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婆婆遇见妈2》:好故事一定有市场

2013年04月09日14:42  新浪娱乐 微博

  “做新的东西投入肯定就要大,要更多的人,更多智慧,付出更多的钱,制作周期也会因此加长,从企业角度讲这些都是成本,但结果一定会好。”家庭情感大戏《当婆婆遇见妈》2011年曾打破地域决定文化差异的定论,创下“南北通杀”的荧屏收视传奇,两年后的今天,北京东方在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仝敬明率领他的团队,要让重装上阵的《当婆婆遇见妈2》再续经典,而他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创新。

  经过两年多的持续火爆,家庭剧俨然已被过度开采,鸡毛蒜皮被无限放大,从有限的生活体验中寻求无限的矛盾冲突,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国产家庭剧编剧们的拿手好戏。但是,当婆媳关系被360度无死角充分挖掘后,除了拼命洒狗血,家庭剧的发展还有多大的后劲,那些已经被拍得弹尽粮绝的家长里短还有多少可以挖掘的余地呢?

  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电视荧屏的风向标,刚刚落幕的第12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共有来自234家电视剧制作机构的490余部、1.67万集电视剧“赶大集”,其中家庭剧依然火爆,堪称份额最大的交易节目类型。

  可是,市场的残酷就在眼前。马伊俐和杜淳[微博]主演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不久前在北京卫视突然停播,令业界大惊失色的同时,也提前结束了家庭剧靠续集吃饭的美好梦想。去年10月,《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在深圳卫视播出时,曾创下该台年度收视最高纪录,谁知续集开播后收视率一路走低,直到让北京卫视在同时段排名跌至20位。

  如果说2012年抗战剧因为“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奇幻、夸张的情节被观众和业内人士口诛笔伐,那么同样人气旺盛的家庭剧,遭受诟病的症结则是千剧一面过于模式化。

  交易会上,有电视台相关购片人员表示,过去几年连篇累牍的“婆媳大战”,不仅媒体声讨、观众不满,电视台也觉得“太过了”,而且观众的审美疲劳会导致收视率的下降,现在有些观众一看见婆媳斗气干脆直接换台。

  继抗日剧遭遇舆论集中围剿之后,陷入僵化模式的中国家庭剧正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面对风云变幻、各领风骚三两天的电视剧市场,仝敬明的绝招是以不变应万变,在他看来,不管是抗战剧、宫斗剧还是家庭剧,跟风是市场行为,你没有办法去禁止,但是作为影视公司自己,首先一定要明确的就是,你要清楚市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市场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抗战剧收视好,家庭剧收视好,这是不对的。应该是好的抗战剧收视好,好的家庭剧收视好。至于‘好’应该怎么定义,两三年前的定义和今天的定义肯定不一样,今天讲故事一定要与时俱进有新鲜的东西,一定要跟别人不一样。”

  2011年,电视剧《当婆婆遇上妈》由李小璐[微博]、贾乃亮[微博]和潘虹、李勤勤[微博]这两对新老组合领衔主演,以精彩激烈的婆妈大战和80后层出不穷的婚姻问题为主线,将当代80后婚姻生活中的各种境遇展现得淋漓尽致,并引发众多热点话题。

  而对于即将开拍的《当婆婆遇见妈2》,仝敬明更是信心爆棚,一点都不担心市场供大于求,“因为我有一个好故事,我是认真在做这件事,这是我跟其他人拍戏最大的区别。”

  除了知道市场要什么,还要想方设法保证自己的团队能认真做事。“公司团队和编剧导演演员主创团队认真了,收视率一定会好。”仝敬明说。

  在仝敬明看来,现在一些影视作品做第二第三部的时候之所以不那么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不像做第一部时那么认真了,要吃老本,“经常有人打着这种旗号说,我原编剧、原导演、原演员,我一定能做好,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原班人马都不在你的控制下,只有一个人做得比较成功,那就是赵本山[微博],他的《乡村爱情》系列班底可以说一切尽在掌握。”仝敬明认为,中国现在的影视制作不像好莱坞那样已经形成惯例,第一部之后顺理成章去做第二部第三部,而是制片方要去求编剧求导演求演员,常常大家都不在状态,“有些作品20集的剧本硬是拍到40多集,那东西怎么能好看呢?编剧、导演、演员每个人都说自己没责任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有责任”。

  从获得第26届飞天奖、投资回报率50%的《亲情树》,到开年以来一路热播的《妯娌的三国时代》,5年来北京东方在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了8部电视剧,没一部亏钱的。“只有精耕细作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好东西一定有市场,只要有市场你就能赚钱。”仝敬明说。

  自称“圈外人”却在投拍电视剧上从未过失手的仝敬明,自信“《当婆婆遇见妈2》“一定是个收视率特别好的东西,有电视台看了几集剧本就想签合同,我坚持还是等全部剧本完成后再谈下面的合作。”在他看来,做文化公司和做任何公司一样,都要有自己的品牌,但是再大牌的演员也拯救不了烂剧本,借着第一部的热播效应趁热打铁推出续集,试图通过观众收视惯性投机赚收视率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冬子)

 

(责编: sisi)
分享到: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