错的电视纪录片,但现在我一看四套就心烦,为了增加收视率,这个台现在全是《老大哥》、《换老婆》之类俗不可耐的真人秀。那些过去培养起来的纪录片观众,现在只有上电影院才能看到喜欢的纪录片了。”

  尽管现在电视上也风行《幸存者》之类的“真实秀”——这些节目的内容不是虚构、预设和表演的,而是直播普通人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志自由行动的情况,但是他们所处的情境还是电视台精心设计的,镜头前的人也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何况“真实秀”已越来越不真实。“在镜头前,那些人好像又饥又累,身陷困境,但假如你掉转镜头,就会看到一长队摄影车,眼皮底下的桌子上堆着一大叠馅饼……” 布鲁姆菲尔德不屑地说。几年来,观众们对这类节目的期待不断减少,他们要看发生在真人身上的真事,没有任何人工安排介入其中。

  另一方面,尽管电视节目的提供量迅猛增加,但这些内容所传达的态度和立场却并不足够宽容和多元化,电视仍是主流思想的传媒工具,然而人们更愿意了解更多元,很多时候也是更深刻、更接近真相的观点和思想。因此,只有独立投资、尊重导演立场的个人化电影纪录片才可能满足多元化需求。

  著名纪录片导演谈纪录片热的原因

  布鲁姆菲尔德认为纪录片兴旺的根本原因是新纪录片充满戏剧性、好看。

  实际上,从70年代起,布鲁姆菲尔德就不停地在自己的纪录片中宣扬和贯彻纪录片的作者立场和戏剧性。他是第一个将自己(导演)摄入镜头的纪录片导演,他一直非常讲究纪录方式的戏剧性和悬念,现在有许多导演支持这两个一度被排斥的纪录片拍摄理念。然而布鲁姆菲尔德说自己当初实践这两个拍摄原则,其实是出于无奈。“我是在灰心丧气的时候,才尝试突破冷静、不干预的传统纪录片拍摄原则,”布鲁姆菲尔德回忆道,“当时我正在拍一部关于女演员莉莉·汤姆林的纪录片,我非常不走运,所有有趣的事都发生在我关机的时候。因此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重现那些有意思的事情,并将它们和采访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唯一的弥补方式,否则影片将非常平淡——一种不真实的平淡。”

  “另外,在60年代末,纪录片导演创作的政治性很强,拍摄意图在接近拍摄对象前就预先设想好了。” 布鲁姆菲尔德回忆自己刚出道时的情况,他接着说,“那时候的纪录片都很教条,不同的镜头语言和拍摄手法隐含着不同的立场,了解那一套东西,你才能正确‘解读’当时的纪录片。那些纪录片真的很无聊,我想我的影片可以没有立场,但是一定要好看,一定要以自己的方式抓住观众的心。”就这样,在布鲁姆菲尔德为首的一些导演努力下,纪录片慢慢地从干巴巴的叙述,甚至转述一件事情,转变为在不违背已确认事实的原则下,用生动的戏剧化手段描述或者再现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这时,纪录片也要像故事片一样吊观众的胃口,成为新一代纪录片的重要创作原则。这种纪录片拍摄理念被迈克尔·摩尔继承和发扬光大,许多电视专栏也纷纷采取了类似的纪录手法。

  而在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战争迷雾]的导演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看来,在今天这个越来越虚假的社会里,纪录片作为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人的角色越来越没有意义。相反的,纪录片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发出声音,拯救生命。1988年,曾经当过私人侦探的莫里斯拍摄了经典纪录片[细细的蓝线](The Thin Blue Line),影片的拍摄调查使被判终身监禁的犯人兰达尔·亚当斯的冤假错案真相大白,获得释放。11年前,亚当斯因被控谋杀警察而入狱,是莫里斯的纪录片救了他。莫里斯的最新影片[战争迷雾]是一个煽动历史的重要人物(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的私人影片。麦克纳马拉曾是美国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时期的国防部长,在影片中,他回忆了自己政治生涯中大事,披露了不为人知的事实,告诫观众“看到的和相信的都经常是错误的”。莫里斯的影片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人们希望美国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其他伊拉克战争决策者,能够从麦克纳马拉的人生回顾中得到启示,重新审视当下的国家政策。

  “毫无疑问,在最近五六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纪录片进入院线放映,” 莫里斯说,“至于纪录片为什么流行起来,原因很复杂。我想主要应该归功于社会进步,过去的社会充满规范,凡事不是白的就是黑的。我想我是最早打破规范、尊重并纪录不同声音的导演之一。和观念多元化相对应的是,纪录片的创作手法日趋多样化,这也是今天纪录片兴旺的原因。”

  和布鲁姆菲尔德、莫里斯不同,安德鲁·杰里克(Andrew Jarecki)不是已开始就拍纪录片的,[逮捕弗里德曼父子]是他的处女作。杰里克根本不必靠拍纪录片谋生,他是美国点击率最高的电影网站MovieFone的创办人,1999年他低价将网站卖给美国在线公司。[逮捕弗里德曼父子]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影片,完全改变了人们对真相的观念。谈到纪录片这几年突然热起来的原因,他认为是因为出于某种原因,电视、报纸之类的媒体无法提供公众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尽管有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但提供的信息越来越简单化,”杰里克说,“不管是看电视,还是翻开报纸,你会发现新闻报道都大同小异和平面化的,而公众们渴望全面深刻地了解发生的事情。”

  在[逮捕弗里德曼父子]中,父亲阿诺德在80年代末曾被指控在地下室里对一群男孩进行性骚扰,小儿子受到牵连,也被指控。尽管父子坚决否认指控,弗里德曼家人之间原本和睦的关系因此分裂:兄弟们相信父亲和弟弟是无辜的,母亲则怀疑这对父子在说谎。和其他纪录片导演不同,杰里克并不试图发现真相,而是表现这个事情有多么扑朔迷离,即便你有一大堆证据,也无法做出最后判断。“有人很喜欢这部影片,有人却被激怒了,”杰里克说,“对我来说,这件事情中最有意思的东西就是不确定性,观众们自己寻找真相非常重要。我最想看到观众们走出电影院后,还在思考看到的影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任何逼近真相的努力都是引人关注的。纪录片就是这样一类逼近真相的努力,因此人们就像飞蛾趋光一样被纪录片吸引。就这样,电影院这个原来人们来此集体做梦的地方,现在也成了集体了解事实、探寻真相的地方。(译/ 两生花 编/ 晃晃)

  附件1:纪录片人的危险

  纪录片揭露真相,不光彩的被揭露者和不友好的被拍摄者都会阻扰、破坏纪录片的拍摄,纪录片人时常因此身陷险境,许多纪录片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拍摄成的。以下是一些纪录片人的可怕遭遇。

  - 1997年11月,一个日本纪录片导演被发现坠楼身亡。屋里的一份遗书似乎表明,他是由于不堪忍受报纸对他的攻击而自杀的,但警察认为他是被谋杀的,因为此前这个导演就因拍了一部揭露黑帮的纪录片而遭到袭击。直到现在这个导演的死因仍是一个谜。

  - 一些德国人在美国弗罗里达州拍摄一部关于信仰疗法的纪录片。就在他们扛着摄像机走向一所房子的时候,一个男人冲了出来,用榔头猛击摄镜师。

  - [174路公共汽车]的导演约瑟·帕蒂哈:巴西政府知道我们在拍摄这部纪录片,千方百计地阻扰我们。我们在剪辑室里装了警报器,每天都神经兮兮的,因为巴西经常发生记者、摄影师遇害的事情。

  - 美国纪录片大师阿尔伯特·梅索斯:我的电影拍摄本身都很简单,最难的是你无法坦然放松、光明正大地拍摄。在我拍摄的二三十部影片中,只有[推销员]、[灰色花园]和[给我庇护]这三部影片得到被摄者的支持。

  - [九月的一天]的导演凯文·麦克唐纳德:拍摄[九月的一天]给我带来了很多政治上的麻烦。一夜之间我上了《卫报》的头版头条,“为什么这部影片不配得奥斯卡奖”的大标题下是爱德华·萨义德亲笔撰写的误解百出的批评文章。我发现自己居然成了这位最受尊重的巴勒斯坦学者的攻击对象。

  附2:纪录片导演谈纪录片

  - 在当代,为什么纪录片会越来越热?

  □ 凯文·麦克唐纳德:“因为主流电影离现实越来越远,而且有了电脑特效,在故事片中任何场景都可以虚构出来。人们现在更想看一些真实的刺激场面,这些只能在纪录片中找到了。”

  □ 尼克·布鲁姆菲尔德:“过去电视台(4频道和BBC)放过很多好的电视纪录片,培养了大批纪录片观众。现在那些真实秀替代了电视纪录片,喜欢纪录片的观众们只好走进电影院。”

  □ 约瑟·帕蒂哈:“对于有些现实,纪录片比故事片揭露得更直接和彻底。如果有人将[174路公共汽车]拍成故事片,我发誓绝大部分人相信现实中不可能发生那种事。现在人们看到的是纪录片,他们就会相信一切都是真实的,接着他们就会问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

  - 你心目中最伟大的纪录片导演是谁?

  □ 埃罗尔·莫里斯:“弗瑞德·怀斯曼(Fred Wiseman),我看了差不多30部他的影片,它们全都是真实电影的典范。但是尽管怀斯曼的影片遵循真实电影的创作原则,他的影片都深受表现主义影响。怀斯曼就像一个疯狂的修道士,构筑自己的形形色色的人间地狱。”

  □ 安德鲁·杰里克:“我觉得阿尔伯特·梅索斯和大卫·梅索斯兄弟的纪录片非常美,比如[推销员],那是一部真正呈现人性的影片。”

  □ 凯文·麦克唐纳德:“阿尔伯特·梅索斯,[推销员]、[灰色花园]和[给我庇护]是他最好的三部纪录片。”

  □ 阿尔伯特·梅索斯:“英国导演理查德·李考克(Richard Leacock,纪录片的直接电影流派倡导人),他是第一个知道纪录片的摄影机该如何捕捉现实的人,他提出纪录片必须冷静、客观和忠于现实。”

  - 你心目中最伟大的纪录片是?

  □ 尼克·布鲁姆菲尔德:“也许是弗瑞德·怀斯曼的[提提卡失序记事](Titicut Follies,1967),影片是在一所精神病院拍的,拍得既有趣又恐怖。这不是一部我会时常翻出来温习的影片,但它确实非常惊人。”

  □ 埃罗尔·莫里斯:“我选吉加·维尔托夫的[持摄影机的人],因为这是一部带有作者观点的影片,而不是纯粹的纪录专题片,这一点将它和纪录片早期的其他作品区别开来。摄影机的力量和纪录片的魅力通过影片中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镜头洋溢出来,这些令我感动。”

  □ 索菲·菲尼斯(Sophie Fiennes,[胡佛街复兴]导演):“[提提卡失序记事],假如这是一部故事片,恐怕导演和编剧都会被逮捕。影片刚开始被禁,但真相是封锁不住的。怀斯曼无所畏惧的勇气叫人钦佩。多亏了他的影片,我们才看到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变得极端冷酷和残暴。”

  (译自《帝国》)

  附3:当代最受瞩目的纪录片若干

  2004 [德拉姆]Delamu 田壮壮“茶马古道”系列的第一部。

  [华氏911]Fahrenheit 911 第5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政治类。

  [我和巨无霸]Super Size Me 日舞影展纪录片最佳导演奖,喜剧纪录片。

  2003 [冰峰168小时]Touching The Void 2004年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电影。

  [战争迷雾]The Fog of War 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政治类。

  [抓住弗里德曼一家]Capturing the Friedmans 安德鲁·加里奇拍摄的美国历史上最为轰动的一宗猥亵儿童性犯罪案,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巴斯克球]Euskal pilota. Larrua harriaren kontra 梅德姆的第一部纪录片,内容涉及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分离主义活动。

  2002 [科伦拜恩的保龄]Bowling for Columbine 第55届戛纳电影节特别奖,迈克·摩尔另一部经典纪录片。

  [存在或拥有]Nicolas Philibert 2002年欧洲电影奖最佳纪录片。

  [拼字比赛]Spellbound 第7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光影流情]The Kid Stays In the Picture 改编自Robert Evans的自传,重整他耐人寻味真伪难分却引人入胜的一生。

  [喜剧演员]Comedian 著名喜剧纪录片。

  [救命呐!唐吉诃德]Lost In La Mancha 导演以此片纪录了一部伟大电影的孕育和流产过程。

  [174路公共汽车]Bus 174 影片深入剖析了2000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街头一起震惊全国的劫持案。

  2001 [迁徙的鸟]The Travelling Birds 7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提名,21世纪唯美主义自然纪录片的典范。

  [狗镇和滑板少年]Dog Town And Z-Boys 2001年圣丹斯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斯坦利·库布里克:电影人生]Stanley Kubrick: A Life in Pictures 纪录一代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一生的纪录片。

  [缱绻星光下]Standing in the Shadows of Motown 2001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非据情电影,纪录“疯克兄弟乐团”的音乐传奇。

  [战地摄影师]War Photographer 74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片中引用了伟大的战地摄影师罗伯·卡帕的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还不够近”。

  [死营革命实录]Sobibor 著名纪录片导演卡迪·郎斯曼关于二战时集中营犹太人与德国纳粹斗争的经典纪录片之一。

  2000 [9月的某一天]One Day in September 2000年奥斯卡最佳记录片奖。

  [污秽与愤怒]The Filth and the Fury 朱利安·坦普尔拍摄的一部关于“性手枪”乐队的杰出纪录片,真实、客观、满怀热情,颇具观赏性。

  [裸体漂流记]naked states 2000年AFI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弗罗里达电影节观众评选最佳纪录片。

  1999 [乐满夏湾拿]Buena Vista Social Club 1999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维姆·文德斯最不朽的纪录作品之一。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音乐 明星 好歌 歌手 
酷图 刀郎 自拍 写真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