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老港正传》:黄秋生家插红旗心向祖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3日13:56  金羊网-羊城晚报
《老港正传》:黄秋生家插红旗心向祖国
黄秋生演“港灿”观众不习惯

  回顾香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变迁的《老港正传》(blog)让我对香港、港人瞬间变得不了解了。

  《老港正传》一开始的场景就令人“疑惑不解”,拥挤破败的铁皮木屋,吃饭、活动都得在露天天台,纵横交错的晾衣绳、鱼骨天线,蓝外套白衬衣,很土的发型,还有毛主席像,国歌……我不敢相信银幕所展现的地方就是香港,还以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内地某小城镇。从以往的港产片观影经验来看,且不说现代都市片里的香港是何等的光鲜、新潮,就是陈果作品中极具草根味的公屋区也没这般贫困、寒酸。也想不到崇尚西方个人主义抑或“讲实际”的香港人也这么爱国,毛主席像、国歌居然随处可见可听,要知道那时还是英殖民地时期啊。

  不过看到后面也就慢慢理解了,影片主人公戏院放映员左向港(黄秋生饰)原来就是个爱国的“左派”,“社会主义好”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到北京天安门感受祖国的伟大”是他的终身梦想。港叔在1996年7月1日就在单位、家里插上五星红旗,加菜摆酒来预祝香港翌年回归祖国。

  像港叔这样的港人角色在港产片中还真不多见,信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他可以说是个活雷锋式的大好人,他总“损己为公”,关心、帮助单位同事或邻居而忽略自家人。这样无私助人的角色倒是在内地主旋律影片中更为常见。

  如今追求“短、平、快”娱乐效应的港产商业片中,像《老港正传》这样颇有“野心”地通过较大时间跨度反映现实的电影确实不多见。另外,这部完全从港人视角讲述两个家庭两代人故事的《老港正传》的“不一样”,还在于影片对香港、内地“经济”看法,似乎有异于我们的现实经验。

  在我们眼中,香港无疑是个商业物质高度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内地不知有多少人渴望前往“淘金”。而在《老港正传》中则“恰恰相反”,影片自始至终给我们展示的香港,多少都有些土气(或许与影片以香港平民阶层为主体描述对象有关),心怀发财梦的港叔儿子“郑中基”总是不辞劳苦“一根筋”般一次次往内地各处奔波,向内地商人学生意经、虚心接受内地商人的教导,以求“掘到第一桶金”。

  相对于导演赵良骏先前讲述“鱼蛋妹”如何从雏妓成为全城金牌妓女、同样有着较长年代跨度的《金鸡1、2》,《老港正传》则更接近于“笑中有泪”的正剧,少了些《金鸡》系列的夸张、戏谑。正如港叔老婆毛毛最后的遗书中所言,夫妻、父子“要像双筷子一样相亲相爱”所透出的淳朴情感(内地、港人的关系不也应该如此么),《老港正传》表现的并非香港光鲜的中产阶级而是更富有草根或者说是本港特色的平民阶层,反映的也是香港最传统的价值观念,不无“索源寻根”的意味。 (谢世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