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第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专题 >正文
上海都市电影主题论坛访谈-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6月10日12:19 新京报


任仲伦:现在我们的制片思想就是打造“华语电影重镇”,鼓励走都市电影道路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主题)任仲伦:华语电影,上海制造

  (副题)上影集团总裁畅谈“东方好莱坞”独特优势

  去年以来,上影集团推出了一系列让人目不暇接的新动作,继与香港殿堂级导演王家卫合作拍摄《2046》,斥巨资邀请关锦鹏拍摄《长恨歌》后,又接连投资了第六代导演旗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中国政法大学直读研
三星电子再助2004WCG 漂亮mm无敌法宝!!
帜人物贾樟柯和王小帅的新片。与此同时,他们还斥资3个亿和时代华纳开工建设10家国内最豪华的五星级影院。一时间,这个沉寂已久的老牌电影厂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心。面对上影雄心勃勃公布的一揽子计划,人们畅想:当年那个星光四射的“东方好莱坞”时代还能重现吗?6月10日,正值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期间,由本报与上影集团联合举办的“上海都市电影”主题论坛正式开幕。作为中国电影事业的热心推动者,本报于论坛开幕前专访了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先生,回顾了上海电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辉煌,展望了上海这座华语电影重镇未来的蓝图与命运。

  为什么是《新京报》?——“瞻前顾后”在现阶段尤其必要

  新京报: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华语电影制片重镇,上影集团这次为什么会选择新京报社合作举办“上海都市电影论坛”?

  任仲伦:这次新京报社和上影集团联合主办电影论坛,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是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从推动电影产业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它的基点是一个崭新的基点。从中国电影的发展角度来讲,用昨天和今天的相关历史轨迹,来寻找一些繁荣今天中国电影,繁荣上海电影的经验,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我注意到《新京报》推出的“中国电影百年”系列报道,我觉得它的意义不光是一个“顾后”性的纪念报道,实际上更是前瞻性的,是一次“瞻前顾后”的报道。在这样一个电影发展时期,“瞻前顾后”特别重要。首先是瞻前,看到中国电影今后应该怎么发展;顾后是为了瞻前。

  为什么是上海?——“东方好莱坞”形成与电影本质有关

  新京报: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上海电影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那段辉煌历史可以说是一段奇迹。为什么这种奇迹是在上海,那段历史能给我们今人什么启发?

  任仲伦:我过去是搞电影研究出身的,正在撰写《上海电影发展史纲》。我之前一直也在思考,为什么上海会成为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会成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我想,这和电影的本性是有关的。你看中国最早的影片是在北京拍的《定军山》,但是真正形成产业则是在上海。因为电影的基本属性就是商业性和娱乐性,上海作为一个大都市,它提供了商业集中消费的场所和条件。早期的电影制片人或者老板绝大多数是学工科的,有的还留过洋,比如邵氏兄弟。正是最早的这样的一批“海归派”带回的产业技术、上海这样一个高度商业化的城市、再加上大量有娱乐需求的观众,三股潮流支撑起了上海电影当年的成就。

  什么是都市电影?——上海电影最早就是娱乐的工具

  新京报:上海电影最成功的类型其实就是都市电影。现在大家还能记住的很多故事和角色,往往都是都市题材的。为什么“都市电影”这种类型片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

  任仲伦:其实上海电影最早来讲,它既不是一个宣传的工具,也不是说教的工具,而是带有很强娱乐性的。这和当时的技术和观影习惯都有关系,大部分都是现实主义题材,关注都市生活,高潮也是在这一边。像《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十字街头》等等。都市是一个概念,它不是一个狭隘的题材规定,而只是一个生存空间,它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你可以从都市看都市,也可以从外面看都市、或者站在都市里看外面。

  上海的前途和未来——打造全球华语电影的重镇

  新京报:上海电影在历史上形成了很独特的风格。但是在1949年后上海电影已经沉寂了很多年。在现在全球电影市场一体化的情况下,上海电影出路何在?

  任仲伦:其实现在我们更应该提“华语电影”这个概念,主要是三个方面,关注华语民族精神和文化资源;联络全球华语电影的优秀人才;吸纳、开拓全球华语电影市场。理由一,华语电影拥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经验或者说国际水平的优秀人才,已经形成了一个团队。第二就是故事资源。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华语世界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观,包括一种人生的哲学。第三就是十几亿观众。这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新京报:但把这些经验和理念变成现实,恐怕是很难的。

  任仲伦:现阶段能把这种理念变成实实在在的资金、项目、票房,可能更加重要。我们不光是喊口号,这也不是我的风格。老实说,现在我们的制片思想和制片路线和以前还是不太一样。现在我们的制片思想就是打造“华语电影重镇”,弘扬历史精神,鼓励走都市电影道路。

  优势与挑战现在的最大困境就是人才

  新京报:作为一个国有厂,在产业化大潮流中,整合资源能力是很多民营企业无法做到的。

  任仲伦:是,民营有他们的优势,但是他们无法真正形成产业链。目前上影厂就是三足鼎立,第一是制片业,内容产业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目前有5家电影制片厂,每年15部电影,50-100部电视电影,500-600集电视剧,3500-3000分钟动画片。第二是院线发行,上影控股的联和院线占了全国票房的18%,上海票房的85%.第三是相关产业,包括车墩影视拍摄基地、上影数码等等。

  新京报:不过我这两天在上影厂采访,在感受到这个国有老厂的体量和能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它所受到的诸多制约。它和上海努力打造华语电影重镇的远景规划会不会形成某种冲突?

  任仲伦:老实说,现在我最大的困境就是团队,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但是我们缺少中间那一个环节的骨干。现在我们解决的办法第一就是借力,与华语电影导演广泛合作,第二就是培养新人,构建上影自己的人才梯队。本报记者杨彬彬

  内容由《新京报》独家提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北京传递雅典奥运火炬
胡锦涛出访欧四国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八国首脑会议8日召开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2004北京国际车展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