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催生家庭适用片:专治吐槽特效药

2014年02月17日19:56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有料:“爸爸”催生家庭适用片有料:“爸爸”催生家庭适用片

    【点击阅读专题】有料Vol.29“爸爸”催生家庭适用片 专治吐槽特效药

  2月16日,电影《爸爸去哪儿》发布告别版MV。作为收官下档的“离别曲”,MV中小虎队的《骊歌》让无数网友唏嘘。截至此日,该电影的总票房是6.35 亿。作为主打亲情、阖家开心的“团年饭”,这个数字对于店家(指片方)来说当然是相当喜人的。然而,与《爸爸》在互联网中的争议相比,在合家(父母、孩子)欢笑的“绑架”下,现实中主流影迷的吐槽热情并不高涨,亲情成为“看完烂片忍不住吐槽病”的特效药。

  动画片《熊出没》亦是如此。“中国平均观影年龄不足22岁”的定论中埋没了不应被忽视的一部分人群,他们是幼儿园里活蹦乱跳的孩子,是为孩子奋力打拼的中年父母,是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大爷,是边看电视边煮饭缝衣的大妈。试想,借着电视的延伸效应和春节的团聚氛围,不少大人会因为孩子进入影院选择《熊出没》,再 因为孩子的欢笑而觉得《熊出没》值回票价。当家庭(家庭成员联合观影)成为电影市场上崛起中的主流需求时,影片质量对于个人来说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为此,我们提出“家庭适用片”的概念,它指代的这类作品具有家庭性,男女老少皆可观看,有最广泛的粉丝基础,能为电影院输送新的人群;又有适用性,达到电影基本制作水准,风格活泼主题健康,能给观众带来轻松和快乐。电影终究是面向老百姓的,想像《熊出没》和《爸爸去哪儿》一样受欢迎?不如试试以“家庭适用”作为标 准来衡量。

    监制、主编:陈弋弋

    副主编:艾辉

    策划、撰稿:何小沁   采访:魏頔、何小沁   策划:王玉年

    策划编辑:梵一

新浪网友拍摄的某地方影院2月5日排片情况新浪网友拍摄的某地方影院2月5日排片情况

  真人真事:于先生的春节档观影之旅!

  再多吐槽,在亲情面前也低下傲娇的头颅

  于先生供职于沈阳一家网络技术公司,相比于现实生活里的平淡无奇,他在网络上的虚拟身份在很多影迷心里却是个神一样的存在:有记录的看片量超过6000,对各国科幻电影尤其如数家珍。此等牛人一向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代言群体,再火爆的电视节目,他们一眼都懒得看,因此在现实生活里很难遇到有共同语言的人。每当全家人都围坐在电视机前兴奋无比地等待《爸爸去哪儿》开演的时候,于先生的惯常做法是默默回到屋里,把自己切换成电影geek模式。

  有一天,于先生发现自己的母亲也注册了微博,这让他颇感意外。一问,原来是她听说微博上有很多《爸爸去哪儿》的五个萌娃的最新动向,就自己摸索着上网注册了账号。从这天起,于先生的母亲和未婚妻开始在他耳边“轮番轰炸”,念叨的无非是五个孩子今天去哪啦、见谁啦、干什么啦之类的鸡毛蒜皮。电影版要上映了,母亲常常“不经意地”提起这件事,为了哄老人家高兴,于先生决定大年初一带全家老小一同去电影院看《爸爸去哪儿》。反正这节总得过不是?

  这次观影体验对他来说可谓一次噩梦,本来就对主角们无感,电影情节的直白浅陋、影厅环境的纷乱噪杂更让他难以忍受。侧过头来看看家人,他们却都看得津津有味。坐在漆黑的电影院里,于先生开始走神,最终如坐针毡地熬完了一个半小时。“虽然完全没关注银幕上发生的事,但我总该表达一下‘啊,原来这个节目这么有趣啊,我也喜欢上这几个小孩了’之类的吧。太煎熬了,走出电影院我整个人都轻飘飘地丢了魂了”,于先生说。

  回到家,钻进自己的小屋里,网络上的另一个“于先生”才敢吐露真言:“即使我在老娘和老婆面前必须表现出对这档节目以及这部电影无比的热爱,乃至第一时间热心地购全价票携带全家老小大年初一电影院走了一圈,但是请允许我在这片私密的天地里表达我对这档节目以及这部电影的厌恶。”然后,于先生在网上毫不留情地为该片打了个最低分,心里总算痛快了点儿。

  显然,于先生并不是《爸爸去哪儿》这部电影的目标观众,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千万个于先生这样的人,为电影的历史性票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过年了,为了奖励孩子,为了孝敬老人,他们把平时并不常去电影院的家人组了个团,《爸爸去哪儿》正是最符合团圆贺岁主题、最适合所有家庭成员的娱乐项目。其实之前《熊出没》的走红已经证明了拥有电视粉丝基础、适合全家人假日观看的电影的市场爆发力,我们为这类电影起了个新名字,叫“家庭适用片”。

春节档整体与《爸爸》单片票房对比春节档整体与《爸爸》单片票房对比

  从于先生到观影大众样本分析

  “爸爸”没动别人的奶酪  “电视宅”组团席卷影院

  近两年,国内春节档票房实现三级跳:2013年七天长假劲收7.6亿,同比增长85%;2014年七天共计14.1亿,再创历史新高。不过最值得骄傲的并不是这一串数字,而是这种繁荣罕见地来自激烈的良性竞争:有奇幻大片如《西游降魔篇》和《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有爱情喜剧《101次求婚》、《越来越好之村晚》和《前任攻略》,有魅力大叔领衔的港片《在一起》、《澳门风云》,也有好莱坞佳片的适当补充。百花齐放,观众各取所需。

  这其中最特殊的就是《爸爸去哪儿》了,它是首部以原汁原味的电视节目形态登上大银幕的纪录电影,为春节档贡献出4.7亿元的惊人票房。记者走访一些观众发现,面对今年同期上映的多部电影,他们并没有产生取谁舍谁的纠结。买票看《爸爸去哪儿》的观众里,很大部分都是原节目的忠实粉丝,甚至有些人难得进一次电影院,就是专门来看《爸爸去哪儿》的。今年春节档比以往多出的这部分观影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电影院的常客,是电视节目把电影院的门槛调低,让更多“爸爸”的粉丝进来。换句话说,《爸爸去哪儿》几乎没怎么抢夺其他电影的票房,它对春节电影市场的作用不是瓜分蚕食,而是锦上添花。

  “这是一种粉丝心态,就好像玩很多手机游戏一样,你可以一直免费玩,但只要花一点钱,就能买到更好的装备,用户愿意花钱体验更好的服务。其实这是消费心理学的应用,之前他们一直都可以免费在电视上看《爸爸去哪儿》,现在有电影版了,需要花钱买票了,他们其实是愿意去花这笔钱的。”面对电视观众是否会突破习惯、“花钱看节目”的疑问,负责《爸爸去哪儿》营销工作的伯乐营销CEO张文伯说。

  “现在,三四线城市逐渐有了购物中心和电影院,看电影已经成为小城市年轻人的常见休闲方式。总归也要看电影,只不过是看哪部的问题。《爸爸去哪儿》本身节目知名度就很高,湖南台自己也下大力气宣传,观众都想看。从春节期间的票房走势来看,《爸爸去哪儿》大体是每天略微下降的,而《澳门风云》、《前任攻略》不降反升。这说明很多人在看过《爸爸去哪儿》之后,也会再看看其他感兴趣的电影,它们之间是不冲突的。”

  而在发行方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微博]看来,《爸爸去哪儿》的热卖不是没有前兆的:“我们特别引导的一个方向就是家长带着孩子去看,也有孩子带着家长去看。这部电影既是大人送给孩子的礼物,也是年轻人送给父母的礼物。我们的另一个目标是让从来不看电影的人走进电影院,我们要把对电视熟悉的人拉进电影院里。”

新浪网友拍摄的春节档影院排队情况新浪网友拍摄的春节档影院排队情况

  “爸爸”为何成赢家?

  坚持综艺范儿  再多拍一天也不会“更好”

  《爸爸去哪儿》总制片人龙丹妮找到《失恋33天》导演滕华涛时,滕导正忙于新片《等风来》的后期剪辑工作,他坦言之前因为忙,并没看过这档电视节目。“临时看了几集,跟着电视团队筹备了几个星期,拍摄了五天,后期制作二十几天”,这是滕华涛作为影片监制参与《爸爸去哪儿》的工作日程。“但是,再多拍一天都不会更好”,滕华涛肯定地说。

  “小孩只能拍两天,超过两天他们就显得很疲惫了。后面三天我们主要是补拍了一些类似刚到广州、看马戏表演之类的镜头,不需要孩子们有太多配合。最早我们也有过编故事的考虑,比如他们突然穿越到另一个地点,但觉得效果并不好。真实才是这档节目的精髓,比如石头口误喊‘河牛’(原本想说河马),这都是剧本写不出来的。我们有25台摄影机和航拍设备等,采集了1500小时以上的素材,这些足够剪出一部精彩的电影了。”滕华涛透露,他加盟的主要任务是为电影制作水准把关,比如不再出现电视节目中的穿帮镜头、不再使用大量令人眼晕的跟拍、动用19组录音以达到电影标准等等。所以尽管形式上跟电视节目区别不大,但在技术上作为大电影绝对够格。

  “喜羊羊系列已经证明,合家欢电影在寒假一定是有观众看的。《爸爸去哪儿》跟《喜羊羊》系列、《熊出没》有点类似,都是从电视上的免费观看模式转化而来,只不过《爸爸去哪儿》衔接更快,热乎劲儿还没过去。我们并不需要费力争取没看过电视的观众,只需要完成对已有粉丝的挖掘就可以了。在营销上,最大的功臣其实还是湖南台自己,他们在最好的时段反复插播广告,《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小年夜春晚也一直在宣传。”张文伯说。

  “《好声音之为你转身》从开发阶段就失败了。”在被问及如果换成他来负责“好声音”电影版宣传他会怎么办时,张文伯表示他压根就不会接。“这部电影跟浙江卫视[微博]的节目没什么关联性,只不过是几个歌手演了一个故事,而歌手的魅力是属于舞台的。陈奕迅[微博]来演都不一定有票房,何况是李代沫[微博]和吴莫愁[微博]?”在他看来,几乎原封不动地把节目形式搬上大银幕,不但不是偷懒的体现,反而是成功的理由。湖南卫视常务副总监李浩说:“我们在分析了各种利弊之后,选择了真人秀的模式来做电影,也就是电视节目的升级版。它和综艺版一脉相承,不会让观众觉得突兀陌生。”

《北爱》同样把电视观众拉入影院《北爱》同样把电视观众拉入影院

  走进电影院看电视

  以“家庭”为新单位,未来电影院有无限潜能

  以《熊出没》和《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热门电视节目被搬上大银幕,它们的电视粉丝也相应被带进了电影院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电视节目往往都具有合家欢性质,因此到了电影院里,也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一起来看的。像文章开头的于先生那样拖家带口看《爸爸去哪儿》的观众不在少数,票房岂能不好?

  “《爸爸去哪儿》提供了电视媒体、电影媒体以及未来新媒体融合的一种可能性”,天娱传媒[微博]总裁龙丹妮说。在她看来,春节期间亲友们需要以看电影的方式来进行“约会”,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影,观众最希望看到的总归得是一个好的产品。天娱作为一个关注青年流行文化走向的公司,未来还会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电影的探索。“偶像电影不一定局限在主演是偶像上,还可以是偶像级小说、偶像级音乐、偶像级游戏,只要符合年轻群体的口味”,龙丹妮畅想道。

  湖南卫视常务副总监李浩则认为:“《爸爸去哪儿》的定位就是合家欢,没有什么时间比春节档更能体现全家团圆和欢聚的意义了。电影的成功从某个角度说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市场条件成熟了,观众需求被激发了,电视节目的创新诉求更强烈了,粉丝效应更牢固了。我们认为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湖南卫视[微博]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愿意去承担各种压力。”

  其实在许多国家,电影院早已成为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歌剧、舞剧在电影院内的直播收入已经占据英国票房的一成,在法国去电影院观看球赛转播也变得屡见不鲜。中国的大银幕上也曾经出现过五月天演唱会、《我是歌手》总决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有传闻说国内球迷也有望能在电影院观看最新一届世界杯比赛。可能性是无限的,只不过就目前来说,电视作为受众面最广、观看门槛最低的媒介,最容易实现与电影院的互动连通。而且由于电视的这些天然优点,脱胎于电视节目的电影容易迅速获得一大批家庭观众,以及现实的票房收益。“双幕合一”的时代眼看就要到来。

  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一定是包容万物的。在这个节骨眼上,再争论《爸爸去哪儿》是电视还是电影已经没有意义。因此我们从作用与结果出发,提出“家庭适用片”的概念。它指代的这类作品具有家庭性,男女老少皆可观看,有最广泛的粉丝基础,能为电影院输送新的人群;又有适用性,达到电影基本制作水准,风格活泼主题健康,能给观众带来轻松和快乐。电影终究是面向老百姓的,想像《熊出没》和《爸爸去哪儿》一样受欢迎?不如试试以“家庭适用”作为标准来衡量。(何小沁/文 魏頔、何小沁/采访)

(责编: Edward)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关键词: 爸爸去哪儿熊出没北京爱情故事家庭适用片春节档娱乐有料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