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BTV春晚心里装着观众 不为捞政绩

2014年02月10日10:43  北京晨报
李光曦、刘秉义、杨洪基“不想长大” 李光曦、刘秉义、杨洪基“不想长大”

  关注事件:北京电视台春晚

  核心观点:BTV马年春晚的成功,就在于心里装着观众,而不是只顾看领导眼色。

  北京电视台马年春晚引起了意料之外的热烈反应,不论是来自网络的普通观众反馈还是媒体的评价,几乎是压倒性的好评。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天,但是晚会中的很多场景依然清晰地停留在记忆中。这种反应在近年来的各级电视台春晚中都不多见。

  推究这台春晚的成功,笔者以为从一个节目中,就已分析出其根本原因,那就是由三位老艺术家表演的《狂野之音》。当三位精神矍铄的“70后”“80后”在台上充满童真地唱起《我不想长大》的时候,全场观众反响之热烈让人觉得那炽热的空气似乎都要从电视机的屏幕里爆出来。

  在人们的印象中,李光曦、刘秉义、杨洪基三位老艺术家是值得敬仰的长者,虽然不乏亲切和蔼,但仍然总体是严肃而稳重的,从来没有见到他们如此老顽童的一面。这种意料之外的反差,极好地诠释了“反串”的艺术魅力。

  细细品味“不想长大”这个节目,可以发现其至少有三个“放下”值得肯定,首先,三位老师用传统唱法唱通俗歌曲,从艺术风格上放下了身段。众所周知,三位老师都是歌唱演员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唱法相对一般流行歌曲来说,被称为“严肃音乐”或者“高雅唱法”,这种唱法虽然也很受大众喜爱,但是因为一般人学唱的难度太大,不能普及,所以跟百姓多少还是有些距离;其次,三位艺术家演唱了多个年轻歌手的作品,说明在艺术领域无长幼,达者为先,三位老师从艺术资历上,放下了身段,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在艺术追求上的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再次,三位老艺术家以如此高龄,真诚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把自己还原为普通人,从艺术身份上放下了身段,“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民同乐的结果是观众回报的加倍热情。

  写了这么多,笔者的意思绝不是严肃音乐就不如通俗音乐亲民,而是说,只有我们的文艺表演能够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才能获得群众的真心认可。在春节晚会这个全世界独有的艺术品种上,配着年夜饭献给观众的,应该更多的是亲切的问候,温暖的体贴,真诚的祝福,如温汤沐浴,如春风拂面。在这个一年才有一次的特殊场合,任何端着架子的“假大空”“高大全”,不管包装得如何花团锦簇,宣传得如何五彩缤纷,解释得如何义正词严,都不会改变观众心里面用自己的秤杆子去称量的事实。

  从“不想长大”这个节目所代表的姿态来看,BTV马年春晚的成功,就在于心里装着观众,而不是只顾看领导眼色。比起正在被大力整治的某些挂着“服务基层”却实际上走形式摆花架子甚至成为某些人捞政绩捞黑钱的工具的晚会,这样的春晚才真是走到群众的心里。晚会虽然是在BTV的演播厅里面录制的,但是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通过电视机到达了每一个观众的家里,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到达了每一个网友的接收终端,这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下基层”啊!而像三位老艺术家这样,以观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观众所想抒发的真情实感,不正是“转作风、改文风”的题中应有之意么!

  郁晓东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