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长江七号》:华语商业电影史上的典范(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19:35  新浪娱乐

  (3)日趋成熟中的“周星驰(《长江七号》:华语商业电影史上的典范(4))类型”电影

  好莱坞最擅长拍喜剧的伍迪·艾伦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来概括他的拍戏经验:“大部分的生活本身就是悲剧”,而“喜剧永远不可能像悲剧一样带给人们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所以,他和冯小刚还有周星驰是同一类人:最懂悲剧,却最常拍喜剧,因为他们很清楚,逗你笑很容易,让你哭更容易。他们都是让人猜不透的天才,而天才,要么曲高无人和,要么无敌真寂寞。好莱坞经过100年的电影工业化之路的重要成就是类型片成熟。我们国家的电影类型其实非常不成熟,也非常不地道,才会诞生周星驰这样独特类型的类型片。有影迷说“世界上只有两种电影,一种是没有周星驰的电影,一种是有周星驰的电影”。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大了周星驰。但实际上,的确道出了周星驰的独特性。周星驰的类型是一个“佛跳墙”艺术和“截拳道”艺术的综合体。

  何谓“佛跳墙”艺术?佛跳墙是一道中国名菜,以鱼翅、海参、鲍鱼、干贝等30多种原料与辅料分别采用煎、炒、烹、炸多种方法,炮制成具有它本身特色的各种菜式,然后一层一层地码放在一只大绍兴酒坛子里,注入适量的上汤和绍兴酒,使汤、酒、菜充分融合,再把坛口用荷叶密封起来盖严,放在火上加热。用火也十分讲究,需选用木质实沉又不冒烟的白炭,先在武火上烧沸,后在文火上慢慢煨炖五六个小时,这才大功告成。这种佳肴操作起来很麻烦,可谓煞费苦心,但是味道异常鲜美,成为人间佳肴。电影如同烹饪,每个导演就是不同的美食专家。

  而周星驰就是一个电影“佛跳墙艺术”大师,他在林林总总的电影元素和风格之间不断地求变求新,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周星驰类型”电影。周星驰痴迷于游离在各种风格之间,他享受在烹制每一个“原料”细节的过程中那种专注的快乐,他有如神来之笔一般信手拈来地选择配料精心烹制,每一次做出的佛跳墙口味总是独树一帜、包罗万象,变化的魅力在他电影锻造的过程中彰显无疑。周星驰电影中的那种贯通整个人类的爱和梦想、坚持和努力、积极向上、不离不弃的精神,就是佛跳墙中的“上汤和黄酒”,配料永远可以信手拈来,但是“上汤和黄酒”总是不变的。他在做“艺术佛跳墙”,说到底是一个杂烩,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做杂烩汤满脸油光大肚腩的“肥厨子”,也不是那种堆砌元素号称致敬的电影创作人,他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想别人所没做过的。

  《长江七号》毫不例外,同样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周星驰电影”,因为我们通过影像看到了很多很多的电影类型,包括喜剧、科幻、剧情、家庭伦理、动漫,校园等等这些庞杂的类型都被完美地整合到了只有短短88分钟的《长江七号》中,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全部的热情,而彼此之间各种感情的刻画和承接流转却那么精致自然,简约清澈。我在华语电影圈里,想找一个在一部商业片里能够如此举重若轻地将这么多元素共冶一炉,并且构造得如此有品有位的人,也唯有周星驰。

  “截拳道”艺术的升华。截拳道是李小龙先生所创,这位武术家不仅用人类有限的思维创造了无限的武学境界,而且在影响几代人的同时,更用有限的艺术生命,无意中灌溉了一代喜剧之王(《长江七号》:华语商业电影史上的典范(4))周星驰的内心世界。周星驰对李小龙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思想非常敬佩,并试图把这种思想注入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不要拘泥固有的模式。简单说就是:拿没有方法当作有方法就是没有固定的方法,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拿没有限制当作有限制就是没有规定的限制。正因为这种无规则,被人称为了“周星驰的风格”,他的电影到处都有李小龙的身影,这并非那些表面的模仿,而是深入细致的创新精神,周星驰为何如此让人着迷?除了他以无限为有限的自由性,更重要的还是他极强的追求变化的内心自我要求。

  那么“周星驰”是谁?他是赌圣(《长江七号》:华语商业电影史上的典范(4)),他是逃学威龙(《长江七号》:华语商业电影史上的典范(4)),他是宋世杰,他是韦小宝,他是苏灿,他是唐伯虎,他是零零漆,他是至尊宝,他是尹天仇,他是周铁,他是……,他是所有人,他亦不是所有人……我们看他电影的时候,习惯被他带入,我们会暂时忘记还有周星驰这个巨星,是什么可以暂时让人失忆?因为他先忘记了自己,投入的变成他,他或者他……,他知道周星驰这个人必须暂时舍弃一切理想、形式,投入现有的人或事,那才是实质存在的一切,让周星驰的理想变成尹天仇的理想,让周星驰的形式变成任何人的形式,“我的”一点可以化为“我们的”一切,“我的”有限可以化为“我们的”无限 ,不知它的尽头,无自我意识时,艺至其最高之境界!

  很多人说《长江七号》很多地方做得不如想象中的好,其实,你们错了。可以说88分钟之间的每一分钟都是经过周星驰反复开会研究决定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谷德昭的回忆录里面得到验证,没有一点不是他精心设计的,只不过,他的方式和途径超脱了一般人的思维,所以会有什么张力不足等等无谓无知的评价,那也只是世俗人对他肤浅的看法。在我看来,很多人因为还没有从以前的周式“无厘头”中解脱出来,又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真正理解周式“无厘头”的精髓,所以对现在这个新的故事表现方法很有些不能适应。正因为他们不能适应,不能理解,无法释怀,所以他们闭塞了心眼,看不到周星驰的用意。口口声声说周星驰诚意虽有,能力不足的人,其实根本只是将诚意二字摆在嘴边,没有放在心里仔细体会的关系。有人说《长江七号》实现了他的华丽转身,其实,早在10年前周星驰就完成了从一个演员向一个作者化电影导演转变的过程,只是这一次走得更远罢了,他将所有的界限完全融化,真正做到了“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因为对一个自由的、有天分的创作者来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获得一个个崭新的自己。

  《功夫》是一个典型,但是那些票房大卖甚至超过《功夫》的,都不能称之为典型。因为太多不商业的因素,影响着票房,周星驰对于大陆来说是一个客人,他在政府公共关系上几乎等于零,那些愿意掏钱捧场的都是他10多年来的口碑积累后的期望惯性。幸好,这个惯性不是那么大,那些惯性中的人,有人停留在大话西游时代,有人停留在喜剧时代,作为从他的无厘头时代一路走来的粉丝,其实很不想看到这样一部影片,因此,让不少所谓的“资深粉丝”比较失望,其实就他们的水准,我看称之为“资深”的确抬举他们了。周星驰从影20年了,如果说,1999年那部《喜剧之王》是他严格意义上以催泪为主导的电影,那么他用电影催泪也有9年的时间了,之后的少林足球(《长江七号》:华语商业电影史上的典范(4))》、《功夫》和今天的《长江七号》,无一不是打着喜剧包装的催泪弹。周星驰说“你可以说它是喜剧,也可以说它是悲剧,也可以说它是爱情,也可以说它是父子情,里面有多种元素,就是我现在拍电影的方向。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无厘头。”

  为什么突出把 “主旋律”和“类型片”这两个词汇放在对《长江七号》评价里面,我也不知道还有几个电影人人对华语电影工业还保存了一点勇气和责任,保存着对社会的一点良知?中国人的善良、勤劳、勇敢、执着在《长江七号》里面反复地被折射,周星驰力图通过一个没有读过书、没有什么能力的人的奋力表述(很多人认为他重复表达是站到导演立场上的,其实“周铁”这样一个角色,就会说那么几句,很多父母也是这样,只会翻来覆去的说几句话,这是多么精彩的演绎,那些非议的人的理解力真是让我们不敢恭维),通过对一只“外星狗”的幻想的破灭,甚至通过自己的牺牲涅槃,把真正的希望寄托给孩子的未来。《长江7号》这部电影打破了主旋律、喜剧、悲剧、写实主义、科幻主义、励志、儿童、卡通类型电影的界限,在周星驰体系下完成了一个有机的融合。65分,周小狄最后及格了。或许真的是这样,中国电影也及格了,所有的期望都在未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