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长江七号》:华语商业电影史上的典范(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19:35  新浪娱乐

  (5) “无厘头”的舍弃还是升华

  在拍摄完《喜剧之王》后,周星驰(《长江七号》:华语商业电影史上的典范(6))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演技上有更大的突破,希望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观众们认识并喜爱周星驰都是缘于他“无厘头”式的搞笑风格,但是他为了能够有所突破,依然决然地决定痛斩“无厘头”。随后在电影《少林足球》中,周星驰决定摆脱“无厘头”并进行一种全新的尝试。可以说《少林足球》是周星驰在电影艺术上的一大突破。影片最大的突破在艺术表现上。在周星驰以往的电影中,周星驰以一种都市平民的无畏挑战了种种常规、历史、经典,以“无厘头”的表现方法向人们展示了他的反叛与颠覆。人们在这种颠覆中感到了周星驰对平民的关怀,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所理应拥有的平等和自由。但这种平等和自由或多或少地被那种所谓的“无厘头”“后现代”所掩盖,让人们笑得忘记了思索。从《喜剧之王》开始,周星驰变得成熟起来,影片中“无厘头”的东西开始减少,增加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这在《少林足球》、《功夫》以及《长江七号》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厘头本来就是大家对他表演的一种误解,他从来都没有标榜过自己是所谓的无厘头大师。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那些夸张的表演都是他自己的风格,他自己的喜剧,每一次让你看到发笑的情节常常他都正巧做着严肃的表情和动作。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这是他自己对喜剧表演的一种探索和尝试,那么多年来,他一路成为导演,将整部影片都变成周星驰式的时候,大家就不愿笑?不接受?看不懂了么?

  如果说《少林足球》是周星驰演艺道路一个全新的开始,那么后来拍摄的《功夫》则是他转变风格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功夫》一片不仅令周星驰圆了多年来拍一部武侠片的梦,他还舍弃自己以前在影片中的“无厘头精神”,会以另一种方式让观众发笑。

  谈到《功夫》与以往周星驰影片最大的不同,影片中扮演一个“斧头帮”的大反派的田启文说:“周星驰说过很多次,拍一部真正的武侠片是他的梦想。在这部电影中,周星驰不再“无厘头”,而是用一种武侠片的形式来贯穿整部影片。当然影片还是喜剧,周星驰的电影怎么能没有喜剧呢?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来让观众发笑罢了。”

  《功夫》可以说是寻回香港文化的一盏领航灯:以出奇的喜剧手法,自然地结合中国的道家、儒家、佛家思想,并加上市井阶层的奇异智慧,香港文化于是隐约呈现。这难道不是放弃“无厘头”的收获么?这难道还不够周星驰为之奋斗的理由么?为了寻求新的突破,周星驰不断地探索着,他冒着可能会不被观众认可的巨大的风险,并忍痛的割舍了“无厘头”式的喜剧风格,他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尝试也进行了一次自我的挑战,但是他成功了。

  《长江七号》是周星驰的转型之作,是他摒弃了无厘头、转而走悲剧路线的影片,到头来我们才发现,那片子里都是他自己的影子他的爱犬、他的父亲和他之间的情感、他对外太空的想象以及他对斯皮尔伯格的聊表的一点点敬意。他不但没抛弃过去的自己,反而还以一种别样的方式来为那段已经过去的充满遗憾的童年时光立下了一个永久的纪念,为此他不惜砸下近两个亿的资金。这足以证明他看穿了太多复杂的表象回到内核,因为每个失去了童年的人都会想到用金钱买回虚无缥缈的回忆来满足自己,而不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票房。

  周星驰明白,在大众的思维结构里注入了“无厘头”,在那个时代他的使命已经完成,并且“无厘头”的时代已经过去。辉煌基于一个人,是一个很难琢磨的东西,从一个喜剧新星,直到“无厘头”风行天下的那个时候,20年回首,事实证明了,不断的转型,对周星驰来说,是唯一的出口,如果停留在过去,等待他的只是失败。周星驰在这一点上是多么的真实、偏执、敏感、又不依不饶。

  (6)为什么“我们”要落寞?

  有人说他现在是个传道者,一个伪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内心面对成长对自己提出的质疑,跟他有关又跟他无关。我们这一代人随着自己年少轻狂时对周星驰的痴迷,到今天我们已经成熟事故的时候仍然怀恋那个永不磨灭的年代。即便是表面上如何隐忍、深刻、淡定,外衣下面仍是一颗不肯媚俗的心。而周星驰正是我们期望的那个可以嘲讽一切的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嘲讽、颠覆、恶心一切的周星驰,他像一个梦想一样若即若离。《功夫》告诉我们,我和原来的那个周星驰说再见了。我们不愿意相信。《长江七号》又说,我真的已经和原来的我说再见了。我们不愿接受这个梦想已经破灭的现实,我们必然提出质疑。他怎么一点都不搞笑了,那么老的桥段拿出来骗人?我们一副委屈的样子,其实,委屈这实际上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与周星驰无关。

  周星驰毕竟就是周星驰,他的内心和精神气质是不会变的。他从来都不想把自己往高雅艺术上靠,他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也知道自己需要表达什么,他有那个自知之明。我在这里引用他在上海交大的一段谈话清晰地表达他的内心感受:“说真话,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这方面,我知道的肯定不及大学生多,更加不及那么多教授、老师多。但是我觉得在任何一个地方诠释这个文化,都是要宣扬一些人类的正面精神生活态度,还有就是我们的爱心。所以我觉得也是有共同的地方,在我的电影里面,我也有这种感觉,如果可以把这些正面的态度,正面的精神透过电影宣扬一下,这也是我拍电影其中一个目的。关于我拍的电影,当然我自己拍电影都是我自己的一些感想,对于生活当中的一些体现。我拍电影最大的目标我相信是提供一个好的娱乐给广大的观众,一定要说教育还是怎么样的东西,但是如果观众可以从电影里面感受到一些对他有帮助的他觉得开心的事情,这也是我非常想做到的事情。”这些朴实话语里面的包含的就是他的诚意以及作为一个导演必须具备的人文素质。

  那些还在失望中缅怀“无厘头”时代周星驰的人,包括我在内都有一点点落寞。因为周星驰毕竟把眼光放到孩子身上了,似乎做出一副要与成年人划清界限的架势。我只能用周星驰在《长江七号》中的一句台词忠告我们自己“向我们这种没读过书的人,一辈子也只能这样了,跟不上时代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