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病态
黑泽明在自传《蛤蟆的油》中谈到关东大地震对当时的日本人的病态影响,其实这也一直的影响着他的作品,而体现在常常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空间形式,然后将导演本人的“治病之道”融合其中。
黑泽明在作品里表现出不少的病,包括身体的病、精神的病、社会的病、时代的病甚至是人类的病。他与三船敏夫合作的第一部电影《泥醉天使》便是直接以病人、医生为故事的主角,六十年代的《红胡子》中的医生红胡子一再的强调自己要治的是社会的病,《没有季节的小墟》中以超现实主义的方式呈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种种病态,并以低沉的色调凸显出在时代与社会氛围的变迁中成为过去的童真及幻想中的可望不可求的家园——这一主题也一直被延续到他后期的作品《梦》、《八月狂想曲》等。(后来岩井俊二、黑泽清甚至宫崎骏的电影作品里也有不少类似的隐喻。)
而如何治病,大概就是像《泥醉天使》中酒鬼医生真田对年轻女病人的鼓励所说的吧,“每一个人都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有了病,要面对,要用意志、用严格的行为规范去调理身体,就好像跟疾病赛跑一样”。而治病的另外一种方式,则是以梦想甚至狂想等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平静。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纪念黑泽明逝世十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