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娱乐大手笔专题 >正文

梁文道:单曲的复归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09:56 南方都市报

  音乐家创作音乐,本来就是以一首为单位的,无论那首曲子的长短如何。同样地,听歌也是一首一首地听。专辑只不过是唱片公司一种“捆绑销售”的手段,管你喜不喜欢,十多首歌一起卖给你。

  有志气的音乐人会想办法利用这种商业限制,把它转化成创作的前提。反正唱片是以专辑的形式来卖,不如就把歌曲的顺序排列得有意义一点,不要半张锣鼓震天闹得房顶穿
洞,半张花落有声静得人昏欲睡,而是快慢有序,松紧有秩,使一张专辑变成一出有节奏有韵律起伏合宜的戏剧。野心再大点,就干脆弄张“概念专辑”,依照统一的概念或想法去制作整张唱片的歌曲,使它们呈现完整的面目。例如Pink Floyd的经典《The Darkside of Moon》,就是概念专辑的完美示范,至于香港,远有泰迪罗宾以太空人为主题的杰作,近有卢巧音探索宗教与存在意义的大胆。

  但很可惜,现在的消费者在电脑和互联网找到了从专辑解放出来的自由大道。原来CD唱机上随机送播的功能,就已打散了任何专辑唱片的固有秩序。如今大家却可以更方便地回归单曲,自由选择想听的歌,完全不用理会它在某张专辑里的位置,把来源五花八门的不同曲子编进MP3上的菜单,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音乐河流,自己的“概念专辑”。这是聆乐者夺回自主的年代,也是单曲回归的年代。

  但是唱片工业仍然没有改弦易辙,没有做好生产流程典范转移的准备,把专辑为主的框框解散成单曲主导的模式;反而以更夸张的方法去做捆绑销售。所以你如今在香港买唱片,买回来的已经不是唱片,而是一张张印着明星肖像的照片、月历,一小叠礼品秀或餐饮优惠卡,甚至一两个公仔玩具。在唱片行里面浏览一圈,恐怕只有香港出的唱片是最难恰当插进标准格式唱片架,它们总是尺寸过大,包装封套形状古怪,勉强地架在上头,象征了它们在整个音乐世界里摇摇欲坠的地位。

  在专辑即将消失的时光里,有些唱片公司要用尽方法以音乐以外的东西来维持它传统的生产模式;犹如

罗马帝国在其最后岁月,军队士气早就衰,盾牌上的雕饰却竟然越趋精巧繁复。至于最重要的东西——音乐呢?居然还有那么多的专辑以“新歌加精选”的形式出现,
同一首歌
更上国语、粤语和纯音乐等三个版本,却又不见精彩没有分别。到了这个地步,消费者不买唱片只顾下载,难道不是很理智的做法吗? 梁文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