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奖:以人为本,以艺为先

2013年04月09日17:38  天天新报

  将于今日揭晓的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二十几朵名花纷纷璨璨,正等待着各归其主。其实花儿的主人早就定了、位置早就排了,只是悬念须到最后一刻才见分晓——这也是“白玉兰”奖的魅力所在。

  早在24年前“白玉兰”奖发轫之时,发起者、策划者们就对“评戏”为主还是“评人”为主作过反复的研究,并作出了最终的选择——“评戏可以出戏”,“评人既能出人、更能出戏”。人是戏剧事业最核心的因素、最宝贵的资源、最活跃的力量,通过评选和表彰人才,可从根本上发动戏剧整体的良性发展。现在看来,“白玉兰”奖具有当时并不多见、难能可贵的“以人为本”的文化自觉。

  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白玉兰”奖更选择了“以演员为本”这个重中之重,将演员在舞台上的综合表现作为评审的标的及圆心。如果说“以人为本”符合所有事业发展的规律;那么“以演员为本”则更符合戏剧艺术发展的规律。这是因为,戏剧的终端是演员的表演、是演给观众看。一个称职的演员在演绎剧情、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整个过程中,除了展现自身的思想造诣和艺术才华,必然综合而又集中地体现出编、导、舞美的思想标的和艺术追求。因此,注重演员的表演,同样意味着注重编、导、舞美乃至戏剧整体;不但如此,也更意味着尊重广大观众的感受和评判,从而形成了“白玉兰”奖“以人为本”理念的一体多面。

  “以演员为本”的评奖理念,自然是面向所有剧种的;但从客观上看,似乎对“以演员为中心”、“以表演为中心”的戏曲艺术更有利。“白玉兰”奖的具体评判标准,主要有五项——基本功、创新度、人物塑造能力、舞台整体感、受欢迎度。随着多元文化的融入、演剧理念的更新、自我素质的提高,不少优秀的中青年戏曲演员能从人物出发、从思想情感出发,在塑造人物、把握整体方面的能力令人刮目,一些佼佼者在新编历史剧、现代题材剧甚至经典传统剧中成功展示出思想和艺术创新的成果,同样令人信服。

  大批戏曲演员的得奖,起到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戏曲演员纷至沓来。一个知名艺术奖项,必然要有鲜明而又独特的文化追求。笔者认为,“白玉兰”奖的文化追求就是“人”和“演员”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因此,无论是在学术上崇尚权威、在艺术上追求纯粹还是在评审上保持廉洁,其目的都是为演员的艺术创造注入更多的文化自觉和精神动力,让他们感悟自身价值、明确自己使命、实现自我飞跃。

  进入新世纪以来,戏曲艺术事业得到中央和各地越来越大的重视和越来越高的投入。一线戏曲演员在经济、物质上大多不虞匮乏,在艺术、事业上纷纷如鱼得水。当此阶段,“白玉兰”奖意识到必须将对“非遗”的保护适时转到对“非遗”的发展上来,推动古老戏曲成为具有当代思想艺术活力、拥有文化市场效益、真正“活在当下”的艺术品种,也即帮助戏曲通过继承和创新,实现从“非遗”到非“遗”之间的自如跨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角,毫无疑问是中青年戏曲演员群体。因此近几届来,“白玉兰”奖在“促进新秀成名家”上的力度,渐与“推动名家成大师”的力度拉近,目的是在加快戏曲艺术当代化进程的同时,也使“白玉兰”奖不仅成为“非遗”的保护平台,更成为当代和未来戏曲大师的孵化载体、构建古今交融的多样性当代文化的强大引擎。

  如果说“以演员为本”是“白玉兰”奖一以贯之的传统,那么“以青年演员为本”便是这一传统在当下和未来戏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体现,这也是“白玉兰”奖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密码”。  文/施蕙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