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罗马》:伍迪-艾伦的意大利式喜剧

2012年11月13日15:56  外滩画报 微博
剧照 剧照

  影片《爱在罗马》(To Rome with Love,又名《情迷罗马》),片名已经很清楚告知伍迪·艾伦这回进军何处了!

  话说本世纪之前,大概没人相信伍迪·艾伦可以走出美国,甚至纽约。以前有个笑话说,如果在中央公园批评伍迪·艾伦的电影,说不定坐在一旁长椅的老太太会冷不防拿出雨伞打你,就知道他有多“local”了。没想到 2005 年不但出走到伦敦,而且拍了令人完全笑不出来的《爱情决胜点》(Match Point,又名《赛末点》),竟然令他有点停滞的电影事业又热活了起来(最好的证据就是时隔 8 年才又以本片入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结果他干脆在英国一连拍了三部片,其他两部分别是 2006 年的《遇上塔罗牌情人》(Scoop,又名《独家新闻》)和 2007 年的《命运决胜点》(Cassandr a’s Dream,又名《卡珊德拉之梦》)。接着转往西班牙的《情遇巴塞罗那》(Vicky Cristina Barcelona,2008,又名《午夜巴塞罗那》)还帮佩妮洛普·克鲁兹(Penélope Cruz)夺下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反而 2009 年回到老家的《纽约遇到爱》(Whatever Works,2009,又名《怎样都行》)、《命中注定,遇见爱》(You Will Meet a Tall Dark Stranger,2010,又名《遭遇陌生人》)反应较不灵光。而去年赴法国拍摄的《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2011)更是创造了评论、票房双赢的局面,为这位从不去领奖的怪咖拿下第 4 座奥斯卡(时隔 25 年)。说“欧洲”让这位喜剧大师/影坛老将“回春”,好像并不为过。

  其实,伍迪·艾伦也不是第一次拍意大利了。早在《大家都说我爱你》(Everybody Says I LoveYou,1996,又名《人人都说我爱你》)他就曾和茱莉亚·罗伯兹(Julia Roberts)在水都威尼斯大玩爱情捉迷藏,不过后半部就溜去巴黎和歌蒂·韩(Goldie Hawn)在塞纳-马恩省河畔共舞了。这回《爱在罗马》可是货真价实,在这座“到处都是故事”(本片头尾,仿自费里尼电影的两位叙事者都强调了这点)的城市里,他安排了 4 段故事交错呈现(而且有两段完全以意语发音)。

  伍迪·艾伦亲自演出其中一段,和五度合作的茱蒂·戴维丝(Judy Davis)饰演一对到罗马参加女儿婚礼的美国夫妻。这个跟未来女婿不太对盘的老先生,意外发现经营葬仪社的亲家公天生有副好嗓子(此角由真正的歌剧男高音 Fabio Armiliato 扮演),让渴望东山再起的他兴起了经纪这个好声音的念头。偏偏身为素人的亲家公只有在洗澡时才能无牵挂飙出天籁美声,一到正式试唱就凸槌,于是他想出了令人绝倒的对策。大导演粉墨登场,自然不乏最拿手的自嘲嘲人,无论是左派、右派,自我、本我还是超我,弗罗伊德或心理医生,都逃不过他的调侃。而他恶搞意大利歌剧的“创意”,不晓得会不会得罪了“严肃”的专家与信徒啊!

  《社群网战》(The Social Network,2010,又名《社交网络》)的杰西·艾森博格(Jesse Eisenberg)则有点像年轻版的伍迪·艾伦,在罗马读建筑,与女友同居,却无法抑制地迷恋上女友的姊妹淘,这个向往成功的第三者是个小演员,由《鸿孕当头》(Juno,2007,又名《朱诺》)的艾伦·佩姬(EllenPage)饰演,则令人想起几年前常在伍迪·艾伦电影担纲的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虽然佩姬看起来没有后者火辣,却更懂得利用她的清纯与感性,教男人为她负心,却也能为演艺前途立即甩掉对方。伍迪·艾伦刻意安排了亚历克·鲍德温(Alec Baldwin)扮演一个颠倒虚实的角色,表面上是个重访故居而迷路的知名建筑师,遇到好心指路的杰西·艾森博格,之后却像个“过来人”不断预言男学生的心猿意马以至出轨,甚至直指美女根本是自命不凡、利用关键词强装博学的伪知识分子。所以他也有点像伍迪·艾伦延伸出去的意志,对男人的性冲动、女人的小心机,皆予以批判;而整段故事又可视为亚历克·鲍德温这个角色在罗马触景伤情、神游太虚的年少回忆。

  1999 年以《美丽人生》(La vita è bella,1997)成为第一个以非英语角色跃上奥斯卡影帝宝座的罗贝托·贝尼尼(Roberto Benigni)好久不见,他也是伍迪·艾伦最佩服的意大利导演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最后一部电影《月亮的声音》(La voce della luna,又名《月吟》)的男主角,这次为伍迪·艾伦扮演一个莫名其妙成为媒体追逐焦点的上班族,从习惯穿哪种内裤到早餐吃烤土司配拿铁,都成为可笑的报道题材。别忘了,“狗仔队”(Paparazzo)这个名词也是费里尼的经典名片《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1960,又名《甜蜜的生活》)发明的。伍迪·艾伦除了调侃媒体变本加厉的没营养与一窝蜂外,也透过贝尼尼的演出,诠释一个被镁光灯眩惑后终于迷失的可怜灵魂。

  不过我认为片中最“费里尼式”的故事是讲一对外地新婚夫妻来到罗马这座大观园。离开旅馆去做头发的妻子在星罗棋布的大街上迷了路,在房里焦急等候的丈夫却碰到搞错对象而投怀送抱的妓女,结果势利的亲戚们到访,为了面子他只好央求妓女假扮妻子,而妻子却在街上巧遇心仪偶像,差点乐不思蜀忘了丈夫。这段都会奇遇,活脱是费里尼《白酋长》(Lo sceicco bianco,1952)的翻版。但时代不同,导演的观点也有所差异。佩妮洛普·克鲁兹演的好心妓女,自然不可能像朱丽叶塔·玛西娜(Giulietta Masina)那样天真,而更接近其他大地之母型的前辈女伶。此外,这对年轻夫妻对于“诱惑”的抉择,也迥异于旧作。但无论如何,他们彼此的历险,不仅意外增进了两人关系,也对罗马有了不同于预期的体认。

  很明显,伍迪·艾伦这次并不想太优雅,反而“刺”得很,无论是对两性、媒体、名流、艺术。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爱在罗马》原来想叫《咆勃十日谈》(The Bop Decameron),说明了它短捷、讽喻的特质。伍迪·艾伦不仅把他的喜剧性格带到了罗马,还反刍了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到费里尼等意大利文学、电影对他的影响。其实正好半世纪前(1962),费里尼、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维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莫尼切利(Mario Monicelli)也诠释过薄伽丘的现代可能性,拍了四段式影片《三艳嬉春》(Boccaccio’70,但国际版大都删除莫尼切利那段,因此成了“三”艳而非“四”艳),《爱在罗马》也像在和这部旧作对话兼致意。

  对我而言,伍迪·艾伦的电影就像每年都要见一次面的老友,流淌的对白与影像,都在坦诚倾诉他的懦弱与睿智。我们赞叹他咬文嚼字的精准犀利,佩服他旁征博引的能耐,以及鞭辟入里的观察。想想一个已经 76 岁的老头,到现在还能每年拍一部片,怎能不教人肃然起敬?

  他在本片饰演的角色有段台词,是老婆问他:“度假不错吧?”他回答:“才怪,我想念工作,不喜欢退休。”又说:“我还没达到理想目标。”这应该是伍迪艾伦的真实心声吧!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http://www.bundpic.com(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