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专题 >正文

奥斯卡之最佳影片《撞车》:撞翻《断背山》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00:37 新京报
奥斯卡之最佳影片《撞车》:撞翻《断背山》
在《撞车》中表现不俗的马特·狄龙(Matt Dillon)

  第78届奥斯卡重现了七年前的奇观,即某部提名最佳影片一路长红,赢得口碑奖项无数,但缺乏冲刺的后劲,在关键的一刻被第二名超过。那次,落败的是《拯救大兵瑞恩》,登上最佳影片宝座的是国内影迷不太容易欣赏的《莎翁情史》。

  这次,中外媒体和影迷都看好《断背山》,各种迹象也表明该片会赢,但最后,似乎
远远落后的《撞车》发威,拿下了大奖,成了影史上唯一一部没有获得金球奖提名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但《撞车》战胜《断背山》自有其道理,这不能表示好莱坞不喜欢《断背山》,也不能因此认为同性恋题材是烫手山芋,但的确能表示好莱坞更加喜欢《撞车》。我没有预料到《撞车》能赢大奖,但它是最感动我的2005年影片,无论从诚意还是从技巧的角度均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准。然而,影片从一开始就引起极端的两极反应,像我这样的喜欢者把它看成罕见的杰作,而不喜欢者则视之为失败之作,或不同意片中的观点,或觉得表现方式刻意牵强。

  《撞车》赢大奖有三个外在因素,是《断背山》不具备的。第一,该片的故事发生在洛杉矶,而奥斯卡的评委多半居住在洛杉矶地区,因此对汽车文化及种族冲突有着比别的地方更深切的体会。

  洛杉矶是一座将“摊大饼”规划理念推到极致的城市,而《撞车》作为一部群戏可说是一种角色分布的“摊大饼”,两者之间有天然的默契,而汽车在这样一个地方则是面对面人际接触的主要工具。

  该片中,撞车不仅是一桩车祸,更是一种有社会文化意义的象征。

  第二个因素是群戏,即没有主角,却有十多个配角的影片。群戏电影的顶级大师是这次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罗伯特·奥特曼,他把这种类型提升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撞车》继承了奥特曼的精髓,把人多戏少的高难度演变成特长,不仅人物众多,而且每个人物都塑造得有血有肉,甚至其中好几个人物在剧情过程中发生重大的转变。这样的影片能同时起用很多演员,并用相对少的戏份给每人充分发挥的舞台。因此从演员的职业角度,该片有着特殊的魅力,这从它荣获演员工会最大的奖项可以看出。

  第三个因素:尽管好莱坞是世界影业的中心,但因为好莱坞的制作成本较高,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影片是在美国之外的地方拍摄的,比如美国电影中有四分之一是在加拿大拍摄的,《断背山》就是其中之一。但大量电影剧组的“流失”对洛杉矶地区影视行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冲击,各个工种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失业压力。在这种态势下,像《撞车》这样在洛杉矶本地拍摄的影片能产生一种类似“爱国主义”、“支持国货”的效应(尽管导演是加拿大人)。

  从内容看,《撞车》最了不起的地方,是打破了好莱坞对于人物道德分界的戒律,塑造了同时具有美德和恶德的人物。该片中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或多或少有种族偏见,制造了不同种族之间的误解和冲突,其中麦特·迪伦扮演的“坏警察”挺身救人和莱恩·菲利普扮演的“好警察”酿成悲剧的情节,令人感叹人生的偶然和不测。

  撞车在一定程度上是偶然的,不必每次都上纲上线来挖掘人性的丑恶,更不能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逻辑来看扁一个群体。对于美国主流口味,该片偏灰色,但骨子里非常光明,它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我们操什么语言,有什么不同习俗,持什么古怪的见解,其实大家内心多半是善良的。影片在结尾处暗示,绝对的民族大团结是乌托邦的妄想,但只要每人各退一步,设身处地为对方想一想,多一份宽容,人与人之间是没有不能相处的。 周黎明(北京影评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