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饱受批评、嘲笑的电影金鸡奖“双黄蛋”问题,今天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因为,同一天的北京两家报纸,在报道同一条新闻时,却分别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今年评选依然不能排除‘双黄蛋’现象发生。”和“遭人诟病的‘金鸡’狂下‘双黄蛋’将成为历史。”
显然,“金鸡奖”由于连续下了几年“双黄蛋”,已经是声名狼藉。因此,为了事
先堵住批评者的嘴,急切地表明下不为例。然而现实是,“优秀”的影片这么多,不狂下几个“双黄蛋”,怎么能对得起这只权威的“金鸡”?于是,在“原则上确实如此”的前提下,又埋下伏笔——“如果评委们对某个奖项争执不下,不排除仍会出现奖项并列的情况。”
本来已经有了新气象的中国大众电影金鸡、百花奖,如果再出现诸如“双黄蛋”的严重倒退,势必给刚刚对中国电影评奖恢复些许信心的观众头上再次浇一盆冷水。任何贪恋事实已经证明是荒唐的尝试,没勇气与昔日遭人诟病的行为做彻底决裂,都注定要沿着O型的线路渐渐地恢复到原点。
“不能排除”,似乎是一句箴言或一把利器,它给金鸡百花电影的组织者们提供了继承下“双黄蛋”光荣传统的理论根据和制胜法宝。只要一句“不能排除”,就可为狂下“双黄蛋”大开绿灯。
其实,透过中国电影评奖独特而畸形的“双黄蛋”现象,观众势必对此产生深深地疑问:为什么我们总要上演“双黄蛋”的闹剧?谁是“双黄蛋”的受益者呢?没有利益的驱动,“双黄蛋”还能源源不断地下个不停?
据悉,今年的评奖范围扩大到港澳台地区,这无疑使本来就分不过来的奖项更加紧俏。当然,另一方面,也能堂堂正正地吸引更多内地以外的大腕儿前来出席捧场。众所周知,即使是在狂下“双黄蛋”的岁月,也依然不能召唤内地明星大腕儿们光顾、赏脸。除了几个二线演员、年轻小演员和随叫随到的老艺术家们,真正走红的内地明星,很难屈尊走一趟自己家门口的红地毯。
这一次电影盛会,更强调了“记者须正装出席”。以往虽也有强调,但实施则是另一回事。不错,今年的颁奖晚会如果真的个个都能身着晚礼服,至少从外表上看与“国际接轨”了。然而,至于皮里的馅是什么味,后厨的大师傅心里最清楚!伊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