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成东青应该是以我为原型的

2013年05月22日14:59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王金跃)《中国合伙人》上映四天票房收获1.3亿,由于影片疑似以新东方三巨头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为故事原型,上映后自然引发了观众对新东方的好奇和讨论。“当事人”之一的俞敏洪自2月16日以微博划清跟电影的关系后,一直处于沉默状态。但随着电影的持续升温,俞敏洪终于坐不住了。昨天早上8点42分,他在新浪新东方官方博客上发布了一篇长达3000字的博文,针对网友们热议的各种疑问一一作出澄清和解答。除重申没参与投资外,首度开腔承认电影中黄晓明[微博]扮演的成东青原型就是自己。

  俞敏洪博文说,这部电影诞生起就跟他基本上没有关系。“新东方一点儿投资都没有。电影以新东方的创业故事为主线,人物以我和徐小平、王强三个人在新东方的共同奋斗、兄弟情谊为蓝本,这是不假的,但电影中发生的事情和实际发生的事情差了很远,电影中人物个性的展示也和现实中我们的个性有很大的不同。”

  他回忆,大概一年多前,徐小平写了一个剧本,把剧本给了韩三平,韩三平看完后表示了对于剧本的强烈兴趣。但俞敏洪当时就提出了反对意见。“我的反对意见不是剧本好不好、是不是把我们的形象显示得高大完美,而是我根本就不想把新东方搬上银幕(小平写的剧本以及后来陈可辛接手之后改写的剧本,我到今天也一行字都没有读。所以,今天成型的电影是依据哪个剧本拍摄的,我不知道)。”

  他反对的理由是:尽管新东方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如果这个形象被塑造得完美,对于现实中的我是一种伤害,因为现实中的我和被塑造过的形象一定不会吻合;如果形象被塑造得不好,对于我还是一种伤害,因为总会有人认为那就是真正的我。而且自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成名之后,我已经深深地感到自己被名声所累,心里只有退步之思,万无求进之理(当然心灵上的进步是我每天都孜孜以求的)。”

  此后俞敏洪一度征求徐小平有没有可能让对方不拍这部电影,但徐小平说已经不在他掌控的范围之内。今年2月份,电影初剪完成,一个晚上,俞敏洪跟徐小平和王强等一起看了初剪片。电影刚开始十分钟,他发现,“电影中成东青这个角色应该是以我为原型的,因为三年才考上大学、在大学得肺结核、在大学图书馆追女孩子(尽管实际上发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到外面教课被学校处分、申请出国留学美国被拒签、在破工厂办补习班、三个哥们儿一起创业、和美国人打官司、最后把公司弄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所有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新东方的真实故事。”

  但俞敏洪不认可的是,成东青在电影中展示的个性,包括孟晓骏、王阳展示的以徐小平和王强为原型的个性,则和现实中的三人大大不同。“现实中我的个性没那么窝囊,也不是一个‘把演讲当做自己性生活’的人。不管怎样,电影中的故事还是离自己太近,所以就真的没法判断这部电影的好坏。”

  虽然在今年2月份发了一条微博澄清,但“现在看来要想真正保持距离还是挺难的,因为太多的人现在自然认为那就是新东方和我们这帮哥们儿的故事。”

  5月13日俞敏洪被邀请参加在清华大学会堂举行的电影首映礼,第一次见到了陈可辛导演。他当场表态,这是一部电影,人物大家最好不要对号入座;其次,尽管电影的情节很精彩,但现实中的故事更加精彩,朋友之间的纷争更加残酷,但友情也更加浓厚。

  俞敏洪说,现在要是有一段时间没见,三人就会互相想念,渴望在一起聊聊天、喝喝酒。“我们依然是合伙人关系。我们也还是新东方的合伙人,因为我们都是新东方的股东,我们此生注定了会在一起创造很多故事,并且这些故事必将以更加精彩的方式延续到未来。”

  小链接

  俞敏洪

  1962年生,1980年考上北京大学,毕业留校任外语系教师。1991年辞职。1993年创办新东方学校,2006年在美上市。俞敏洪近年来热衷励志演讲,被誉为“心灵导师”。

  徐小平

  1956年生,中央音乐学院毕业。1987年赴美。1996年回国。2010年离开新东方,创办“真格”天使投资基金。

  王强

  俞敏洪大学同学,1990年赴美留学。1996年加入新东方,以主讲“高级口译班”受空前欢迎。

  记者快评

  成也真实败也真实

  王金跃

  俞敏洪老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篇博文可谓是来得及时,在电影公映的第四天发出这样的澄清文章[微博],对于提升电影的关注度可谓是一剂猛药。

  尽管如此,我仍然相信俞老师的这篇文章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对于一个市值几百亿的上市公司老总来讲,一部电影区区几亿的票房又能有多大的商业价值呢?但是对于这部电影本身来说,取材真实的新东方三位创始人的故事却至关重要,假如没有这样的炒作噱头,我不相信这部影片能够掀起这样的波澜。

  三千多字的博文,其实就说明了三点,第一是承认故事原型来自于新东方;其次是片中人物的个性和俞敏洪严重不符;最后,三人现在仍然是合伙人,好哥们。

  但在我看来,俞老师的担忧实在是没有必要。先说第一条,连他自己都承认,片中的主要细节都是来自于新东方,也就是说,这一点毫无争论。

  至于第二条,只要是有点电影常识的人都知道,电影中的人物个性和现实中的人物是两回事,现实永远是一道无法破解的谜,人心似大海,一名从底层奋斗起来的创业者,他内心的煎熬和痛苦又岂是为外人所能道的。依我看,如果按照艺术电影的眼光,这部电影塑造的成东青这个角色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完美。在片中,孟晓骏和王阳都有着常人的缺点,孟晓骏脾气暴躁,王阳是和稀泥,唯独成东青大智若愚,老谋深算,成竹在胸。最后纳斯达克上市既照顾了美方的利益,又给兄弟孟晓骏找回了个人尊严,还在爱国主义方面给我们伟大祖国争了光,更给美国资本家好好教训了一顿,“刀切豆腐四面光”,事情做到这种份上,就不是常人了,是超人。

  这两年,好莱坞也有不少拍摄企业家的电影,比如《社交网络》,就是讲“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的故事,片中的这位仁兄不但有很强的嫉妒心,性格乖僻,还窃取别人的创意,这样的人照样把市值做到几百亿美金,总之,这是一个正常人,有着正常人的所有缺点,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好莱坞拍成功人士一般都是往“死里整”,挖掘人物内心中的脆弱和不堪一面,这一点,连斯皮尔伯格拍《林肯》也不例外,而中国电影拍成功人士都是往“死里夸”,片中主角都是完人,不食人间烟火。假如陈可辛比对《社交网络》的做法,深挖成东青的复杂内心,不知道俞老师能不能接受?

  至于俞老师强调自己现实中也不是一个“把演讲当做自己性生活”的人,在我看来,这恰恰是这部商业成功的中等之作中的最大亮点,“把演讲当做自己性生活”,多么精彩的一句啊,这是对当今中国“唯金钱至上”成功学社会现实的一句绝妙讽刺!理解了这句话,你才能更好地感受影片中成东青跟苏梅见面后的失落,在成东青的心中,现在的苏梅一定会倾倒于自己商业上的成功,没想到对方压根没提,只忙着照顾自家的孩子,这种心理的落差蕴含着无数的复杂情感。可以说,整部片子陈可辛导演都在歌功颂德,只有在这里,他对社会的批判和思辨才含蓄地偶露峥嵘了一把。

  我一向认为,除了少数的政治电影外,大多数电影都跟现实没有太直接的联系,电影是艺术的再创作,是导演心中的“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它真正的价值是挖掘人性,剖析灵魂。

  当然,电影的一个主要使命是带给人们希望,这一点,《中国合伙人》因为有了新东方三个合伙人的真实原型,让影片的追梦之旅变得更加可信,但成也真实,败也真实,就因为取材于三个现实中的人物,反而让导演不敢放开手脚去展示人物更加复杂多变的内心,这一点,俞老师的担心是对的,“被塑造得完美,对于现实中的我是一种伤害。”

  至于现实中三人之间的关系,我倒觉得没有必要细究,夫妻之情,冷暖自知,朋友也一样,俞老师说好,那敢情就是好的了。现在观众的欣赏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谁也不会幼稚到把电影中人物跟真人等同起来。既然片子都没有用三位的真名,那俞老师其实不妨拿出以往最擅长的幽默态度来自我调侃一番似乎更为可取!J166

(责编: pp)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