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蒋公的面子》全国巡演 曾打退堂鼓

2013年05月24日10:17  华商网-华商报 微博
《蒋公的面子》海报 《蒋公的面子》海报

  《蒋公的面子》连演60场,场场爆满,成为2013年最具标志性的文化事件之一。

  在南京,20年来没有一部话剧连演过10场,《蒋公的面子》在学校就演了44场。

  在全国大小城市,《蒋公的面子》被抢着邀请,媒体纷纷“提前”解读。

  在导演吕效平看来,这部戏是“死磕”的产物:回答钱学森之问,将知识分子的生存空间和精神状态做一个对话;报名第三届全国校园戏剧节被淘汰,因此“憋着一股劲儿”,向大家证明什么是真正的戏剧。

  曾打过退堂鼓,现在全国巡演

  去年冬天,《蒋公的面子》在南京公演。吕效平原本打算只演10场。10场对于南京的话剧市场来说,已经是一个打破20年纪录的数字。当时演出的条件也特别差,没有空调,演员冻得受不了。演出几场后,因对硬件条件不满,吕效平有点想打退堂鼓。

  南京市委宣传部希望他们继续演下去,吕效平提了一个要求——由政府提供更好的剧场,场地费用由政府来承担,并且坚持一票不赠。

  有媒体采访吕效平之后发出报道《见证一个大话的破产或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事情的结果是《蒋公的面子》换到好点的剧场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并且将影响辐射到全国,2013年1月开始的巡演,让《蒋公的面子》掀起全国追严肃话剧的风潮。

  有评论称,《蒋公的面子》一部严肃到荒诞的戏,它的深刻性烙在观众的心里。它探讨知识分子的时代困境,它被称为文人戏剧的回归。也有评论称从《蒋公的面子》开始,戏剧重新找回尊严。

  可以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蒋公的面子》。导演吕效平说不同的解读越多,他们越觉得欣慰,说明这部戏有丰富的延展性。但是他们创作这部戏时只想到一个点:回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一流人才。

  在吕效平看来,当代很多知识分子对权力的崇拜太过,他要在这部话剧中将知识分子的生存空间和精神状态做

  一个对话。吕效平了解到,看《蒋公的面子》的观众,一半以上是20年不进剧场的,他们就是冲着这样一个深刻的命题来的。

  观众会心之笑不断,创作却不允许搞笑

  吕效平是一个“较劲儿”的人。去年,《蒋公的面子》报名第三届全国校园戏剧节,结果惨遭淘汰。吕效平说,他原本只想在大学里演这部戏,通过戏剧语言和大学生对话、和知识分子对话。这次淘汰给了他动力,他要将这部戏持续演下去,向大家证明什么是真正的戏剧。

  在吕效平看来,不少被称之为“工程”的话剧,有着非常好的舞美、非常好的演员,却有一个非常矫情的剧本。好的话剧应该由戏剧人来推动。《蒋公的面子》这部戏的一大特点是让戏剧重新回归文学。重新展现了戏剧文学的魅力。欧洲当代的戏剧文学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我们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

  吕效平说,现代戏剧塑造的人往往是碎片化的,他们要塑造的是完整的人。剧场中观众爆笑声不断,但是吕效平说,他们没有搞笑,他也不允许主创人员搞笑,是舞台上人物性格本身好笑。

  只要做出好作品,话剧空间很大。吕效平说,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充满了各种希望与可能,人性的张力也到达了极致。因此这也将是一个戏剧高速发展的时代。

 

(责编: pp)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