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赵本山还不是东方卓别林

2013年02月01日10:34  东方早报

  潘采夫

  赵本山[微博]宣布退出小品舞台,这个消息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是我以为赵本山不会走下舞台,前年春晚冒着生命危险还在强撑,离不开观众也好,说他恋栈也好,反正有一股子革命干劲儿;情理之中,是因为他的身体早已警报不断,再演下去背离了人之常情,此时言退,未为晚也。

  虽然赵本山没完全退休,其人生故事肯定还会继续,也许还不乏曲折离奇之处,此时定论为时过早,但其艺术生涯可以开始盘点了。这位幼年丧母,跟着盲二叔讨生活的东北底层艺人,以小品起家,靠经商致富,借电视造星,凭二人转达到巅峰,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艺人,二十年来调制着十几亿人的娱乐口味。其起点之低,令人感慨,落点之高,令人仰止,是小人物历尽艰辛最终发达的典型,这样的娱乐人物,找不到第二个例子。

  东北人有一股子草莽劲,当年本山在东北起事,以《摔三弦》打响知名度,被姜昆发现并推荐到春晚,四度被春晚拒绝而不灰心,最终以《相亲》一炮打响,从此奠定江湖地位,“放鞭炮,吃饺子,看赵本山”成为中国人过年三道招牌菜。赵本山是个聪明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开始经商致富,在艺人中经济意识超前,而他敏锐的政治感觉,则更令人啧啧称奇。背靠央视好乘凉,这是艺人们的共识,但赵本山将央视用到了极致,他明白只要统治了春晚舞台,就等于拥有了全体老百姓……最终,赵本山具备了和央视讨价还价的实力,把央视当成了他造星的航母,成为复兴二人转的基地,成为本山传媒的广告部,这盘棋就下得局面很大了。

  所以作家王蒙才写道:“赵本山不仅是文艺演出现象,而且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相当典型的现象。”“赵本山在主流媒体上争到了农民文化的地位与尊严,使得主流文艺更加宽敞、自然、开放,对于开阔主流媒体的文艺空间作出了不应低估的贡献。”这不是一般的评价,这是政治意义上的定论。而赵本山自己也总结经验:“在这块土地上的艺术家,你想长远,必须把政治放在第一位。官方和民间,你在保持艺术家良心的同时,要保证让一方舒服……你要让两方都舒服了,你就伟大了。”

  纵观赵本山的艺术生涯,确实实践了他的人生哲学,他努力做到让两方都舒服。一方面,他不完全放弃原则,另一方面,他又用二人转这一底层艺术形式,使自己与黑土地保持联系,从中汲取艺术灵感。就这样游刃有余,既壮大自己的实力,又不过分偏离原则。在政治和艺术尺度的拿捏方面,赵本山是当之无愧的博弈大师,这样的艺术人物,放眼中国,也几乎难见替者。

  在我看来,《摔三弦》《十三香》《相亲》等小品散发着浓厚的乡土和底层气息,虽稍显粗糙,但味道纯正,我本人非常喜欢。从艺术成就上讲,《卖拐》是他的巅峰之作,无论从批判性、深刻程度,还是结构的成熟,都是小品艺术史里的经典。而后期的《不差钱》是赵本山商业头脑的胜利,在艺术上却乏善可陈。在电视剧方面,赵本山走过的轨迹与小品相似,《刘老根》有朴素古拙之美,《马大帅》(尤其第一部)是不可多得的杰作,到了《乡村爱情故事》,虽然商业上成功,但已经谈不上艺术了。

  《马大帅》最值得一说,这部电视剧表现了底层小民的心酸遭遇,能感觉到浓厚的社会关怀和黑色幽默,这在中国电视剧中极为罕见。也正因为此,赵本山被誉为东方卓别林,这不独赞其幽默,更是对其民间立场、批判眼光和黑色幽默的称道。但可惜的是,这部戏成了赵本山昙花一现的作品。

  如今看来,赵本山还称不上艺术大师,他无法脱离中国语境,他太聪明了,早就懂得中国的人生哲学,儿时的艰辛又让他熟谙趋利避害的技巧,这在艺术表演上,反倒失去了执着与坚持。

  当然,以赵本山和大多数人的眼光看,能够贴近财富,还贴近百姓,几度陷入公关危机而屹立不倒,还复兴了一门民间艺术,绝对已经成功到极致。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我可以认定,他并不是东方的卓别林,而更像是一个文化豪强。

 

(责编: 素雨)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