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郭德纲迷已被冠以一个十分时尚的称呼——“钢丝”,与流行音乐界已经同一步调,这在近几十年的相声界可是从未有过的事,许多人因此说见到了相声的春天。说见到了春天恐怕尚早,郭德纲现象更多的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对于京津圈子以外的全国观众,知道郭德纲这个名字,恐怕多半是从纸质媒体或网络上,而不是从电视上,更不是从现场演出上。这说明,郭德纲的火,很大程度上是媒体炒作的结果。作家肖复兴说,“郭德纲的相声,与其说是剧场相声,不如说是媒体相声。”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笔者也只是在网上下载了些郭德纲的段子来看。郭德纲的相声表演,机智,平滑,敢于拿自己开涮,与现实联系紧密。平滑,说明他演出频繁,熟练程度高,而某些很少上台的演员的表演就很愣;与现实联系紧密,说明他有许多自己的创作,勤于思考,而不仅仅是吃祖宗老本。
郭德纲的相声好,但并没有好到举国皆知那个程度,这就是媒体宣传的作用——放大。但话又说回来,媒体为什么那么拼命地宣传郭德纲,而不宣传别人?这同样是值得相声界同行研究的问题。
郭德纲初到北京时,四处串门,拜访名人,但是同行不接纳,朋友不热情,没有人带他说相声、请他录节目,他找不到入门的地方。但他没有气馁,而是坚持下来了。再看看时下许多所谓的相声演员,其实早已担不起相声演员的名头。一年到头创作不出一个新段子,一天到晚恐怕没有几分钟在琢磨相声的事。这些人又怎么能以相声为人称道?怎么能为相声的振兴起积极的作用?这个时代,说相声无疑是个苦差:电视一家独大,但电视要求“短平快”,限制了相声的表达和发展,而演小品、拍电视剧都比说相声来钱快。
《中国相声大全》收录了400多段相声,而郭德纲相声、快板、太平歌词、反串小戏等加起来会600多段。他在茶馆里说相声很少重复,听过的人还愿意去听。所以他对某些连20个段子都说不出来却大红大紫的相声明星很不齿。郭德纲不齿得有理,他的苦功夫不值得那些明星学习吗?
否极泰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大压抑造就了郭德纲今天的大风光。而媒体炒作,很多时候是需要落差感和对比度的,正是郭德纲平民性这个点,让媒体找到了由头——他如果没被长久压抑过,或者压抑得不够重,就没有那么好写了。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郭德纲苦过了,努力过了。振兴相声,需要这样的精神;而真的做到了,也一定能得到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