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满座仍赔本 观众嫌票贵演员叹清贫

2012年10月24日15:27  新民晚报

  将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的京剧《赤壁》两场演出总成本高达近160万元,而即便全部满座,票房收入也仅100万元出头。逸夫舞台参加艺术节的“京剧名家流派名段演唱会”虽然是全青春阵容,最高票价也达到了580元的极限,但票子全部售罄也抵不上成本。两年前,东方艺术中心请到于魁智、李胜素这一黄金组合上演两出大戏,也同样是卖光票子依然亏本……近年来这种“怪现象”在戏曲界屡见不鲜。而在演出邀请方感叹成本太高的同时,戏曲演员却屡屡自叹清贫,觉得当戏曲演员吃的苦远比娱乐明星多,收入却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心态难以平衡。而在这种“不平衡”下,观众面对高票价,离传统艺术越来越远。

  满座也亏钱

  承办此次京剧《赤壁》演出的“艺动天下”负责人许霈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场演出的演出费共50万元,布景道具等的运输费12万元,上海大剧院[微博]两场演出加两天装台的费用打折之后为26万元,150位演职人员来回全部坐火车也要22万元,还要加上150人在上海这几天的住宿、吃饭等费用……两场演出的票子就算全部以原价售完也仅100万元出头,这中间的空缺得靠外来资助弥补。

  逸夫舞台经理钱莉莉也坦言,现在请戏曲明星的演唱会要想靠市场运作来达到收支平衡是不可能的,必得要争取到方方面面的各种资助,可又不可能趟趟伸手。此次由青年演员担纲的演唱会,就算票子全卖光,票房收入也不到20万元,仅能支付演出费。若加上舞美,演出班底就要亏了,还不算剧场本身的成本。若请名角的话,那就更要依靠外来资金支撑了。

  演员叹清贫

  就在主办方抱怨如今戏曲大制作、大排场、大价钱“太贵”的同时,一些角儿却在哀叹自己的“价码”太低。不久前,一位京剧名角在微博上“晒”某地一开幕式演出演员的出场费,其中一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为2万元,仅为歌手、小品演员等的几分之一。曾有京剧名家在微博上直言:“和唱歌的比,京剧演员还是内心不平……”而普通京剧演员叹清贫的为数更多,一位不知名京剧演员“强烈要求涨工资”的微博引来千余条转发。一位圈内人士透露,像于魁智、李胜素这样的超级组合带上琴师等参加一次演唱会的出场费大约在10万元左右,但大部分戏曲明星出场费在万元以上已算不低了。这与娱乐明星动辄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出场费无法相比。但戏曲演员再要涨价,要拔观众的“毛”,恐怕就“无毛可拔”了。

  价值难对接

  在演出商喊亏本、演员叹清贫的同时,观众却犹嫌票价太贵。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怪现象”,或许缘于一个听起来有点残酷的事实——戏曲演员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与市场相去太远。虽然一个戏曲演员的成长比起娱乐明星来要花的力气可能多得多,但市场“身价”完全无法与娱乐明星相提并论。

  当然,对于戏曲这种受国家扶持的民族传统艺术来讲,它的价值并不应该完全由市场来决定。这些年国家投入到戏曲艺术的资金为数不少,不过大抵是在创作环节,花在演员身上的往往只是每天区区数十元的排练费,有些剧院甚至连排练费都没有。演员除了基本的工资之外,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演出。但目前政府在演出环节上对于戏曲的资助非常有限,因而演员的“身价”依然不得不主要由市场来决定,这也使部分戏曲演员心态失衡。

  一方面戏曲艺术是“国粹”、是“非遗”,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再加上戏曲演员成材不易,这使得戏曲演员对自身价值有一种较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却是戏曲演员的“身价”不得不主要由演出市场来决定,而市场和观众却并不接受演员的这种期望值。一场戏只有千名以中老年为主的戏曲观众,他们如何能像歌星演唱会数万名的粉丝那样一掷千金地来捧角?戏曲演员恐怕只有耐住寂寞,寻求创新,才能使戏曲艺术得以传承。如果一味地去比“身价”,只能将自己越比越低,将观众越比越少,将剧院越比越远。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