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京赛:让选手回归学习 收获的是方法

2013年07月08日11:09  京华时报 微博

  近日,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推出了首届全国少儿京剧电视大赛,和此前已形成品牌的青京赛、学京赛、票友大赛共同形成四大京剧赛事。

  少京赛的选手年龄小,但赛事意义不小。艺术性极高的京剧,学习从幼年、少年时就开始,有了这样全国性的比赛,应对培养人才、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发挥其重要作用。

  例如,比赛中的小选手对较长、较复杂的唱段完成得都不是太好,这是因为孩子身体稚嫩,尚在发育中,气力较弱,声音也不稳定。在这一阶段,比学习唱腔技巧更重要地是,让孩子学会用嗓的科学方法,以及对节奏的掌握、对音乐的感受力、对自己身在舞台的理解。

  而教学剧目不仅应注意技巧的全面,还应对同一剧目下不同表演路子进行择取。京剧剧目经过许多优秀演员的演绎,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唱念做打根据其自身条件或增或删。但在教学中,绝不应以效果的火爆为标准,也不能删繁就简,应选择那些最为成熟、最具规范、最传承有序的。在比赛中,我们看到两位选手前后演出《夜奔》,虽然京剧演《夜奔》在扮相上做了许多改动,根底仍在昆曲。后一位小演员虽没有太多技巧,但其在短小片段中,所展示出的大气、规整的艺术面貌,很可贵。而这种剧目风格、表演片段的选择,显示出主教老师的理性和智慧,以及对传统艺术的信心。因为技巧可以学甚至新创,但审美观、艺术价值观都是在少年时开始形成,并贯穿终身。

  流派是京剧繁荣的标志,也是京剧发展的根本,但是一些性格鲜明的流派,什么时候让孩子开始接触,是个课题。流派中不同演员的个人特点,如何让孩子正确理解,更需要慎重对待。孩子的任何学习都是一个开发潜能的过程,京剧艺术也不例外。有的孩子还没找到亮丽的音色,就把嗓子往闷里唱。有的孩子过于追求嗓音的宽厚,少年时期的调门优势没有展现出来,而且原唱腔中峭拔的劲头也不见了,这不仅不利于今后的发展,也是对孩子艺术能力的扼杀。

  希望比赛后,家长能帮助孩子淡化荣誉和失败,回归课堂,回归艺术学习本身。老师、教学机构能把比赛中的经验与问题予以总结,并进行交流探讨,若能得出一些少儿京剧教学的规律性、规范性的方法,这才是少京赛的最大收获。(闫平/文)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