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影城的古装街道上,我自己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拍《大醉侠》的时候,我饰演的金燕子出场的那个景,小桥流水、客栈的外貌,就在那条古装街道上,到了晚上,我和岳华演的大醉侠,在那屋顶上、那小桥边你追我赶的。
经过《邵氏大牌档》这个节目一连串的访问,我突然发现,虽然我们都曾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但是事实上,每个年代的影城,都很不一样,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色。
带我们参观的黄经理自豪地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邵氏的全盛时期,每一天都有十几组戏在拍,通常会分早、中、夜三班。到了每天下午两点,每一部戏里的工作人员,从导演、制片,到美术、布景、服装、化妆、道具等等各部门的人,都会聚在一起开制作部的会议,来互相调配大家的制作进度,当然也包括轧景及演员的轧期。
之前我一直以为,我们邵氏的演员是不用轧期的,因为在我那个年代,一个演员,尤其是一部戏的主角,有两部戏同时在身,已经是件大事了。记得当年,我拍徐增宏导演的《神剑震江湖》的同时又在拍薛群导演的歌舞片《艳阳天》,是因为偶然轧不过期,一天得同时拍两组戏。那时我还年轻,根本就不懂得累,只不过是少睡几个小时罢了。但我妈咪就是不答应,到邵氏来闹场了,她借题说公司不把我当人,虐待我。而我那时还未满二十一岁,还不算是成人,不能自己做主签合同,所以公司不得不向我妈咪投降,甚至还答应把我送去日本进修,无可否认他们如此地忍气吞声,就是为了要等我成年,可以由我做主,不再受母亲的控制。
然而当我这次访问惠英红的时候,突然发现她在邵氏拍戏的情形,已和我那个时候完全不一样。 她告诉我,她那时候每天都要拍好几组戏,幸亏她拍的大部分都是古装武侠片,所以只需稍微改变一下头饰,就可以变成另外一组戏的演员。其中有的戏是她担正的,有的却只是客串一下而已,有好几部戏她连戏名都不知道,当然有更多的,她拍完了自己都没看过,甚至还会记不得自己曾拍过那些戏呢。 那个刘永就更了不起了,他告诉我,他那时对黄家禧总经理说:“我反正是铁打的,你爱怎么排就怎么排吧。”所以他早班接中班,中班又接夜班,日拍夜拍的,常常是好几天都没见过自己的那张床……
我访问他们以后觉得很满足,因为我们那个年代,才真正是邵氏最好的岁月。或许该这么说,我们上世纪六十年代拍的戏是“样板”,是公司拿来擦亮招牌的,所以才赢得“邵氏出品,必属佳片”八个大字。但是到了七八十年代,样品已经被接受了,反而就成了工厂,大量生产起来,所以来自二个不同时代的人,对邵氏影城的感觉也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