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并非是“张艺谋和×××”系列小说中的一部,而是说明了张导的作品和破国画之中的某种联系,作为一个希望靠说三道四安身立命的人,本文作者希望能够解释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
新时期有很多事情“说不清楚”,老谋子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在国内骂声一片的《英雄》到了美国不但拿了票房冠军,而且也很少有评论家对它说一个“不”字;雅典奥运
会闭幕式的演出被很多中国网友说成是“黑色8分钟”,而在外国朋友中的口碑却相当之好。作为一有志于靠说三道四安身立命的人来说,咽下“说不清楚”这几个字就相当于承认自己无能,只配到垃圾堆里捡吃的。所以,我要找到一种方法来解释这件事。
省事的方法无非有三种:一,承认我们(包括笔者在内)错了,《英雄》和“8分钟”确实是艺术精品;二,认为西方人的审美很幼稚,咱中国观众没必要跟着他们走;三,东西方人的审美不一样,没必要强求一致。第一种我不会考虑———我的审美都是错的还胡诌些什么呀?第二种也没法接受———《指环王》和雅典奥运会开幕式都是人家西方人搞出来的,凭什么说人家审美幼稚?最坏的还是第三种———审美上的相对主义虽然不见得完全不可取,然而在现阶段却实在是一种误国之论。基于“审美无高下”的论调,那些食古不化的家伙们就可以把西方的新潮视觉说成“不适合中国国情”,某些领导也可以在专家骂声一片的情况下说“我觉得还是挺好看的”。所以,我一定要找出一种既“实事求是”,又能“抓到老鼠”的“好”理论来。
在同事小牛的启发下,我找到了破解这个难题的钥匙———古玩市场上贩卖的那些劣质国画。西方人来到中国,往往会买一些在我们看来糟糕的国画,这些人中不乏具有相当艺术修养的饱学之士。是他们错了还是我们错了?或许都有错。那些我们看来糟糕的国画是具备固有的审美价值的,这种价值任何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文明人都能欣赏,尤其是在异质文化人士看来,它具有自己文化圈中没有的新鲜感,往往会青眼有加。而我们因为在这种文化中浸淫已久,这种新鲜感已经消失殆尽,同时也建立了对国画艺术比较深刻的认识,所以才会觉得有些作品“糟糕”。《英雄》和“8分钟”也是如此,它是有其固有的审美价值的,我们否认它是出于不自觉的偏见;而西方人喜欢这些东西是因为其固有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是由于对中国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
这种方式还适用于解释“金氏唱法”。不过我还是要唠叨一句:虽然“金氏唱法”和“8分钟”都有其固有审美价值,然而它们有着相同的糟糕之处———不思进取。笔者并不想被说成是“不思进取”,于是写完本文后苦苦思索“固有审美价值”的提法有什么哲学依据,一时想不出来,就此打住。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