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完《新京报》对海岩的专访,突然喜欢起这个中年人来。一是因为他的回答极其率真,少了娱乐圈中人的谨慎和圆滑,确实够“业余”;另一方面,我也从他身上看到了与此“业余”身份形成鲜明对比的专业精神。
本来嘛,娱乐圈中,“某大腕转型了”是条大新闻,于是笑星纷纷演悲剧、玉女一夜变成熟……每每翻开报纸娱乐版都悬着心,生怕哪个自己喜欢的明星一夜之间“七十二变
”。我不是拒绝接受创新,可是“变”总得有一定的基础,唐国强由奶油小生变成铁面雍正,也非一日之工。相比之下,某些圈内人常常还没把一个角色揣摩透就急不可待地忙转型,最后常常是对不起观众,更对不起自己。
所以看到海岩说“干吗非得让我转型”的时候,我终于一块石头落了地。在这速食文化的年代,海岩虽然被看成是一个只会做“快餐”的厨子,但是却胜在“专营”。他擅长做中式豆浆油条,就绝不搀和西式汉堡。如果你爱吃豆浆油条,相信他一定会用最好的黄豆帮你精工细磨;但是如果你真的要吃汉堡,相信他一定会说:“对不起,此处专营豆浆油条,要吃汉堡请去别家吧!”
锦江副总、兼职教授、室内设计师、业余编剧……海岩真够多面的,但是在每一个领域,他的专业精神却有口皆碑。所以当海岩说他因为“对情感的表达方式很难转型”而选择“不转型”时,我便肯定,《河流如血》是值得期待的。尽管他说他对文学没有追求,只是为了挣钱;尽管他说质量不是他的长处,他只求数量,但是我依然相信,他开“专卖店”这么久,一定比眼花缭乱的杂牌小店更值得信任。
所以说,当今娱乐界,海岩这样的“专卖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钱开耘)
本版所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未经本报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侵权举报电话(传真):010-63039303。来稿请赐寄:xjbwysp@vip.sina.com
新浪网娱乐频道独家提供网络支持,地址:ent.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